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江 《天津教育》2011,(11):36-40
本刊2011年第8期刊登了一组有关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文章,文章刊发后引起很多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关注,同时引发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和思考:语文课是做什么的?语文课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选编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发更多语文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晓 《文教资料》2014,(32):28-29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大禹治水》阐述了"奉献"这一主题,塑造了治理洪水、为民除灾的英雄大禹的形象。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发了整个课堂的"轰动",并引发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论。文章介绍了由"在"字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彭沈义 《学子》2012,(11):38-3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思考"一词在《课标》修订稿中已纳入了教学目标的第二项。这就充分凸显了"数学思考"是数学教育基本任务中的创新意识的核心。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那么数学思考更要从小开始培养。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学生的"数学思考"引...  相似文献   

4.
高屹 《上海教育》2011,(19):4-4
近期读了《上海教育》中《队列之变》一文,引发感触。高校的"队列之变"是一个重要信号:高中办学也要思考如何走好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路径"。就此我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5.
张业平 《考试周刊》2012,(12):139-139
教育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设疑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易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因而成为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情境"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展其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引发思考,激活思维,才会有真正的收获。的确,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向平静水面的一粒石子,将在学生心中激起层层的涟漪,激发他们去探究、解疑,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巨大满足。如: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深入基层对几千名不同行业的人进行采访,面对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一时间,"幸福"一词成为媒体热词,也引发了中国人对幸福的思考。在被追问"你幸福吗?"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教师如何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问题因素,通过多种渠道诱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借助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和语文能力的提升?以下结合教材,阐述本人对高中语文"问题导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9.
黄孟轲 《教学月刊》2014,(11):55-57
在"浙派名师论坛"中,来自浙大、浙师大、杭师大等多位教授及全省各地的部分中学名、特教师,大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浙派语文名师的渊源问题、现实问题与未来愿景的研究及思考。论坛上也有几位教师关于当下浙派语文名师的"名""实"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辩,引发与会者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听过一节一年级数学课,课题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课中的一些片段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引发我对数学课上如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思考。 片段一:古人如何计数 教师出示课本情境图,播放"古人计数"课件:远古人捕猎回来,用放小石子的方法表示猎物数目:1颗小石子表示1个猎物……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初步的估算技巧。"在这样的形势下,估算教学势必要落实到课堂中,并渗透到考试里。与此同时,这崭新的领域中出现的问题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问题之一:估算≠瞎猜现象:对于刚接触估算的孩子,一听说"估一估"、"猜一猜"(如北师版第三册"有多少粒豆子"、"树叶有多少"),他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瞎说;在长度和质量单位教学时,对物体长度和质量的估算也很盲目。  相似文献   

12.
华漪清 《教师》2011,(21):65-66
一处笔画引发的思考: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个常用词语——"梦寐以求"。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字形,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示范。没想到,刚写完,就有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您写错了!‘寐’这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引发了广泛的"解读热",本文强调"另类解读"主要反映了这样一种认识:不同声音的存在有利于人们的独立思考,从而就可切实避免各种片面性的理解或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把数学知识的准确严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育形态",其转化的方法有:利用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贴近的个别范例引发思考实现转化;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实现转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实现转化;应用变式教学实现转化。  相似文献   

15.
李燕 《考试周刊》2011,(45):165-166
作为物理学家,罗素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具有独特的视角,其"人本位"为基础的系统的教育目的观引发了无数后人的思考,也成为我国现今教育目的制定和实施的参考依据。本文从罗素教育目的观出发,剖析了我国教育目的实施中亟须纠正的不足点。  相似文献   

16.
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应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本文阐述了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诸如借"矛盾"引发问题、借"变式"引发问题、借"对比"引发问题、借"演示"引发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吴学连 《教师》2012,(22):79-79
新《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更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菊 《考试周刊》2009,(50):85-8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发现现发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给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平台,我充分利用人教版中的"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栏目和"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  相似文献   

19.
周宏 《文教资料》2011,(9):104-107
作者拜读了管建华教授的《后现代音乐教育学》后颇有所感,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关于作者及其著作内容的简介;关于论文写作方法上的所得(包括视野的开阔性、思维的严密性、术语运用的灵活性和治学的包容性);关于本书所引发的几点思考(包括对"存在"、"平等"、"音乐""困惑"的思考)。同时,也通过对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的思想阐释与肯定反观当下的音乐教育体系,旨在引起人们对当前音乐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市里组织的数学"百堂精致课"在我校举行,我听了低年级的几节课,执教教师都非常重视动手操作。细细品味,有的操作恰到好处,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而有的操作,却是走过场,与核心问题关系不大,缺乏"操作"的价值,充其量只能算作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休闲"与"消遣",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