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题一质量为m的小车C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今有质量均为m的物体A和B分别以2ν0和ν0的初速度沿同一直线从小车的两端水平滑上小车,如图1所示,设A、B与小车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A、B均可视为质点),求:  相似文献   

2.
一、电场中的动量问题例1如图所示,长为2L、板面光滑且不导电的平板小车C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右端有块挡板,车的质量mC=4m,绝缘物块B的质量mB=2m.若B以一定速度沿平板向C车的挡板前进并与挡板相碰,碰后小车的速度总等于碰前物块B速度的一半.今在静止的平板车的左端放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A=m的金属块A.将物块B放在平板车的中央,在整个空间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时,金属块A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当A以速度v0与B发生碰撞后,A以14v0的速度反弹回去,B向右运动(A、B均可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1)求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2)A第二…  相似文献   

3.
一、f滑s相对=ΔE系统=Q的分析、应用滑动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典型的问题是将其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符合的关系式为f滑s相对=ΔE系统=Q.例1如图1所示,平板小车C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有A、B两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分别从小车C的两端同时水平地滑上小车,初速度vA=0.6m/s,vB=0.3m/s.A、B和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A、B、C的质量均为m.最后A、B恰好相遇且未发生碰撞,随后A、B、C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取g=10m/s2,求:(1)A、B、C共同运动时的速度.(2)B物体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  相似文献   

4.
李秀学  胡斌 《物理教师》2010,31(5):48-48
题目.(2009—2010届武汉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如图1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依次放有两块质量分别为m1=15kg、m2=10kg的平板A、B,长度均为L=2m,一个质量为m3=20kg的小滑块C以v0=6m/s的水平初速度滑上平板A的上表面.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x、y、z为三个物块,k为轻质弹簧,L为轻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若将L突然剪断,用ax、ay分别表示刚剪断时x、y的加速度,则有()·A.ax=0、ay=0B.ax=0、ay≠0C.ax≠0、ay≠0D.ax≠0、ay=02.用水平恒力F拉A、B、C三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现在B物体上加一个小物体,使它和B一起运动,且原拉力F不变,如图2所示.那么在加上物体以后,两段绳子中的拉力Fa和Fb的变化情况是().A.Fa增大B.Fb增大C.Fa变小D.Fb减小3.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长平板车放在光滑的倾角为α的斜面上,车上站着一质量为m的人,若要平板车静止在斜面上…  相似文献   

6.
题目如图1所示,A、B两物块及平板小车C的质量比为mA:mB:mc=1:2:3,A、B间夹有少量的炸药.如果A、B两物块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且A、B与平板小车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平板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炸药爆炸后,A、B分开,到A与B分别与小车相对静止时,所用时间之比是多少?(设平板车足够长)  相似文献   

7.
袁立生 《物理教师》2003,24(3):31-32
有这样一个能量转化问题 :一质量为M、长度为l、表面粗糙的平板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始终保持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质量为m的滑块 (视为质点 )以初速度v(v>v0 )从车的左端滑至右端正好相对于平板车静止 (如图 1所示 ) .求 :在此过程中滑块有多少动能通过摩擦生热转化成了内能 ?对这个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观点求解 ,且各能“自圆其说” .观点 1 :以地为参照系 ,小滑块的动能减少量为ΔEk=12 m(v2 -v0 2 ) .车的动能始终为 12 Mv0 2 不变 ,由能量守恒知 ,小滑块减少的动能当变成了内能 (即通过摩擦力做功生热 )为 :ΔU =12 m(v…  相似文献   

8.
原题.如图1所示,矩形盒B的质量为M,放在水平面上,盒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A,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μ1、μ2,开始时二者均静止.现瞬间使物体A获得一向右且与矩形盒B左、右侧壁垂直的水平速度v0,以后物体A在盒B的左右壁碰撞时,B始终向右运动.当  相似文献   

9.
1传送带的原形水平传送带长为L,其动摩擦因数为μ,运动速度保持恒定且为v0。现将质量为m的小物体无初速(度1)地因置物于体其m一端的存A,在如,图传1送-带1所示增。加求的:动力及动力持续的最短时间;(2)物体由A端到B端所经历的时间;(3)传送带上所留下的划痕长度;(4)因物体m的存在,传送带多消耗电能。分析与解答因题述条件L、μ、v0均为不定量,故物体m置于传送带上后可能作两种可能的运动;一直匀加速运动或先匀加速后匀速运动。设物体一直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S,则v02=2μgS,有S=2vμ0g21.1若S=2vμ02g≥L,则物体一直匀加速运动1.1.1克服阻力…  相似文献   

10.
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一个"子弹打木块"的模型,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速度v0从左端滑上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上,如图1所示,最后小木块与长木板一同向右运动(相当于子弹未穿出木块的情况)此过程由于小物块m滑上长木板受到向左的摩擦力逐渐减速,长木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逐渐加速最终达到共同速度,这一模型存在如下四个结论.一、无论动摩擦因数u大小如何,最终速度恒为  相似文献   

11.
自 2 0 0 0年以来 ,北京、安徽等省市都进行了春季招生 ,现就 2 0 0 1年春季高考物理压轴题作一简析 .题目 如图 1所示 ,A、B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完全相同的两块长木板 .A的左端和 B图 1的右端相接触 .两板的质量皆为 M=2 .0 kg,长度皆为 L =1 .0 m.C是质量为 m=1 .0 kg的小物块 .现给它一初速度 v0 =2 .0 m/ s,使它从板 B的左端向右滑动 .已知地面是光滑的 ,而 C与板 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 μ= 0 .1 0 .求最后 A、B、C各以多大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取重力加速度 g=1 0 m/ s2 .参考解答 先假设小物块 C在木板 B上移动 x距离后 ,停在 B上 .这时 A、B、C三者的速度相等 ,设为 v,由动量守恒得mv0 =(m 2 M) v,1在此过程中 ,木板 B的位移为 s,小物块 C的位移为 s x.由功能关系得- μ mg(s x) =12 mv2 - 12 mv20 ,μ mgs=2 Mv2 / 2 ,则  - μ mgx=12 (m 2 M) v2 - 12 mv20 ,2由 1、2式 ,得x=mv20(2 M ...  相似文献   

12.
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的长木板,从其左端滑上一个质量为m、速度为v0的小滑块,最后达到相对静止,求(1)相对运动过程系统产生的内能;(2)滑块在木板上滑行距离.  相似文献   

13.
1系统的选取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第一步就是恰当地选择系统,选择系统时要求该系统满足守恒条件,并且易于解题.例1如图1所示,A、B两质量相等的物体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之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B与平板车的上表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之比为3∶2  相似文献   

14.
结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1和2,若物体2原来静止,物体1以速度v1向物体2运动,则发生弹性碰撞后,物体1的速度v'1=0,物体2的速度v'2=v1即通过弹性碰撞质量相等的两物体交换了速度.现证明如下: 证明:设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由于是弹性碰撞故系统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  相似文献   

15.
在应用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用整体法可以减少中间量,减少方程个数,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洁,巧用动量定理的整体法,对解题过程的简化程度更明显,举例如下:例1如图1所示,水平面上一质量m1=2kg的滑块A向着静止的质量为m2=1kg的滑块B运动;两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当A的速度v0=10m/s时开始计时,A与B正碰后粘在一起又滑行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A共历时8s,问A、B一起滑行了多长时间?(A、B碰撞时间不计,g取10m/s2)解析以A、B两物体为系统,碰撞过程动量不损失,初动量为m1v0,末动量为零,动量损失由A、B的摩擦力施加反向冲…  相似文献   

16.
刘彦贺 《高中生》2009,(3):40-41
水平传送带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5m.以v=4m/s匀速运动.一个质量m=1kg的小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10m/s^2) (1)将小物体轻放于A点,求小物体从A点沿传送带到B点所用的时间t.  相似文献   

17.
一、动量定理的应用技巧1.应用I=ΔP求变力的冲量如果物体受到变力作用,则不能直接用I=Ft求变力的冲量,这时可以求出该力作用下物体动量的变化ΔP,等效代换变力的冲量I.例1物体A、B用轻绳相连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如图1所示.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当连接A、B的轻绳断开后,物体A上升经某一位置时速度大小为v,这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为u.如图2所示.在这段时间里,弹簧的弹力对物体A的冲量为()(A)mv(B)mv-Mu(C)mv+Mu(D)mv+mu析解:规定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对A运用动量定理有I弹-mgt=mv-0.对B运用动量定理有-Mgt=-Mu-0.联立解得I弹=mv+mu…  相似文献   

18.
上当题析     
皮带传送物体的上当题析1.如图1所示,传送皮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并以v=10m/s的速度运行着.在传送带的A端轻轻地放一小物体,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传送带A端到B端的距离s=16m,求小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sin37°=0.6,cos37°=0.8,g=10m/s~2)“上当”解法1:设小物体的质量为m,它所受皮带的摩擦力沿皮带面向上,其大小为  相似文献   

19.
如图所示 ,mA =2kg ,mB =1kg ,A、B相距9.5m ,A以v0 =1 0m /s的初速度向静止的B运动 ,与B发生碰撞 ,A、B分开后 ,A仍沿原方向运动 ,A从开始运动到静止共经过 6s,A和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 =0 .1 ,碰撞时间极短 ,g =1 0m/s2 ,则碰撞后B开始运动到静止共经过时间多少秒 ?初看这个题目存在一个极短时间的碰撞过程 ,很容易让学生想到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题 ,因而就得分两个过程来研究问题 ,下面就是学生的解题过程 :过程 1 :A物体减速经过 9.5m ,设历时时间为t1 ,末速度为v1a =- μg =- 1m/s2s =v0 t1 + 12 at1 2 即 9.5=1 0t1 + 12…  相似文献   

20.
如何准确迅速地求出两个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的速度 ,在高中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三种方法 ,简介如下 :一、利用韦达定理法题目 两物体 m1、m2 分别以速度 v10 、v2 0 在光滑水平面上发生对心弹性碰撞 ,求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v1t、v2 t?分析与解 按照弹性碰撞的规律 ,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得12 m1v10 2 + 12 m2 v2 0 2 =12 m1v1t2 + 12 m2 v2 t2 ,m1v10 + m2 v2 0 =m1v1t+ m2 v2 t.为了处理问题方便 ,重新构造如下方程组 ,即12 m1v12 + 12 m2 v2 2 =E,m1v1+ m2 v2 =p .12(其中 E、p为该系统的总机械能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