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孔子的"有教无类"对现代教育有重要启示,践行"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实现大众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2.
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反映了孔子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教育问题上追求公平、平等的朴素情怀。“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对现代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发我们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在全社会推行终身教育理念;确立起人文关怀取向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主要有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也存在一些时代局限性,其有教无类是不完全的,或者说是有条件的;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是受限制的和狭隘的;其因材施教是受封建伦理羁绊的。现代教育中要深入理解、充分挖掘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呼唤真正的有教无类,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基于全民教育、大众教育和教育公平的时代背景,通过对"自行束脩以上"的争辩、对"类"的争辩、对"有教"的争辩三个方面的辨析,研究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及其哲学内涵。在阐释"有教无类"之平等、正义价值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当下择校热与补课热、高收费与乱收费、高考加分与自主招生中的不正之风等教育不公平现象,从法律与政策支撑、亟须倾注全社会之力和对教育品质的追求三个方面,分析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与当今社会提出的和谐教育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教育公平又不完全等同于有教无类。今天的"无类"教育有新的问题、有更广泛的涵义,如何在实践中逐渐地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和谐教育是当今一个很重要的教育议题。  相似文献   

6.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与当今社会提出的和谐教育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教育公平又不完全等同于有教无类.今天的"无类"教育有新的问题、有更广泛的涵义,如何在实践中逐渐地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和谐教育是当今一个很重要的教育议题.  相似文献   

7.
<正>"森林式"教育可追溯到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它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不同学生的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机会。"森林式"教育关注教育的全体性和公平  相似文献   

8.
孔子有其鲜明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孔子立足于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根基,寓主体性于"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思想之中.孔子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对我们确定当代的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取向以及合乎人性发展需要的教育实践等均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最初是作为一种理想被提出的,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教育和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教育公平作为一个基本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深化。主要有三方面内涵:教育起点上的公平,即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即以公平方式来对待每一个不同的人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上的公平,即教育效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10.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体现了朴素的教育公平观念,有利于实现了教育的平民化,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教育公平这个亘古常新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再读孔子教育公平思想,对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它不仅符合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为中国的民众教育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且对当代的中国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特别具有启示意义的内容包括:培养人中人的教育宗旨,体现了教育平等的平民意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目标,使社会环境得到净化;重视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自主、实践、创新的教育原则,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丰富生活力的教育评价标准,对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具有积极作用。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它不仅符合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为中国的民众教育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且对当代的中国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特别具有启示意义的内容包括:培养人中人的教育宗旨,体现了教育平等的平民意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目标,使社会环境得到净化;重视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自主、实践、创新的教育原则,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丰富生活力的教育评价标准,对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具有积极作用。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以主张个性教育、反对封建教育为核心的蒋梦麟早期教育思想,不仅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当代中国教育体制的创新与发展也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做到职业教育公平,其素质教育追求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现,职业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领域内的反映。通过合理调整学校资源、配置师资和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实现职业教育公平,保证职业教育入学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平等,从而对其素质教育发挥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学丽 《天津电大学报》2009,13(3):11-12,4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渠道。为发展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应加强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加快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推进电大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6.
各种教育思想史的著作,从内容上看,也井井有条,但总体上没有成功地揭示教育思想自身的历史,而这恰恰是教育思想史学的核心任务。制约着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方法论和方法问题,如果我们在研究方法论上有所进步,将会获得对教育思想史的重新理解。所谓教育思维,从内容上看,是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这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横截面了解了人类教育思想的结构,这无疑有利于我们对人类教育思想进行结构性的把握和结构性的分析与综合。从而,当我们面对浩繁的教育思想文献时,不至于思无头绪。进而,当我们进行教育思想创造时,心中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坐标。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与我国教育发展进程相伴始终的问题。纵观学术界对教育公平问题和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探讨、我国教育公平现实问题的研究,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措施和途径等。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结合,这也日益成为人们衡量教育公平的学理基础.但长期以来,人们在教育公平追求中形成了重事实、轻价值判断的取向,使客观公平事实的改观并未能完全满足人们主观觉知意义上的公平感受.公平感是公平追求中被人们忽略的价值量度,又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维度,理应成为教育公平的深度价值追求.当前,要消除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误解,一如既往地改善教育公平发展的硬件环境和条件,由此不断提升教育发展的质量,维护和提升教育参与者的主观公平感.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的多重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地理解教育公平的涵义,有利于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如下3种涵义:其一,教育公平是教育决策者在制定教育政策、配置教育资源时的一种价值取向;其二,教育公平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获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以及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得出的价值判断;其三,教育公平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具有历史性、阶段性、相对性和激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