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的两个小孙子都在小学读书,一个在三年级,一个在二年级。一天中午,别的孩子都放学回家了,惟独不见上二年级的孙子出来。怎么回事呢?他爸爸到学校去找,原来他正在老师办公室接受班主任的批评呢!经过了解,事情是这样的:他的一个同学不断地偷拿他的铅笔,他回家就跟他妈妈说了此事。他妈妈顺嘴就说了一句:“再拿,你就打他!”果然,这天这个学生又偷拿他的铅笔时,他就把那个同学给打了。老师批评他,他就说:“是我妈妈叫我打他的。”老师听完这话,非常生气:“你父母哪能这样教育孩子呀?。去把你妈妈叫来,我要好好跟她谈谈。…  相似文献   

2.
我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有次开家长会,班主任告诉我一个情况:每到周末下午放学,我儿子总要请两三个小朋友到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吃一顿,花上20~30元钱。班主任知道了这件事,问他钱是哪儿来的,我儿子对老师说“:妈妈每周给我固定的午饭钱和零花钱,基本够用了。每个星期六我都去姥姥、姥爷家,每次姥姥给我30元钱,叫我买吃的,说吃得身体越棒她越高兴。而且,姥姥还告诉我,这30元钱不要告诉妈妈,妈妈知道了会减少给我的钱。平常我没时间花,周末一下子把它花光,第二天姥姥还会给我。”老师和我说应该和孩子的姥姥商量一下,不能这样教育孩子。我和孩…  相似文献   

3.
上午和远在美国的一个同学在QQ上聊天。他说他的儿子正上小学二年级,上周他刚收到儿子班主任苏珊小姐的一张便条,是给学生家长留的作业,希望家长们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天分,然后写一篇《我的孩子有什么天分》的短文由孩子带回学校。  相似文献   

4.
老师,您变了     
上小学五年级的侄儿放学回家对他妈妈说,在学校里捡到100元钱。他妈妈问都没问就抱着孩子亲了一下说:“我儿真能!”就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第二天侄儿放学,又捡了100元钱交给他妈妈,他妈妈二话没说,领着孩子就去了商场,拿着孩子捡来的钱给孩子买了一双鞋,算是对孩子的奖励。第三天,学校老师通知召见家长,也许是孩子的父母预感到不是什么好事,就推说有事让孩子的爷爷代劳去了学校,不知根底的爷爷到学校挨了老师的批评,还退还了200元钱。原来孩子班上的同学,偷了自己家的1000多元钱,给四五个要好的同学分了,被家长发现后…  相似文献   

5.
有问有答     
孩子为何说狠话?我的孩子上一年级,刚开学的一个多月里,孩子回家从不和爸妈聊学校里的事,可是自从学校里发了一个学生在家表现调查表,表里有一项调查孩子是否告诉爸妈学校里的情况后,孩子回到家就和我谈论学校的情况,但他说的全是同学说的脏话;或者有时说些妈妈老师  相似文献   

6.
佳佳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他的妈妈说:“佳佳从小就很聪明,特别善解人意,有一次我起晚了,就干脆请了病假,也没送佳佳去幼儿园。结果,我的一个同事因此来看我,聊天时,那个同事开玩笑说,‘妈妈病了,佳佳没去幼儿园,有没有影响妈妈休息呀?’我真怕孩子说出实话来,结果,佳佳说,‘我才不会,妈妈病了,佳佳给妈妈倒水,拿药,老师说这才是好孩子。’我后来问他,为什么说我病了给我倒水,他说,妈妈病了才不会被扣钱。我后来和亲戚一说,他们都说这孩子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  相似文献   

7.
今天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朱名的妈妈在朱名的日记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朱名的,一封是写给我的。在写给我的信中,朱名的妈妈是这样写的:老师:今天晚上与孩子交流时,孩子说家长也可以给老师写信。我便想借她的日记本与老师交流。从上四年级开始,朱名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这语文老师太好了!”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有,有时还求我说:“妈妈,你给老师写个信吧!就让他一直教我们到小学毕业。”这样的话她说了好几遍。后来,我问她:“你老师怎么好法?”她说:衣老师尊重我们,理解我们;他的教学方法好;还没有架子,还帮我们打扫卫生……”这…  相似文献   

8.
雨夜送伞     
夏天,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新兴小学校园里静悄悄的,只有五年级(1)班班主任武老师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小明是新兴小学五一班学生,家住学校马路对面。他吃完晚饭,无意中透过窗玻璃,隐约看到学校里老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忽然想起武老师有个习惯,当天的学生作业总要在校内批改完才回家。“傍晚时突然下起大雨,武老师也许没带伞……” 小明决定到学校去看看,给老师送把伞。他穿好雨衣,拿上雨伞,刚推开门,就见同班同学王红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说:“小明,刚才我去给上夜班的妈妈送雨衣,路过学校时,看见武老师还在办公室,是不是武老师没带雨具回…  相似文献   

9.
2008年,儿子在江阴山观实验小学上一年级,那一年,我也非常幸运地成为了他们班级三个"故事妈妈"中的一员。我很喜欢他们学校的这个"故事妈妈"活动,因为我喜欢给孩子讲故事。我不光给他讲书上的故事,还给他讲我们身边的事,给他读报纸,讲新闻……凡是觉得对他有意义的事情,我都  相似文献   

10.
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师。我第一位老师是母亲。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学校是个好老师,也给了我最深的母爱。学龄前,我是在北京和爷爷生活的。那时爸爸妈妈还两地分居,没有房子。等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才来到妈妈的身边,上学也就在妈妈的学校。那时,我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是妈妈手把手教我写:“横竖撇……写得好!”过了些时候,我高兴地喊:“妈妈,我的字进步了,可以临字贴了!”  相似文献   

11.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学生心理、生理上日趋复杂,已不再是一、二年级时只要哄一哄就会听话的天真的小孩子。这一点在我刚到学校给五年级上课时就感受到了。特别是五年级四班的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活泼好动,而且不知为什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很感兴趣,学  相似文献   

12.
史喜花 《考试周刊》2014,(51):160-161
<正>你们现在和孩子有感情,孩子也爱着你们。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条件。只有心心相印,教育才谈得上真正的成功。——李镇西怎样才能和孩子"心心相印"?让我们的孩子情不自禁地想听,喜欢听老师说话,乐于跟老师沟通,并能把老师的"大道理"落实到自己行动中?下面我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沟通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一在小学,我大致将孩子分为这样四个年龄段:低年级,即一、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高年级,即五六年级。各个阶段的  相似文献   

13.
东子 《家长》2011,(2):73-74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是了解孩子成长的最佳途径,所以万万不可轻视。这些年,孩子的家长会,只要不是事先已有安排,我都会去参加,其中有一次最难忘,那时依依还不满8岁,刚上小学四年级(孩子跳过级)。  相似文献   

14.
教〈不教?     
朋友的儿子一星是个聪明的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在我教他学思维训练题“间隔问题”时,遇到了这样一个情况。  相似文献   

15.
曾经,一位困惑的妈妈找我咨询,跟我说了她家孩子的情况。我儿子上初中二年级,脑子挺好使,学习成绩也不太差,全年级480人,他能考80名,但就是总逃学上网吧,要不就领着几个同学上课起哄、捣乱;要不就到处打架。我们家长管不住,老师管不住,学校更是拿他没办法。我一说,他就顶嘴,还动不动就要钱,一要就是二三十元,不给就跟你急,还口口声声说:"你看谁家爸妈就给,你怎么就这么小气……"我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实在没办法了,请帮帮我吧!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文文近来闷闷不乐,妈妈再三追问,才得知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小强打了。妈妈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并不知情。放学时,文文指着一个男孩告诉妈妈:"就是他!打我好几次了,还不让我告诉别人。"妈妈生气地说:"他这么矮,你都打不过吗?"文  相似文献   

17.
陶春霞 《江苏教育》2013,(11):58-58
我们班有一位小山同学,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还常常无故破坏学校公物,上课喜欢讲与课堂无关的话,以期引起他人的关注。我找他个别交流,他告诉我:“我就是这样的啊,我也不想打他啊,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打了。”“我课堂上好像是比较喜欢随便讲话,可我没讲废话啊。我反正就这样了,从小学就这样,改不了了。”“反正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我爸爸也经常打我。”从他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在家接受的就是棍棒教育,所以他解决与同学之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打架。从小学到中学,他一贯如此,自己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自己“改不了了”。虽然他的语气里有无助与无奈,也有对自己的否定,但我还是听得出他很希望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喜欢他的。于是,我跟他的家长做了电话沟通。没想到他父亲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陶老师,他又犯什么错误了?”我一愣:这是我接班之后第一次跟他沟通啊浴他怎么肯定是孩子犯错了呢?接下来,他父亲着急道:“这孩子,没法教了,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浑身的毛病噎噎真是的,回来我非得好好揍他浴”听到这里,我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孩子在班级用武力解决与同学的冲突,源自他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在父母眼里,孩子一无是处,认为他“浑身是毛病”。在交流过程中,父亲传递的是“他没法教”。总之,在他父母的眼里,小山同学就是个“问题孩子”。接下来我通过约见、家访、电话交流等形式与他的父母沟通教育小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三年前,我刚接手三年级的一个班时,有个叫王XX的孩子,他经常逃学,是一个纪律非常差的顽皮生。老师上体育课,他在学校操场边,边玩边捣乱。他以为自己不上学了,老师管不着他了,老师喊口号,他在旁边叫:"老师是他们的爹呀,说啥听啥呀!"老师撵他走,他也不  相似文献   

19.
难得回一趟老家,我到曾经读过4年书的金盆小学看望年迈的启蒙老师。晚上与老师东拉西扯地闲聊。聊着聊着,就随手翻看起桌上的一沓作文本来。老师说,孩子不多,整个二年级才一个班,共24个学生。在乡下的学校,二年级孩子刚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中华家教》2011,(4):17
Q编辑老师:您好!我家孩子上初一,现在我没有办法和孩子真正地进行面对面沟通了。每天孩子回到家,就直奔自己的房间,叫他吃饭都不应。现在我都是每天发短信叫他吃饭,有时候孩子回复"我不饿"。我认为是自己在沟通方式上出现了问题,就去咨询老师,结果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健谈、阳光、幽默的男孩,在同学和老师之间人缘很好。我该如何解除与孩子的"零沟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