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学"热"看似拯救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危机,实质上国民对于国学的真正了解程度依旧缺乏。内地30所中学引进台湾教材有助于国学的发扬光大,但在实施过程中遭受冷遇,为了真正让国学"热"起来,我们必须对中学的国学教育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时代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学文化,对学生的人生哲学的培养无疑是有很大益处的。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国学教育的精髓,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增设国学教育模块;拓展教学内容,指导阅读优秀文言作品,积极开展文言诵读比赛,帮助学生了解经典国学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时代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学文化,对学生的人生哲学的培养无疑是有很大益处的。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国学教育的精髓,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增设国学教育模块;拓展教学内容,指导阅读优秀文言作品,积极开展文言诵读比赛,帮助学生了解经典国学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于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讨论声不绝子耳。焦点之一便是对国学中“糟粕”内容的质疑。不可回避传统的农业社会的确赋予国学许多封建、腐朽的东西,但以此因噎废食、否定国学则有待商榷。本文分析了国学形成的时代背景,审视糟粕存在的社会原因,从而为科学、理性地对待中小学的国学教育内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对丰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从国学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角度,剖析了国学思想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教育原则和方法,意在真正发挥出国学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马文章潜心30余年于中华国学、华夏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传播工作。深受国内外和世界华侨华人的赞誉,被誉为“二十世纪国学大师”。近日,记者采访了马文章先生,倾听他对国学的讲解。  相似文献   

8.
《世界发明》2009,(8):96-96
2009年7月,一代文化泰斗,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季羡林先生的逝世为炎热的夏季增添了一丝悲凉。季先生对于整个中国文化圈的意义毋庸置疑,甚至于有媒体将之离世称为“最后一个国学大师的倒下”,而这却引来了大家的争论:季羡林先生尽管著作等身,但是否能够称得上“国学大师”?一直以来被媒体标榜的国学大师又需要如何的标准来判定呢?  相似文献   

9.
张然 《科教文汇》2009,(10):92-92,101
为了适应目前学生传统文化修养不足,对人文学科的价值缺乏必要认识的情况,在中国文化概论课上详细讲解国学经典,变“概论”为细读,是一种新颖而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多读原典,加深体会.在学习中加强实践能力,利于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蔡晓星 《科教文汇》2009,(18):161-161
新课程提倡“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教学理念,让英语教学和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来构建生活大课堂,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耘 《科教文汇》2020,(5):38-39
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珍爱生命、敬养父母、承志立身、忠孝相通等多重含义,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孝文化。孝文化在中学德育中的继承和弘扬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牢责任意识。为更好地促进传统孝文化融入中学德育,要坚持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渠道,加强对孝文化的时代解读,以校园文化为主要载体,增强学生孝文化意识,以家庭教育为主要支撑,促使孝文化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传承、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信仰的重要依托与精神传承的灵魂,是构建全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尝试在融合建设方面进行改进,以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的根源和底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能,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独有的特征,根基坚实、特色鲜明,兼容并蓄、深远浩博。不论从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内容上,中华传统文化从未间断,延续至今,不论从对内的包容性、对外的开放性,还是同外来文化的融合性而言,又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首先要能够用正确的眼光认识、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其次要探索其新型的接受和传播方式,最后,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有效方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张云涛 《科教文汇》2020,(8):105-106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应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中职虽然是职业学校,但和其他学校一样,都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也能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一名文化传承者和领路人。  相似文献   

15.
牛清艳 《科教文汇》2014,(26):110-111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人才的教育培养更注重社会性和职业性。中国经济的崛起推进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融合,促使高职英语教育已经由工具性语言教育向英美文化转向。此时,高职英语教育仅仅依赖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本土文化融入其中,促进本土文化与英美文化的有效融合。但是从目前高职英语教育情况来看,由于过于重视本土文化而导致英美文化严重缺失,本论文着重探讨高职英语教育中英美文化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魂。当前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受重视。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将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会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场所,有能力、也有必要利用自身优势,做一些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内在涵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促进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精髓,将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将传统文化实践应用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相结合,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能够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建设,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教学体系中培养优秀的学前教师队伍,并与幼儿园的需求相结合,从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思想的萌发,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化,当人们在无意识地遗忘传统文化的时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但不可否认,历史在发展,生活在改变,传统不应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继承和延续上,而是要结合现实,生活现状,给传统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保证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让传统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在弘扬中走向永恒。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将要探索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19.
荆煜君 《科教文汇》2012,(26):62-64
文章从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礼仪规范、婚姻制度、饮食与服饰、园林建筑六个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指出《红楼梦》将传统文化以感性的形式传达给读者,能够唤起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20.
通过树立正确的教学融入理念、制定合适的教学融入目标、精选恰当的教学融入内容、采用有趣的教学融入方法和布置灵活的教学融入作业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