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学技术转移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相应年份的技术合同签订数、技术合同金额、大学专利批准数及合成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大学技术转移行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程度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同时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相应年份的技术合同签订数、技术合同金额、大学专利批准数及合成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大学技术转移行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程度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同时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东省1984-2006年的GDP与高校技术转移(包括高校专利批准授权数、高校技术转移合同签订数、高校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额)的数据,对广东省经济增长与高校技术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垫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校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广东省经济增长推动了高校技术转移,高校技术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研发产业与上海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战仁  杜德斌 《软科学》2009,23(10):91-94
以上海市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被国外重要检索工具检索的论文数量、专利授权数量、技术市场成交金额及三者的合成指标为解释变量,基于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上海市的研发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与因果互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虽然研发产业对上海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贡献作用,但是受发展的机制、体制影响,研发产业与上海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还未建立,两者基本不构成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三螺旋理论强调政府、企业和大学的协同演化和互动,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大学的高度重视,政府在企业—大学互动中的作用更是三螺旋理论讨论的热点问题。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以我国大学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政府研发投入对大学技术转移合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省市大学获得的政府科技经费投入非常显著地促进了该省市大学技术转移合同数量和收入两方面的增长;并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973计划的数量也是大学技术转移合同数量/收入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十四个省份自1999 ~ 2006年8年的数据,以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存贷利率差和银行集中度为解释变量,并将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CPI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放松管制下银行竞争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由政府主导的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利.  相似文献   

7.
赵领娣  杨明晔  张磊 《资源科学》2013,35(9):1801-1811
能源禀赋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为切入点对能源禀赋影响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阐释,在此基础上,以我国1997-2010年省际数据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区域角度看,能源禀赋均抑制就业增长;能源禀赋对就业增长的负向作用主要通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3个中介变量产生;3个传导变量的作用程度由于东中西部地区能源禀赋状况及发展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据此,从发展多元化产业、加强制造业发展、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及注重技术进步4个方面提出了化解“资源诅咒”、增加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陕西高校大力开拓技术市场,积极推进“产学研”活动,“八五”期间共签订技术合同4881项,合同金额36338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9255万元。技术合同中,技术开发合同占63%;技术转让合同占10%;技术咨询合同占7%;技术服务合同占20%。技术受让方以工业企业为主,占总合同数的70%。而大中型企业占合同数的53%,占金额的63%。技术合同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也随经济发展有起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各省市区的TFP,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效率,再分别以这三个变量为被解释变量,以各省市区的FDI和时间趋势变量为解释变量,采用变系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由回归结果可知:东部、东北地区大部份省市的FDI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为正,北京、天津和上海尤为突出;而中西部地区普遍不显著或显著为负,其中青海尤为突出。这一检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FDI技术外溢效应能否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一、2003年技术市场交易概况。2003年黑龙江省技术市场持续增长,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2918项,比上年增长14.52%,技术合同成交额12.12亿元,比上年增长0.92%。其中技术开发合同签订664项,合同成交额517亿元,比上年减少1.15%,占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42.66%。技术开发合同平均每份成交额为77.94万元;技术转让合同签订109项,合同成交额2.47亿元,比上年增长34.97%,占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20.38%。技术转让合同平均每份成交额为226.30万元;技术咨询合同签订772项,  相似文献   

11.
范柏乃  余钧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56-1662
 基于1994-2009年我国的省级数据,采用面板分析考察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人员投入)和区域环境(地方政府科技支持、地区企业吸收能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影响,进而为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发现有:考察期内,人员投入、企事业单位科技经费拨入、地区经济增长对高校技术转移产生正向作用,政府科技经费拨入对高校技术转移产生负向作用。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有必要调整和优化政府对高校技术转移的支持,并更好地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技术模仿与地区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MRW(1992)模型,将企业研发投资分解为自主创新、国外技术引进模仿和国内技术转移,利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0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借鉴社会网络理论中的濡染模型,将网络节点行为变量引入知识生产函数,对模型进行扩展,基于扩展后的模型考察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吸收能力与区域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表明:(1)区域间知识溢出模式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域特征,在电子信息领域,不同区域节点是通过模仿结构相似的竞争者的行为获取外部知识;在生物医药领域,不同区域节点是在互惠网络中获取新知识。(2)知识吸收能力对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与区域创新产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吸收能力高的区域和吸收能力低的区域,都可以通过嵌入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实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段德忠  杨凡  胡璇 《科研管理》2020,41(6):90-97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2001-2015年专利转移记录,本文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5年,中国技术转移在城市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多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格局演进,长三角是中国技术转移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区域;(2)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技术转移服务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突显,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经济发展路径经历了由集聚经济向扩散经济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天津市区域技术转移基础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相应综合指数的计算,通过建立区域技术转移综合指数与区域经济增长指数两变量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天津市区域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考察。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技术需求是拉动区域技术转移的主要动力。技术转移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既是短期的、正向的,同时也是长期的、持续有效的。但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整体影响程度还是很低的。针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范柏乃  余钧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05-1812
在采用DEA方法测度我国31个省市区2005-2011年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基础上,考察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区域差异的收敛性,采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主体因素、主体关系因素、环境因素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总体较低,改进不显著,省际间差异较大,整体上存在收敛的趋势。高校自身的推动、企业与高校的关系、地区GDP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的支持、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地区企业的吸收能力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使用来自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公布的2011—015年发明专利转让公告为样本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视化方法,构建中国内地高等院校与企业间的以专利为媒介的技术转让网络。从所绘制专利转让图谱中直观发现:校-企之间专利权转让以同省主体间转让为主,个别高校如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等出现跨省向企业转让的现象。同时,大部分校-企之间专利转让为一对一转让模式,主要包括高校转让给某领域的企业、高校转让给本校的资产公司或成果转移公司两种。下一步,应当打破校-企专利转让的封闭格局,充分挖掘高校专利转让以及转化的有效方法,使其不但支撑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能够辐射更多地区和企业。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some universities to loc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dynamism is much richer than overly mechanistic depictions suggest. Beyond generating commercializable knowledge and qualified research scientists, universities produce other mechanisms of knowledge transfer, such as generating and attracting talent to the local economy, and collaborating with local industry by providing formal and informal technical support. A detailed case study of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in Waterloo, Ontario, Canada, with its progressive Coop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programs, and innovati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y, illustrates the way in which the university has contributed to growth and innovation in the local and region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9.
李方  张胜 《科学学研究》2019,37(5):866-877
通过高校技术许可的知识转移过程分析,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引入隐性知识技术服务可获得性感知维度,建立技术许可接受拓展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技术服务可获得性对技术许可态度倾向、技术许可实际行为有显著积极影响,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信任对技术服务可获得性有显著积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建立关注于服务的技术许可转移工作模式,提高技术服务可获得性,促进高校技术许可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