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创办了"武林大会"这个传统武术电视节目,为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语境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启示.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将其传统的价值取向与现代文化理念和谐相融,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竞技与娱乐层面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以来,在西方体育、全球化、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出现"本土化"缺失的现象。南充市松溪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本土地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武术拳种之一。作为地方拳种,在西方体育和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其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本土化"视角下研究南充松溪内家拳有助于地域拳种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南充市松溪内家拳从传入到本土化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是武术传承和发展的生命力;中国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能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培养地域民族认同感;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符合传统武术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稀有拳种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部分濒临灭绝的传统拳种的提法,它们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多方面对稀有拳种的成因进行剖析,阐述了保护稀有拳种的意义,最后从保护稀有拳种传承人,利用现代手段进行静态保护,营造适宜稀有拳种发展的文化生态等方面提出对稀有拳种的保护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历史机遇,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传统武术的类别归属不清、申报内容不严谨、传承人有争议、评价机构不够健全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保护和传承工作.建议将名录中的"杂技与竞技"类改为"杂技与民族传统体育"类,严格申报内容和传承人评选,体育部门也应积极介入到保护工作中.同时,应注意传统武术的"活态传承"和"静态保护"及其自身价值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由于现代性语境导致的传统武术拳种训练体系解体和武术拳种趋于同一性,引发了传统武术拳种理论基础过度现代性革新,出现了信任危机和传承问题,本研究对现代性支配下传统武术拳种发展的主体性问题进行哲思。研究发现传统武术拳种偏于一隅技击技术的独特性与现代性对技术标准普遍性的追求,造成特殊存在之间的矛盾是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与认同的主要困境。基于此,研究认为,(1)现代性支配下传统武术拳种主体性的传承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矛盾:一是主体意识与对象之间的矛盾;二是主体意识与传承之间的矛盾。(2)传统武术拳种的主体性认同问题主要包含习练者与传承人之间的意识认同,不同传统武术拳种之间的文化认同及民间传习群体与学院派传习的身份认同。通过探讨在现代性支配下的传统武术拳种主体性传承与认同问题,希望能为其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安徽民间传统武术的流失状况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认为:现时安徽传统武术,不论是拳种、传承人、练习者、拳谱文献资料还是传统武术所富含的文化信息流失状况都十分严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应对流失,建议尽快启动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申遗、立法保护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门派众多、源远流长、是竞技武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武术博大精深与竞技武术不可分割;传统武术将抽象的民族文化具体化、形象化,然而由于传统武术缺乏规范性.致使许多优秀拳种都未能以全貌展示给世人.本文在研究传统武术起源、特点、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对传统武术进行科学规范化、体系化,以便更好地将我国众多流派的优秀拳种推向世界,使武术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增进国际友谊。传统武术的规范化将进一步促进竞技武术的合理发展。武术的多样化功能伴随着传统武术的规范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分析台州地方拳种的的文明缘起、拳理内涵.以实地访谈的方法调研台州地方拳种的传承现状.以文献资料法为台州是太极拳发祥地的观点进行了佐证.分析台州武术传承的现状成因,指出社会主流的关注对地方拳种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台州武术的最新成果南太极拳的发展进行个案研究,指出地方拳种的传承大有可为,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产业操作思路,并呼吁社会精英对武术的关注.在对南太极拳理进行和合文化剖析的基础上,论证了传统武术的传承可以作为城市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9.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视角,以中国武术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拳种进行文化学分析,提出拳种意识.以梳理武术教育发展的几个时期的历史特点为前提,对当下武术教育的统一化、单一化技术传播模式,缺少文化内涵,受竞技意识主导等问题进行原点上的反思.指出拳种以其高超的技术、博大的理论和深邃的精神思想构成了传统武术的基本文化单元,是中国武术文化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绵的根基,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只有强化拳种意识,未来的中国武术教育才会有血有肉,才会生机盎然,才会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研究对象,对传承人的基本情况、保护措施、发展困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全面展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资金补助、政策倾斜等措施为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供了保障。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危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边缘化、民族传统节日淡化、传承人收入低等是当前传承人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