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杨朱及其思想的认定,历来争议不断,虽然可据以研究的资料比较有限,但是从仅存于世的"为我"、"贵己"等思想,我们可以窥探出杨朱和诸子的关系、杨朱的生存哲学、杨朱的名实论以及杨朱学说在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二《思想政治》教材所引用的名人语录 ,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言论和极少数中外哲学家、思想家的言论 ,共 76处。引用这些语录 ,一方面使教材的观点得到强化 ,提高了可信度 ,但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增加了一定难度 ,教师必须根据这些语录  相似文献   

3.
享乐主义是一种对感性欢愉崇尚和追求的人生态度.它把趋乐避苦看作是人类的本性.把对感性的欢乐与享受看作是人生的第一要务.享乐主义者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和满足个人物质生活需要,满足生理本能的需要,它常同醉生梦死,瓷情纵欲,吃喝嫖赌等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虽然几千年来人们对它口诛笔伐,然而,享乐主义并没有消声匿迹.它不但表现为帝王显贵的恣情纵欲,也表现为文人学士的倜傥不羁,特别是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享乐主义思想更是以它新颖、独特的方式蔓延着.从某种意义上讲,享乐主义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享乐主义任其下去,恶性膨胀,往往会引发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及纵欲主义,使人的理想、情操、思想空虚.最后增加社会犯罪,结果又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认真地研究市场经济下的享乐主义,并抑制其享乐主义恶性膨胀.对于发展市场经济,尤其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一、市场经济与享乐主义的相互作用市场经济首先是一种消费经济,它的发展建立在人对各种产品需求的基础之上.供求关系决定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需求才有供给,不符合需求的产品不会有市场.另一方面,供给又刺激着新的需求,引导人们的消费、需求和供给的作用使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这洋  相似文献   

4.
赵雨 《成才之路》2011,(28):82-83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从而把语文内化到人的身心与品质中去,成为一种素质、修养,影响整个人生。然而,不少人只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往往忽略写作课堂教学这块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写作过程中,学生在文章中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评价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思想标准、审美观点等等,都离不开老师给学生的指点、把控,教师应该在写作课堂上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情感、审美、道德标准的指导和教育。本文将通过作者自己的一堂作文讲评课向大家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德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教育学生做人。要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首先要做一个讲“良心”的人。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注重良心的培养,孟子强调“良知”,王守仁说良心是自立做人的标准。我们马克思主义者也讲良心,也提倡良心、培养良心。特别是当代青少年受着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最值得人们忧虑的就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毒害,扭曲着一些人的灵魂。有的青少年只崇尚实惠,不讲良心;只图个人快乐,不顾别人痛苦;追钱逐利,不择手段;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花了不…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致力于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通过与文本的交融碰撞,激励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此,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导有目标、激有真情、悟有生活、化有归宿、学有标尺,才能让思想的关芒照亮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一种思想力量的感召下,以一种昂扬健康的人格姿态面对人生。1、导有目标,循序渐进新课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在“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观”方面,突出了人本思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揭示人之所以…  相似文献   

7.
<正>在平时调研过程中,我认为教师最大的问题是对教材把握不到位,更别说认真贯彻课标要求,有时候甚至把教材编写的目的都搞错。有一次听课,有位教师在教授《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一课时,教材编写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但是教师却把教材定为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还有教师在教《兰亭集序》和《赤壁赋》时,把作者的创作背景没有理解透彻,只教给学生概念性知识,导致学生对文本表达的思想没有深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很重视《诗》的教育,第一个提出的"诗教"思想,开创了"诗教"的先河,因此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孔子把《诗》作为学生的基本教材,使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是在教的原则和方法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在今天,继承和发展孔子的诗教思想,对人的和谐发展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果从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四点要求来观照《逍遥游》的话,其当属优秀范文。第一,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生存问题”是困扰人类两千多年来始终未能解决的重大哲学命题。从杨朱的“发现自我”到老子的“人生至道”,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尼采的“超人哲学”。人类的智者都试图寻找一条通往自由人生的幸福之路。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且更有超脱意向。他把老子的矛盾论推演成达观主义的相对论。道家的“生命哲学”至庄子而圆通。庄学的归旨,是彻底的精神解脱;是对漠视人的生命、扭曲人的灵魂、践踏…  相似文献   

10.
贵在有情     
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下,在高考“3 2”的氛围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引起“阵痛”实所难免。思想政治课怎样摆脱困境,走出低谷,远非笔者理论几句所能奏效。本文只想面对现实,就高二下册教材的教法,初谈粗浅意见。 高二下册教材把主线从科学世界观教育移至科学人生观教育上。教材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就是“两观”教育的极好衔接点。教材以上册的哲学观点和原理为指针,以阐明事物的一般本质到正确认识做人的本质,全面引导学生探明人生哲理,寻求做人真谛。通过对人的本质的理性讨论,进而指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要学生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教材又通过揭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阐明崇高理  相似文献   

11.
袁宏道深受以狂怪著称的思想家李贽的影响,又钟情于老庄之学,既是“禅净双修”的著名居士,又喜好贵己重生的杨朱思想,其思想心态极其驳杂。他对种种思想学说博采广收,其目的是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与寻求精神超越、心灵自由。  相似文献   

12.
刘轶  唐超文  徐欣国 《文教资料》2008,(14):204-206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对延安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形势下用延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把延安精神作为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社团活动等阵地,让延安精神走进校园.强化学生的延安精神和时代精神意识,从而达到弘扬延安精神,发扬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现、价值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课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精练优美、蕴含智慧、发人深省的名人名言来说明和揭示哲学概念和原理,既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又能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既可以使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和谐动听,又能陶冶学生情操,产生共鸣,可谓是一箭双雕。下面我就名人名言在哲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谈点个人的心得体会,以供交流。一、名人名言在哲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几种方法1.运用名人名言导入新课,先声夺人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作家的名言开篇,是现有很多哲学教材的编写手法。在哲学课堂教学中,用名人格言或名人警句作为引…  相似文献   

14.
老子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哲学家,其在军事和政治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哲学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块瑰宝。本文从老子的军事思想和政治理念两个角度出发,探寻其人生智慧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哲学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尝试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通过"玩、学、用"的教学主线,即把哲学与生活中的"玩"、教材中的"学"、实习就业中的"用"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升华学生的哲理意识,内化学生的哲理品质,帮助学生运用哲学指导解决就业中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搞哲学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哲学虚无缥缈高深玄妙,而且几乎与人的现实生活无关。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学生在初读时,难度不大,但要深入理解比较困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讲授过程中,一要让学生感兴趣,觉得自己离哲学并不遥远,二要达成思想教育目标,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加入一些哲学的形而上的成分。笔者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作出一些尝试,让学生亲近文本,品味经典。现将部分内容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如我在讲“货币”这一内容时,引用了一位作家的话:“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小人心,但买不到君子之态。”用这段话引导学生认识金钱不是万能的,人活着需要钱,但不能仅仅把挣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对于人来讲,正义感、爱国心、报国志更重要。既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境界,又能使学生在积极地思考过程中,拨开思想迷雾,激起他们对真理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哲学家们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理论成果.人世间的真、善、美,生与死,人生的幸福与痛苦,正义与邪恶等无不在哲学家思考的范围内.哲学能启发人的智慧,对哲学问题的思考能使人深邃,哲学对人生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哲学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产生了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同时也具有人文性,绝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仅从工具性出发去处理教材,一味地练词语、练句子、练修辞、练层次划分。最终只会把教材变成技能的训练。使教材变成一幅冷冰冰、硬梆梆的面孔,把学生练成做题的机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仅依赖于词语运用、句子搭配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是人的思想修养和文化水平。因此,教师应以人文的视角正确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20.
杨小可 《时代教育》2014,(10):57+89
中国传统道德强调人际和谐,但调查显示,由于自卑心理及认知偏差,大部分中职生的人际关系并不理想。杨朱"贵己"观在帮助我们确立健康的自我观,处理因信仰失落、利益至上带来的人际交往困惑,笃定地追求终极价值方面有其积极的作用,作为中职德育课教师,可以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和谐,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以此为例,号召教师们丰满自身理论体系,将中国传统精华思想逐步渗透到教学中来,丰沛学生的思想,为他们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