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阅读教学就应该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以语言文字运用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的语言文字运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本真回归。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踏入语言世界,迈进文字沃野,摒弃形式上的花花架子,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语言文字蕴含的美好意境。对此,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作出论断:语文课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笔者拟以《月光曲》一文为例,刍议在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3.
课标针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用一句话概括,语文教学就是围绕"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素养提升的过程.具体到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应着力于哪些语言现象,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一、"以写促读"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读写结合"策略中"读"和"写"两个分支的融合度越来越高,阅读与写作能力也开始互相转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迁移、应用乃至创造能力的形成。但是,"读写结合"策略中"以读促写"策略开发得比较多,"以写促读"策略开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及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阅读课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占的课时最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与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在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全面、均衡地"运用语言文字"于"听、说、读、写"活动中,实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戚利 《新疆教育》2013,(10):74-74
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闼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是现在小学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课标针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用一句话概括,语文教学就是围绕“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素养提升的过程。具体到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应着力于哪些语言现象,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  相似文献   

13.
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中,真正做到自读课衔接教读课,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而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至关重要。构建大单元学习任务群,以单元教学语用点、单篇教学语用点和语文要素为衔接点,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中开展充分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实现自读课衔接教读课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闼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阅读和作文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从语言角度来看,读是知识的积累,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写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阅读的继续、延伸和发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读是一种内化的吸收,写是一种外化的表达。由此看出,读是写的基础,写是以读为前提,两者同是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实行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相结合的“双轨运行”,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16.
谭惠琼 《教师》2020,(9):51-52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自读课是统编版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呈现学习目标—设计自读活动—开展合作交流—指导拓展阅读"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聚焦语言运用,有利于达到不断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加强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突出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指出"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运用"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笔者在长期语文教学,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非常注重借助阅读的"三课型"为例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三课归一、举三反一",得言课内,理解得法,运用得意,  相似文献   

18.
钟建军 《文教资料》2013,(34):37-38
语文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诵读抓起,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胡木枝 《华章》2007,(9):163-163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