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师资保障。然而,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却存在着诸多难题,"职前培养"先天不足、培养政策体系不健全、行业企业未能充分参与、职业院校缺乏长远培养规划、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薄弱,致使"双师型"教师培养成效甚微。为此,我国职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亟需构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职业院校与教师"五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方能解决培养中的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教师个体层面和师资队伍整体层面进行两维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培养实效性不强以及教育、培训机构较为滞后等制约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普遍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政府—企业—学校"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的多方位、立体式"双师型"教师建设格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承担积极的社会责任,中职学校创造良好的微观环境,共同促进"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开展"双导师"制,校企双方参与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校企共建大赛指导团队,积极参与轨道交通信号类大赛等多个方面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研究。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培养了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校"双师型"教师担任订单班校内师傅,与企业师傅一起培养学生,并与企业师傅参与指导轨道交通信号类大赛,达到了"以赛导学、以赛知岗"的目的,减少了企业培训员工的时间成本,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实现校、企、毕业生三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要求把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作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由于职校办学及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因此,职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本文通过计算机专业具体实践,表明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双师型"概念发生在中国职业教育领域并为其广泛接受,是职教教师专业化达到一定阶段,而教师资格制度完备性不足的特定情境中的产物;现有"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集中地表现了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取向;"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多元的职教教师专业化过程。为了保证"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职教教师专业化基本构想的实现,应该从资格认定、培养课程、继续教育、企业实践、兼职教师聘任、教师管理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或重构,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规范职业教育教师的人生职业发展路径,使教师在发展自身教育素质的同时发展企业技能;根据学校教师和企业技能人才的特点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职业生涯路径,并提供相应的素质培养平台,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和法制,有效地培养和管理"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7.
鉴于教师企业实践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积极作用,广西"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将教师企业实践条件纳入认证标准。研究表明,企业实践条件是影响广西"双师型"教师认证通过率的最主要因素,而学校缺乏长效激励机制,教师内动力不足,校企沟通不畅等均为制约教师企业实践的主要原因。从政府、学校、企业和教师四个维度对如何保障教师企业实践的实效性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着概念不清、标准不一、培养不力等诸多问题。本文论述了对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界定标准的几点看法,提出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最为理想且切实可行的途径是建设实体企业供师生实践,并论述了"双师型"教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职业院校新任职教师的培养实践,提出职业院校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三位一体与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相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是解决职业院校中新任教师尽快胜任职业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调查显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有一支稳定而富有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结构较优,是从事专业教学的骨干力量.但是,"双师型"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分布很不平衡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综合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依然突出,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还面临不少困难.为此,要从加强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制定队伍建设的调控目标、加大对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扶持,以及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等,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8,(A2):1-2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医学独立实验室合作,共同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校通过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校企共建校内校外培训基地、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措施,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决策、制度和平台保障,"双师型"教师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而且掌握了娴熟的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水平,为企业和医院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重视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是由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而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则是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非常重要的途径。高职院校则要做好计划、项目内容、挂职人员报批、选择并联系企业、挂职过程管理、考核等工作,建立完善的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运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套学院专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走访、查阅文献等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均能认识到应用型高校需要"双师型"教师;一半以上(54.2%)的教师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任务,教师具备双师素质非常必要;对于如何能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认识非常清楚的教师不足三分之一(28.9%),这说明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广泛宣传。研究认为,教师参与实验室工作、申报科研课题、深入行业企业开展社会服务或挂职锻炼、参加专项技能培训、参与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推广工作、深入行业企业参观考察、参加各类相关学术会议与专家论坛,以及政策的倾斜、制定相应的制度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达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培养社会创新型和企业实用型人才需求、深化实践育人和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加大对"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文章从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背景、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订单培养在人才需求规格、班级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创新办学理念、企业全程参与、企业帮助学校进行"双师型"教师培训、"校企一体,订单培养"等解决方案,并重点介绍了"校企一体,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是实施"人才兴校"的战略举措,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培养"双师型"教师已成为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趋势。但当前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缺乏有效的激励晋升制度、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结合产教融合的特点,从校企资源共享、激励制度、评价机制等多角度提出改进建议,旨在进一步深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某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低,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尤少,有企业工作经历、有技术开发和推广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数量偏少。建议建立国家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和教师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识与努力方向。但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践中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概念,也没能形成顶层"双师型"教师培养使用制度体系,实践中就出现了一些具体问题,甚至某些问题作法消极地影响了人们的参与热情,阻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文在结合实践中的问题及目前各界对"双师型"教师理解,提出了以包容的态度,创新思维和作法,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使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发展良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渐形成了较完备的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制度安排,如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标准化、实施教师到企业实习制度、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等。为进一步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应继续创新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比如:实施认证与分级制度、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相关制度化建设以及加强职业院校校本层面的制度安排等。  相似文献   

20.
庞颖  吴锦程 《成人教育》2015,(12):30-34
以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已有研究作为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对该领域发文总体情况、作者情况、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进行分析.发现该领域以"双师型"教师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为研究热点,以"双师型"教师内涵、"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双师型"教师政策制度为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