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先河,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福建船政学堂章程及规章制度与其教育的成功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介绍福建船政学堂的章程制定,挖掘其在招生就业、专业课程设置、考核制度、学生管理及办学模式等方面的特色,探讨其对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期间于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成为中国近代官办的第一所近代学校,开中国近代“西文”教育之先河;1866年12月11日,奕沂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1867年6月21日正式招生考试。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奏请创建福建船政学堂,1867年1月6日正式开学。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比京师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要早五个多月。福建船政学堂公开标榜“西艺”教育,开中国“西艺”教育之先河,西艺教育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从1861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到1867年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和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馆的设立,前后只相距五年,从一定意义上讲,却标志中国近代课程发展的两个阶段——从“西文”教育跨人了“西艺”教育。  相似文献   

3.
弘扬船政文化在于学、在于用、在于实践,作为船政学堂的传承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凭借船政学堂独特而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秉承船政学堂"趋变求新"的办学精神,以船政精神与办学精神相融合、船政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船政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船政办学与社会需求相融合为主体。研究船政文化对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使船政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形成以文化引领为特点的良好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4.
薛菁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1):102-105
文章从福建船政学堂创办的目的、课程的设置及其取得的成绩等方面进行论述,充分肯定了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教育理念作了客观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5.
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不仅培育了中国第一批海军人才及其他科技人才,在教育教学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船政模式,其办学体制及措施与经验对当今的职业院校发展仍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福建船政学堂作为国内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船政文化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从中国职业教育文化的现实困境切入,论述了船政文化特殊的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国职业教育文化的丰富与发展,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福建船政学堂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船政学堂师资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于用高薪保证高水平外教,用合约管理保证教师的职业精神以及本土教师强调历练。借鉴福建船政学堂的成功经验,高等职业教育要改变师资结构不良的现状,须建立分级薪酬制度,高薪聘请行业的能工巧匠;提高职业教师准入门槛;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办法,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8.
福建船政学堂是最早一批聘用外籍教师的中国高等学校。面对鸦片战争后的剧烈社会变化,船政学堂大胆采用外籍师资来校授课,以期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船政学堂也在管理外籍教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外籍教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福建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相当于后来的职业技术性高等专门学校或专科学校,是一般中国高等教育史所认可的。但它是否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则是最近才有青年学者提出的新问题①。如果这个论断成...  相似文献   

10.
作为洋务时期创办的一所新式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初步建立了富有高职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简要介绍福建船政学堂的课程设置,挖掘其在课程价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的特色,并探讨其对当前高职课程理论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特点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按专业需求和学业基础,采取分级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配时间及教育投入,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是在每一学期开学时进行的反思,是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进行一次"定位",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及时、自动地对每一节历史课的具体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又分为"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课余反思"三个方面,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是反思的重要部分;教学后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本期历史教学行为进行"扬弃"总结,做到既"扬"其长处,又"弃"之糟粕。如此反思才能使教学经验择优化、理论化,才能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大学英语教学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它实现了英语个性化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思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符合现代化英语教育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媒体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并对新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大学教学改革中影响教学质量的矛盾和问题.方法对比分析大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症结的各种表现形式.结果大学教学改革面临诸多困境和矛盾,主要是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高校教学时间缩水,教学结构改革不平衡,大学与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错位,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倒置,教与学双向心理冲突,师资队伍整体建设落后,教学改革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等.结论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诸多困境和矛盾,极大地制约着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深化用人体制的改革和高校教学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通过提出任务、完成任务、效果评价以及总结归纳等环节,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是在每一学期开学时进行的反思,是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进行一次"定位",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及时、自动地对每一节历史课的具体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又分为"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课余反思"三个方面,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是反思的重要部分;教学后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本期历史教学行为进行"扬弃"总结,做到既"扬"其长处,又"弃"之糟粕。如此反思才能使教学经验择优化、理论化,才能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它将影响教师是否愿意投身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上的努力程度与支持性,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活质量。但是,现在大学中重科研轻教学等因素影响了大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现在大学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提出了可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焦承德 《成才之路》2020,(3):118-119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区别,这种教学资源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而且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生物教学有效性。文章就微课的发展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三百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从教学组织的层面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了规范。虽然随后从大量公开发表的文献可以看出,人们从各种视角和立场深入研究了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发生了迥然变化。但是,毋容置疑在当下学校教育场域的日常课堂教学中,以"同步教学"为主导范型的课堂教学行为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本文运用概念史的分析视角,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布鲁纳、佐藤学的教育思想体系为背景,围绕"目标、内容、方法"等课堂教学元素,运用批判反思的方法论视角,检视五大课堂教学模型从自然主义、观念主义、实验主义、结构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的演进历史进程中,如何在课堂理论模型的分析框架中阐释教育"成"人这一大问题的课程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最具活力、最具前景的新兴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将逐渐取代传统历史教学方式,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