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中有益的助力。情感交流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掌握情感交流的技巧和策略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成功的根本保证。主动倾听,准确理解,有选择地注意和尊敬学生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技巧和策略,而大量的含有反思和总结内容的不断练习是技巧获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育就是以情感教学为主线实施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一定的情感教育目标。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到底该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呢?一、情感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1.情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是一种双向活动。有人把师生关系中出现的紧张现象归  相似文献   

3.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学生学好该学科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及兴趣也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与学生建立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就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做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了高度评价。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贯  相似文献   

5.
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真正了解学生情感态度的先决条件,而畅通的师生情感交流渠道则是了解学生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善于掌握和正确处理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倡和鼓励有利于外语学习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英语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重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以下举措: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素质;改善教学方法与技巧,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注意评价方式,多予表扬和鼓励,保护学生自尊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与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方面入手,探讨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情感交流模式,以促进班级管理的有秩序化和自制化,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8.
李浩 《宁夏教育》2000,(6):56-56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创造性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心态。其次,要善于鼓励学生,以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第三,要理解学生,以情感的交流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教师与学生之间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证明.兴趣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有情感才肯能有兴趣,学习不仅是理智的活动,更是理智与情感的交织。教学过程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实际上,教学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学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因此,我们应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从思想上、生活上、学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的演变过程是:第一阶段是以教师为中心,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演示和个别辅导的工具。第二阶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成为信息加工、协作和交流的工具。当下教学改革已逐步走向第三阶段,正在建立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混合式学习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情境的创设成为支持有效学习的手段,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和探索的工具,生态学习观成为信息化教育系统新理念。但要注意到可能出现的误区:盲目使用、学生主体绝对化、忽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学习工具冲淡教学内容、学生思考时间不充足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性假设的视角来分析当今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应该采取的人性假设。文中通过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演变透析其背后的教师所采用的人性假设,认为“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人性假设是:学生的本性是恶的;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假设是:学生的本性是善的。但这些假设都是单一的、二元对立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呈现,在这些假设指引下,教师的教学质量很难说是令人满意的。为此,本文在对上述两种师生关系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今教师对学生的人性假设取向:学生的本性是复杂的。教师在此假设指引下,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三方面来落实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促进师生双方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学生师范素质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师范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了教学技能大赛在物理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教学技能大赛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调动他们训练从教技能的主动性,而且,也为提升高校教师的从教水平提供了良好平台.通过教学技能大赛,推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从而为新时期的师范素质培养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注重操作技术并培养应用能力的基础课程。针对课程特点,本文探索该课程“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之中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能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现代师生关系推行的是主客体二元对立、理性至上、培养目标的统一化等理念,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势必会造成师生关系对立;后现代师生关系则主张建立非理性和情感共鸣的师生关系。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群体,结合后现代师生关系的理念和时代特征,对重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新型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习者学会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学会学习,学习策略知识的获得与掌握;老师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对我校(闽南理工学院,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几种学习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与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主体性,变"讲堂"为"学堂",变传统灌输式为学生探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针对"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做了浅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拟从提问的类型、回答方式、提问技巧和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四个方面对人大附中的一节优质英语公开课进行分析,旨在为新课程下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ic capabilities was examined through a survey of 1756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a university in Hong Kong. The survey assessed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x capabilities of critical thinking, self-managed learning, adaptability, problem solv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groupwork. Students were also asked to rate the quality of nine facets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was used to test a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on the nurturing of the six capabilities. The model grouped the nine face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under the three higher-order latent variables of teaching,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student–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model showed a good fit to the data, indicating tha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neric capabilities while the students were taking their degree. The teaching latent variable had the stronges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ll six of the capabilities. A suitable teaching environment was characterised by a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activities, a coherent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which focused on analytical skills and self-learning capability. Strong student–student relationships nurtured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There was a mutually reinforcing effect between the type of teaching,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and student–student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20.
对话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强调教学文本的对话性与生成性,这是一个师生本三元主体多重对话交流的过程。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师生本三主间性的对话机制涵括以下几种文本对话形式:师生与文本主体间性的对话(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和师生与生生主体间性的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对话文本。在对话教学过程中,通过激活师生的期待图式结构、掌握一定的对话策略,可望达到师生本三者的视域融合,最终形成新的对话生成文本,从而扩大原教学文本的内涵,拓展认知主体的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