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道德教育的关注点、前提假设、伦理学观和教育目标四个角度分析和比较了当今道德教育领域潜在的两种道德教育类型——智慧道德教育、知识道德教育的差异,提出了道德教育应培养学生道德智慧而非教会学生道德知识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巨实践中,在同国内外阶级敌人的生死搏斗中,对中国人民和共产党员深入进行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为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增添了新的丰富的内容。如他所写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反对自由主义》、《纪念白求思》、《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光辉著作,不仅是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指导性论著,而且也是对人们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极好教材。几十年来,这些论著就孕育和培养了千千万万具有崇高品德的共产主义战士。今天重温这些光辉论著,不仅能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领域里开拓新的局面,而且对于整顿党风、政风、军风、民风,清除精  相似文献   

3.
从1897年《我的教育信条》开始,约翰·杜威的文章和著作中就隐含了他对学校道德教育目的的阐述,如1908年出版的《伦理学》,1909年出版的《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释了他的教育理论,许多章节论述了他独具特色的学校道德教育目的观。另外,他在《道德中的三个独立要素》《人性会改变吗》《创造性的民主——我们面临的任务》《关于价值的几个问题》等文献中也对自己的道德教育目的观进行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4.
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在道德本质、道德原则、道德评价和道德制裁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探讨了这些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巨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取向》这本书以美国一所普通小学为背景,运用了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把复杂的道德问题紧密联系到一起。书中讲述了四位教师制订道德教育计划的故事,其目的是引导读者对这些道德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本书涉及诸如随地丢垃圾、在课堂戴帽子、交换棒球卡等很多细节的道德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形成一个个讨论主题。这些主题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德育》2008,(5):1-1
“故事法在我国道德教育的实践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故事法可以从亚里士多德、赫尔的德性论伦理学中寻找支撑,这种伦理立场也决定了在故事法之外还应辅以其他德育方法。从故事法的作用机制看,学生对道德故事的理解有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心理环节。为此,在运用故事法时,教育者应认识到学生在提取故事主题等方面的主动性,明确故事发挥作用的主要环节,借助高质量的儿童故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故事法的效用。”  相似文献   

7.
故事法在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故事法可以从亚里士多德、赫尔的德性论伦理学中寻找支撑,这种伦理立场也决定了在故事法之外还应辅以其他德育方法。从故事法的作用机制看,学生对道德故事的理解有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心理环节。为此,在运用故事法时,教育者应认识到学生在提取故事主题等方面的主动性,明确故事发挥作用的主要环节,借助高质量的儿童故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故事法的效用。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学与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环境伦理学,也叫生态伦理学,是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问题并揭示环境道德规范的伦理学分支学科,环境道德教育是目前十分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如何全面认识环境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如何指导环境道德教育?如何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本文想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谈谈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论语》与《圣经》分别代表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根基,过去我们只关注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本文拟通过道德教育这一平台寻求两书的共同之处。在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目的、道德实践、道德依归、道德情感、道德教育对象、道德典范等方面对《论语》和《圣经》若干相似之处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古老文明最初都有着共同的道德观念,这正是我们现代人应当努力从先辈继承的宝贵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0.
《道德情操论》是一部伟大的伦理学巨著,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谦逊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和影响。通过对《道德情操论》的解读,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的德育思想,也对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略论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工程 ,学校进行道德教育 ,就是要用社会主义道德去教育、规范广大青少年学生 ,使学生具备全民公德、职业道德两个方面的道德素养 ,对学生进行全民公德教育应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的新型道德为主要内容 ,实施学校道德教育 ,必须建立科学的道德体系 ,改革学校道德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社会意识形象,都是为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和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无论社会制度如何,各国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我国历来十分重视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做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道德教育明确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加坡在90年代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道德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与网络学科教学相比,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相对滞后,我国大学的计算机和网络课程中,学生学的是技术理论,基本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随着电脑网络的日益发展,网络道德教育已引起各国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并已经成为一些西方国家高等学校的教育课程。在电脑文化最发达的美国,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了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付出了努力。如美国杜克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互连网络”的课程;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新生入学后必须接受一次计算机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的网络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4.
道德和道德教育问题,尤其是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这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基本素质的养成,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教育界、伦理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对当前青少年道德与道德教育的现状十分关注,对青少年道德与道德教育的环境与条件、内容与形式、后果与实效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思考与探索。而如何充分挖掘与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道德教育,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杭州市天长小学教师周红所进行的一系列教  相似文献   

15.
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儿童道德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的心理学问题进行了较前广泛、深入得多的研究,并于七十年代始致力于把研究所得推及教育实践、指导学校的道德教育。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们提出了以小组讨论为形式,以两难道德故事为材料的道德教育模式,并相应在学校试设道德教育小组讨论课。本文拟对这一模式的理论背景和概况作一初步的介绍和评议,意在为学校道德教育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有关信息,以期引起关注和兴趣,并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间的论战使得道德教育一直徘徊于德性至善的高标与伦理规范的底线之间,不知何去何从。从社会存在的层面来看,德性与规范都是构成道德存在的基本要素,规范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尽的义务和人际间善意的约定,德性则是不可强求的个人选择。从规范到德性的发展过程是道德价值逐次提升的过程。学校道德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不同阶段和时期分别予以相应的道德教育内容,使学生逐步成为能够自由、理性地践行道德的公民。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版德育教材《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运用了故事.道德教育中的故事法是运用读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是道德教育常用的方法之一.美国教育学者基尔帕特里克认为,故事是发展儿童良好品德的重要方法,因为故事能够创造对善的情感依赖,激发学生成善(be good)的渴望;故事能够提供大量的良好示范,这种示范在儿童的日常行为环境中很少见到;故事能够使学生熟悉他们需要知道的行为规范;故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他们的生活.[1]孩子们都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孩子在母亲的故事声中进入梦乡是一幅温馨感人的经典家庭教育画面.儿童正是通过故事来了解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性别与道德教育是关怀伦理学的重要议题,关怀伦理学通过揭示性别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一方面表明一种隐含非正义性的性别德性观教育已经成为道德教育长久以来的重要特质,另一方面则努力证明性别差异对发展道德教育具有建构性意义。通过对性别与道德关系的考辨、把握和建构,关怀伦理学从对道德标准与道德发展路线的重构主张对道德教育进行变革,并试图建立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学会关怀”的道德教育范式。在性别视角的审视下,这种“学会关怀”的道德教育不仅没有触及到我们作为性别的存在,对一种关怀关系的强调也没有充分体现出对我们在道德上的现实的性别关系的价值观照。同时,这种“学会关怀”的道德教育更没有深入到对基于性别的两种隐含非正义性的道德规范的批判与重构。在这一意义上,关怀伦理学所做出的发展道德教育的努力应当被视为一次未完成的启蒙,需要结合承认伦理、连结伦理和共同体伦理的价值理念进一步发展“学会关怀”的道德教育,使其成为一种能够安置性别及其要求的“特殊的普遍主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渗透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验,考察渗透式实验对中等卫校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影响.实验内容为:生态道德认知的培养、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对中等卫校《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进行分析并设计教案、找出教材中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并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水平;设计生物实验和课外活动案例对学生进行渗透生态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的情感和行为习惯.研究结果表明:渗透式生态道德教育是符合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版德育教材《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运用了故事。道德教育中的故事法是运用读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是道德教育常用的方法之一。美国教育学者基尔帕特里克认为,故事是发展儿童良好品德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