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振刚 《山东教育》2004,(16):12-13
今天早上的第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离上课还有七八分钟时,两位校长搬着椅子走进了教室。哦.这是校长在随堂听课。对于校长听课.自己一点也不紧张.因为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是我早已养成的良好习惯。可自己就是还有一点担心.担心孩子们课上“张牙舞爪”“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些教师有进行“教科研”的需要,但是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没有表现的舞台,渐渐地没有了教学的激情和热情。校长,应该积极创设这样的土壤,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服务,提供引领。校长要参与“教科研”的活动。校长是“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组织者。校长在管理中,要多下一线去“观课”,积极参与“议课”。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评价,而是一种引领和激励。校长的办学思想和行动,影响着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的激发。有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学期来听了80余次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与教师一起探讨、一起议课,了解教学一线的实际动…  相似文献   

3.
钱芬 《山东教育》2005,(15):10-11
课例研究是我园教研的主要研究形式之一,而“一课三议”是课例研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全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议等活动来改变观念及行为。下面记录的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4.
郑圣柱 《教育文汇》2014,(12):31-31
我当校长以来,一直坚持“推门听课”。前些年,一些老师认为校长“推门听课”是对教师教学不信任,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一段时间下来,大家看到我听得执着——你找出各种理由不让听,我不急不躁,下一节再听,或隔几天再听;听得认真——除了不回答提问,笔记口读像小学生一样;评之有道——对优秀教师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给予肯定并在校内推广;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施近一学期来,有什么成功的经验?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是什么?最近,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召开了基层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座谈会,深人课堂听课,和一线教师面对面深层次对话,向教师、学生发放问卷,查阅教师的备课笔记、参加相关的教研活动等。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学校纷纷地“行动”起来了。但实施情况却是喜忧参半,存在着极不平衡的现象,深感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欠缺。  相似文献   

6.
校长张群又去听课了,推门进教室.不打招呼。 找到张群,记者好奇地问:“本学期听了多少节了?” “不多不多,才52节,以往这时候都100多节了。”合上听课笔记,张群轻声说。  相似文献   

7.
听课笔记是听课者对所听课堂教学过程真实的记录和反思,写好听课笔记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所听课之感受,认真反思所听课之效果,有助于提高自己评课的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因此,我们应认真写好听课笔记。但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写听课笔记,如记流水账一般,只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实实在在地记录师生活动中的优劣得失,没有听课“评析”或“建议”、“反思”,所以,无法实现听课之本意。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写听课笔记应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校长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有利于不断总结和推广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有利于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了解教师的备课状况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情况;有利于掌握教学管理的主动权,改善管理效能,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校长听评课应做到“六看”:一看教师的敬业精神;二看教师的教育理念;三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四看教师的教学技能;五看教师的课堂效果;六看教师的仪表。  相似文献   

9.
听课笔记是听课者对所听课堂教学过程真实的记录和反思,写好听课笔记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所听课之感受,认真反思所听课之效果,有助于提高自己评课的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因此,我们应认真写好听课笔记。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写听课笔记,如记流水账一般,只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实实在在地记录师生活动中的优劣得失,没有听课“评析”或“建议”、“反思”,所以,无法实现听课之本意。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写听课笔记应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有位优秀的中学地理教师 ,上课精采无比 ,众多慕名前来听课的同行们都被他高超的教学所陶醉 ,竟忘了记听课笔记。课后他们纷纷提问 :“您上这节课备课花了多少时间?”这位优秀教师回答说 :“我没有为这节课专门备课 ,但我一直坚持着终生备课。”什么叫“终生备课”?我的理解是视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为事业 ,而不是视其为职业 ,为了将教学艺术化 ,年年岁岁、随时随地不断汲取相关的知识 ,获得相关的技能 ,上课时就能“积厚薄发” ,有关课题的相关材料就能信手拈来 ,并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这种课信息量大 ,文化含量高 ,趣味性强 ,必然…  相似文献   

11.
郑小燕 《上海教育》2008,(10):57-58
校长听课天经地义,关于校长是否要听课,无须多议。然而,同样坐在课堂中,听课的目的不一,方式不一,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校长不仅要有听课的数量,更要追求听课的质量,评课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做了一点调查研究,发现一些中小学在实际工作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倒挂”现象,举例如下: 某中学校长一个学期里听课、参加班级教育活动、各学科教研活动、翻阅教学教育方面的文件报刊资料、审阅教师备课笔记与学生作业试卷、研究教学问题、给学生讲课、讲话,总共不足200课时,约占全学期总课时四分之一。而他的太部分时间用在非教学性的会议活动及杂七杂八的事务上。象这样的校长并非个别。  相似文献   

13.
一天,玉祁中心校曹校长到我校来“辅导”了。他重点听了两位新教师的课,还检查了她们的备课笔记。她们当然感到很高兴,以为总可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可是被召见时,曹校长竟当了全体教师的面,把备课笔记扔到她们的面前说:“这是干的什么工作,你们自己看看吧!吃了人民的饭,干的什么事,对得起人民吗?国家培养了你们这些青年教师,干这样的工作,对得起国家吗?你们说,这还算是人民敬师干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临川县教育局长杨新生,初上任就做了一件深得师心的事——听课。他的听课,说起来还真有点“微服私访”的味儿。听课面不仅是重点中小学,更多的是下面的乡村学校。其特点:不打招呼,不搞形式,不分科目,不论课型。每次听课的目的、要求,都做到心中有数。课后再看备课笔记,并找学生“面试”一下,看看实际效果如何?最后才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无论是肯定成绩还是提出问题,都是有的放矢,态度诚恳,以理服人,使听者心情舒畅,乐于接受。 陈云同志说过:“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局长听课,就是一种“唯实”精神。这既是领导作风的转变,又  相似文献   

15.
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时要记听课笔记,这是每个教师都知道的。那么听课笔记应该记些什么?教师们清楚吗?从听课现场及教师的听课笔记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不怎么清楚或清楚却不愿意做。他们已习惯于做“录音机”,把上课教师所讲的教学过程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上课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上课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总结、不反思,听课本成了一本“流水账”簿。我认为,除教学过程以外,还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一、资源开发与用教材“教”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  相似文献   

16.
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大多数学校,校内听课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真实的听课效果。具体表现在:学校规定了听课节数,一些教师往往在检查前临时抱佛脚,突击听课;一些教师由于听课积极性不高,听课达不到规定的节数,为应付检查,就相互抄听课笔记,甚至是备课笔记,以滥竽充数;教师所记的"听课记录",往往是一本流水账,只是对教学内容、知识点、板书和问题的简单堆积或罗列,没有梳理出课堂中的精华,显现不出听课者的思考痕迹。听课工作走入了形式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听课,对校长的全部工作来说,被一些同志认为是小事。其实是件大事,是校长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原北师大附属女子中学校长苏灵扬同志指出:“校长日常工作中最中心的任务是听课”,“要取得教学上的发言权,舍此别无他途”。这说明了校长坚持听课的重要意义。但是,校长们对于听课的认识是否都很明确呢?不见得。有些学校计划上明明写着,可实行起来却很困难,常常是闲听忙不听,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一些校长忙于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杂务校长”。听课,作为校长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  相似文献   

18.
“校长推门听课”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学校校长深入一线课堂,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校长推门听课”是推动每一位教师构筑理想课堂的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更是推进学校“以师为本”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校长推门听课”也时常面临尴尬,管理者只有化弊为利,才能使“校长推门听课”真正成为一种学校管理文化,为课程改革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9.
要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三部曲”——听课;查阅学生作业;查看备课笔记。而在查阅教案时,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不少教师的教案已呈“古色古香”之态。问其所以,教师的回答是:“教材未变,教案自然就用不着新写。”于是乎,一本教案每每是“新三年,旧三年,增增删删又三年”。甚至教师彼此之间还“互通有无”,一本备课笔记,如接力棒般辗转于数人之手。近年来,普通中小学各类教材已基本稳定,除了编排体例上有些变化外,教学内容无太大变动,加上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课务安排上采取了“循环制”,这就使不少教师无…  相似文献   

20.
王沛 《教师》2015,(10):125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学习环节——听课。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课是最为便捷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促进我们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一、学会听课,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基础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习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在现实中,不乏有一些老师,拿起笔记就进入课堂开始听课,听课过程就是摘抄上课教师的板书。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表象听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