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赋能教育发展,助力教学、管理和学习创新方面,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但劣势和局限性也不能规避。教育部启动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有必要运用PEST、SWOT相结合的方法,构建PEST-SWOT复合分析矩阵,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厘清试点工作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促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在此政策的引领下,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开发了基于App Inventor的人工智能校本课程智能移动应用开发。以“文字识别”一课为例,阐述基于App Inventor的初中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为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培训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知网中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培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梳理了国内教师培训在内容与方式、体系与模式以及培训策略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一是加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培训的政策设计和基础建设的研究;二是加强智能时代精准培训新模式新方法的研究;三是加强智能研修解决课堂教学瓶颈问题的研究;四是加强提升乡村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热点持续被人们关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如何应变?本文尝试以“生活中的人工智能——智能分类垃圾桶”一课为抓手,巧借项目式学习,关注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探索人工智能模块的课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张柱  马燕 《宁夏教育》2020,(4):25-27
银川市西夏区作为宁夏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试点工作的试验区,为西夏区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更为西夏区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西夏区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教师专业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贯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国家战略,研究针对“传统教研模式失效、供给失衡、帮扶失准”难题,以实现教师队伍“集群化协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基于“基础调研—理论建构—模式梳理—实证应用—迭代推广”路线,构建了具有创新特色的区域信息化教研“3融1主N创”新形态模型、教师集群式高质量发展的双协同机制、面向教师信息化教研综合素养的精准帮扶策略,并结合“五化”实践策略,形成了信息化教研赋能教师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推动了教师队伍的集群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教学智能诊断助力教学改革、整合智能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容供给、建立一体化核心智能课程体系、智能精准教学助力学生成长、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五个方面,阐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校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学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学科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南京市科利华中学以“教学+智能”项目为工作抓手,促进信息化建设与学科育人深度融合。各学科组围绕学科育人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借助信息技术寻找解决策略,自主申报“教学+智能”项目,实现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文章围绕学科需求促进项目诞生、技术赋能助推项目发展、行动化学习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项目化管理提高项目运行成效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通过“教学+智能”项目解决学科育人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形成跨学科的信息化研究团队,提升全体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助推学科组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特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 年)》等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出台,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促进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培养“双师双能”教师成为中职学校新发展阶段的工作目标。中职学校要重新审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以教师能力提升为目标,从内容、形式等层面给予转变,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架构,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更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然而我国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正是解决教学与研究脱节的手段之一,有助于在职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反思性研究”、“深入企业”、“工学互动”等具体的行动研究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撬动欠发达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杠杆,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优师计划”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统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优师计划”的深入实施,需要瞄准教师培养目标定位,定向造就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优化培养全程,构建完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重视过程管理,铸就教师培养过程精品服务,以深化乡村教师队伍供给改革,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成为振兴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发展和培养乡村教师的智能素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乡村教师的智能素养包括AI教育意识、AI教育知识、AI教学能力与AI教育规范4个维度,其相较于原来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两者既能建立起彼此“桥接”的框架,也能实现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超越,如扩大“意识”的对象与目标,扩展“知识”的结构与范围,提高“能力”的水平、范围及核心要求,提升“规范”的品质与层次要求,以及增益智能素养的知能情感。依据该“桥接”框架,乡村教师智能素养发展大致需要经历智能知识与技能形成、智能技术运用、规范与意识、智能素养形成4个阶段。为了保障乡村教师智能素养培养的落实,既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智能教育配套政策以鼓励和引领乡村教师积极开展智能教学实践,也需要学校提供共性标配和特色选配的基础条件以及针对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教育实践指南等实践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在智能化变革中推动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在“智能+”职业教育中实现智慧生成的完满发展,在智能培养过程中带来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创造效应”。但在打造智能职业教育新范式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推动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需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策略,推动构建“智慧课堂”;围绕学生主体开展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依托多元关联网络设置专门化的学习场域,实现学习资源的集成共享;研制人工智能促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技术标准,形成“多维度”评价新格局,进一步助推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也曾指出“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面对紧迫的现实需求,世界各国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不断探索基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以培养“贤达教师”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校本化实践目标,从课程、平台、机制等具体行动路径,打造一支志存高远、德才兼备、立己达人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强化师德修养。组织全市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将要求内化为行动。倡导敬业爱岗精神,塑造师表形象,重点抓好教师的“四心一德”即政治进取心、事业责任心、育人挚爱心、工作自信心和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课题组构建了包含智能教育意识、智能教育知识、智能教育技能以及智能教育伦理的指标体系,据此开展面向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19所职业院校654位教师的实证调研,发现教师智能教育意识较好,但在主动性、敏感性上仍然不足,智能教育教学知识成为智能教育知识的薄弱环节,智能教学实施能力成为智能教育技能的最大软肋之一,智能产品应用伦理意识成为易被忽视的智能教育伦理问题,江苏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培训与提升有基础有需求。通过进行六大维度的差异分析,提出了打破平衡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认知之道、注重人机协同的教学能力培养之道和促进智能教育素养培育的良好教育生态构建之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日前颁布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这是教育部为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配套措施。《纲要》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那么,以什么来衡量“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近年来,我校在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以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以师德教育为根本,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中心,恰当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199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定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我校自2002年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尤为重视,制定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方案,实行了一系列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使我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与质量在几年时间里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