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积少阂人如吾弹入耳。【注释】①选自《东坡  相似文献   

2.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  相似文献   

3.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他的散文创作,兼擅各体,为宋代散文的高峰。他的游记散文写得自由随便,涉笔成趣,姿态横生,似行云流水。《记承天寺夜游》写得最有特色,全文甚短,兹录于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到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游记散文,向来是以短小精炼、情景交融为其重要特征的。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其篇幅之短达到惊人的程度。全篇总共有八十三个字,作者以极简洁的文笔,把叙事、绘景、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勾勒出一幅优美动人的月夜客游图。且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是苏轼与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的小记。张怀民,苏轼的朋友,名梦德。苏轼因反对王安  相似文献   

6.
正周华诚/推荐01今人文章越写越长,长而无味,便是再长也无益。重读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短短百余字,尚不及今人一条微博的长度,却是情景交融,意蕴丰赡,成为千古名篇。尤在今天,此篇能带人多少作文章的启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似文献   

7.
【原文】元丰①六年十月十二,夜,解农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所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②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持③交横,盖竹拍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注释]①元丰:宋神宗年号。②相与:一块儿,一同。③藻待(Zdo川og):藻,水草的总称。待,一种多年生的水草。④承天寺:在黄州,当时苏武被贬官到黄州。【阅读津梁]1.阅读精短文言散文,首先要弄清描写的是什么,其次要找出中心句或关键句,然后抓住中心、关键句和关键词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2.文言…  相似文献   

8.
<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东坡志林》中的这八十四个字一直为讲中国古代散文者所称道,当代散文家林语堂认为这是苏轼最精彩的作品之一,可以与"赤壁词""赤壁赋"同膺光艳。  相似文献   

9.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相似文献   

10.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相似文献   

11.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似文献   

12.
分一分     
小朋友,请你把图中的上衣分成两组,并且说一说能有几种分法。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答案:按有没有纽扣分:①、③、⑤、⑧;②、④、⑥、⑦。按领口的样式分:①、②、⑥、⑧;③、④、⑤、⑦。按花纹分:①、⑤、⑥、⑦;②、③、④、⑧。分一分@乐怡 $粹介动漫工作室  相似文献   

13.
【原诗】海棠【宋】苏轼东风①袅袅②泛③崇光④,香雾⑤空蒙⑥月转廊⑦。只恐⑧夜深花睡⑨去,故⑩烧高烛照红妆。【注释】①东风:春风。②袅袅(nǎio nǎio):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③泛:生发,透出。④崇光:华美的光华。⑤香雾:含有花香的雾气。⑥空蒙:迷迷茫茫的样子。  相似文献   

14.
在山区,课改的客观环境比较恶劣,课程资源是否真的就无法开发?确实,我们难以走进网络世界,难以拥有丰富的藏书,但我们有教科书,我们有自己的学生,我们有自己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这些都蕴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本文试图就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巧妙利用学生的差异,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每接触一篇新的课文,我们可以引入竞争的手法,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由于学生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读起来效果肯定有不同,这本身就存在着听、说、读方面的资源可开发。如一位老师上《记承天寺夜游》时,请学生点评同学的朗诵“老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他没有读出停顿,原文在‘日’和‘夜’之间有标点停顿他没有读出来。还有‘念无与为乐者’一句,他也没注意停顿应在‘念’字后面稍微停顿一下。”快嘴小敏说到。“为什么这样处理?”“因为这个‘念’字是领起这个句子的,‘念无与为乐者’是‘念’的理由。所以应该要停顿。”老师请小敏来朗读,然后又有一个学生来点评:“声音清脆,感情丰富,但朗读时有一句的语速还是太快了。”“那句‘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擤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中‘藻‘荇’之间应稍作停顿,因为藻荇是两种水草,...  相似文献   

15.
正【课例实录】一、检测预习,明确目标师: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如何,请大家进行自我检测。生1:我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准几个字音:怀民亦未寝(qǐn),藻荇(xìnɡ)交横(hénɡ)。(生齐读)生2:我想考考大家几个词义: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生3:"户"就是门,这里指门窗。生4:"念"的意思是考虑,想到。生5:"遂",于是、就。  相似文献   

16.
苏轼 《阅读与鉴赏》2002,(10):64-64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选用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此文的末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处"闲人"二字的注释是"清闲的人"(第198页)。"清闲"意为"清静闲暇"。苏轼自称"闲人"是说自己和张怀民都很清闲吗?联系全文及写作背景,即可知此处"闲人"绝非"清闲"之意。"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相似文献   

18.
趣味填空     
同学们,我们人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作用。请根据句意,填入适当的词。注意单、复数。Ican...seewithmy①talk,drinkandeatwithmy②smellwithmy③hearwithmy④workwithmy⑤turnmyheadwithmy⑥standwithmy⑦carryababywithmy⑧runorwalkwithmy⑨nod(点)andshakewithmy⑩keys:  相似文献   

19.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① ,当春乃发生 ② 。随风潜入夜③ ,润物细无声 ④ 。野径云俱黑⑤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⑥ ,花重锦官城 ⑦ 。【注释】①时节 :时令、节气。②发生 :萌发、生长。③潜 :秘密地 ,此处为悄悄地的意思。夜 :指代夜晚的地面。④润 :滋润。⑤野 :郊野。⑥红湿 :指花鲜红而湿润。⑦锦官城 :今四川省成都市春夜喜雨@杜甫  相似文献   

20.
编后小记     
一、本期共刊文稿24篇。其收稿时间依次为: ①1998.9.26 ②1998.10.19 ③1998.6.15 ④1997.12.3 ⑤1998.9.25 ⑥1997.11.6 ⑦1998.6.30 ⑧1997.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