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音节换韵直读法,就是在汉语诸多音节中,确定bo、po、mo、fo、……zi、ci、si、yi、wu等与声母呼读音相一致的23个音节为基础音节,然后按汉语音节的声、韵组合规律,更换基础音节中的韵母组成新的音节,并把换韵后的音节直接读出来.例  相似文献   

2.
柯岩同志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写的抒情短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表达了我国人民对总理发自内心的歌颂和深切的怀念之情,这是一首别具一格、动人心魄的好诗。全诗以“衣”韵作为韵脚,并将“你”字入韵。“衣”韵,是典型的齐齿呼,开口度小,很适宜表达细腻绵远的情思。诗人柯岩选用这个韵脚来抒发自己的一腔深情.是选得很好的。而这个“你”字的入韵,更加浓了诗的抒情意味,更好地抒发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诚挚的感情。如诗的开头第一节:  相似文献   

3.
中唐诗人卢纶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冕",其诗歌久负盛名,是研究中唐语音的重要语料。卢诗用韵,近体诗、古体诗均可分28个韵部,大多数诗歌用韵严整,其中东钟、庚青等部与《广韵》有所不同,但也是实际语音的反映。而且出韵较少,换韵自由,韵脚字亦不避重复。  相似文献   

4.
从古风中的三平韵用韵规律、转韵七古的对仗原则、李白诗中长短句的位置以及《蜀道难》的版本等方面考证《蜀道难》中“愁空山”前确有脱漏,以证实前人的推测。  相似文献   

5.
《王三》《广韵》异置小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三>中有17个小韵与<广韵>音韵地位不同.这些小韵异置原因不一,大多透露出撰抄者在不经意间反映的时音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极其重视声与情的配合,不同的韵脚会影响诗歌情意的表达。古体诗用韵自由经常换韵,换韵往往标示着内容和情感的转换。分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体诗《木兰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等的换韵技巧,提出应适当引导学生掌握诗人的换韵处理,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与鉴赏古典诗歌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7.
<文苑英华>大量选入李白诗,却遗漏了许多名篇,体现出偏重闲适题材、缘情适意思想、平淡清远诗风、五古体裁等迥异于唐五代选本的独特视角.作为大型官修总集,它集中体现了宋初"白体"诗风笼罩下、以馆阁文臣为主导的诗坛对李白诗的接受状况;也促成了批评李白诗多言"妇人与酒"的思潮及李白诗风"清逸"论在宋代的流行,并深刻影响了其体裁、篇目的经典化进程,成为李白诗在宋代接受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8.
盛唐诗人王昌龄诗作久负盛名,是研究盛唐语音的重要语料。王诗用韵,近体诗可分21个韵部,古体诗可分32个韵部。大多诗歌用韵规整,合于《广韵》。支脂之微、萧宵肴分别合为一个韵部。而且出韵较少,偶有换韵,亦有韵字不避重复及特殊韵字。  相似文献   

9.
寒山诗歌用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寒山诗歌的用韵,可以分为18部。大多韵部即为一个韵摄。而且上、去常通押,韵字不避重复,换韵、出韵也听之。另外,浊上变去还未出现,佳韵已经分化,元部与臻接相押。  相似文献   

10.
泰语和汉语虽然同属汉藏语系,但存在许多不同.泰国学生由于受母语干扰产生语音偏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开口度偏小或偏大;撮口呼误读为齐齿呼、合口呼;四声调值把握不准确.纠正开口度和撮口呼偏误,可采用手势、口形法;在声调教学方面,可采用比较法等.  相似文献   

11.
《王三》有36组音同或音近小韵在《广韵》中合并为36个小韵,这些合并小韵作用有三:一是弥补了《王三》甚至《切韵》的撰抄之疏;二是使《王三》新增小韵得到了合理归并;三是反映了语音演变的踪迹。  相似文献   

12.
一、换韵。 学完了六个单韵母之后,就可以学习基础音节bo、po、mo……在学习基础音节发音之后,进行单韵母换韵的练习。学生掌握了bo这个音节是o前面加了一个不送气的双唇闭合的动作,就能直接读成bo。接着就教给学生把韵母o换成a、i、u,也就是在a、i、u的前面加了一个声母b的发音动作,学生自然地就能连着动作念韵母,即读出ba、bi、bu的音节来。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学角度对《中国大奖歌曲》中收录的“金钟奖”(2001~2007)和“五个一工程”奖(1995~2009)共270首获奖歌曲歌词的押韵现象进行研究。观察发现,主旋律歌曲歌词的押韵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韵到底和换韵。一韵到底又可分为整体押韵与间隔押韵。通过对歌词中用韵情况的统计,得出使用比例较高的韵依次为:言前韵、坡梭韵、江阳韵、中东韵、发花韵、一七韵,其中使用最少的为乜斜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三个:使用较多的韵辙在语音表达上的优势;情感表达的需要;韵的宽窄。  相似文献   

14.
韩偓诗韵研究--五代诗韵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五代音系,诗文的研究成为重要的实际语言材料.本文通过分析排比得出:韩偓的古体诗用韵与<广韵>主要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出现同一摄内不同等地、开合口韵字的通押;出现不同摄韵字的通押.韩偓的近体诗出现庚耕清青同用、寒桓删山同用.还出现不同摄的韵字通押现象.此外韩偓诗歌用韵还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入声韵用例较少;出现四声换韵的例子;存在着四声混押的情况;养、漾合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艾龙选译的《李白诗集》是选辑李白诗歌并英译的重要版本,因其发行量极少,国内也较罕见,有关研究阙如。本文介绍此选集的全貌并就艾龙先生的李白研究及李白诗英译展开讨论,一方面借以推动李白诗在海外的传播,另一方面加强国内学界对英译李白诗进展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冀宣明是清代康乾时期商洛籍重要诗人,其诗作一直未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对其诗作进行穷尽性地考辨,给出了:冀宣明诗现存总计85首,用韵涉及22部.除少数几首有出韵、换韵以及元部、先部偶有通押现象之外,其诗作用韵较为精审.以求为深入研究商洛文化及冀宣明诗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声音角度品鉴《声声慢(寻寻觅觅)》,可从其“入声韵”“平仄音”“舌齿音”,以及字的开口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传统“吟诵”的方式讲授这首名作,对提高教师古诗词教学水平及弘扬文化自信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张祜是我国中晚唐时期的诗人.对张祜诗歌用韵进行穷尽性的考查,归纳出三十三个韵部,分析总结了其用韵特点.张诗用韵基本符合<广韵>同用、独用规则,但也有少许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9.
论题:李白诗古注本研究 答辩通过日期:2003年5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历代有关李白诗的注本并不多,有限的几种也未能引起研究者充分的重视。本论文选取历史上李白诗主要的注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论文考察了李白诗在唐代的传播情况。唐代人对李白有较好的评价,对其诗有浓厚的传播兴趣,表现为有多人为李白编集,李诗入选唐代诗歌选本的篇数也比较多。唐代编集的李白别集虽未能流传下来,但促进了李诗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贾谊是西汉初期赋家,现存赋四篇,通过对其用韵的探析,归纳系联出16个韵部,并与王力先生考证的先秦音系对照,可知贾谊赋与当时的语音情况吻合。他的赋作换韵频繁,隔句押韵,韵句为主,散句为辅,韵脚字不一定是末字,贾谊还尽力把韵部按照平仄以类相押,"真"部和"文"部还可通押。以贾谊辞赋为代表的西汉辞赋在押韵方面无疑处于正在发展但尚未完备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