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董丽玲 《考试周刊》2013,(9):177-178
<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这样的课堂实质上就是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正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关爱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在这一方面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2.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而且这些生命个体正朝着正确的、健康的、全面的方向发展。要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单一说教到注重活动的转变;从封闭式课堂走向学生广泛的生活的转变;从关注结果到注重过程的转变;从重视认知到知行并重的转变,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这样的教学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生命化课堂"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一种至美的课堂教学境界,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教育的基点,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课堂。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生命教育的课堂理念,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需求,注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智慧生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教学真正奏响生命的欢歌。  相似文献   

4.
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尊重学生是其必然。因为生命的个体是有尊严的存在。老师们都很清楚应当尊重学生,也在努力地这样做。事实上,有时候因为方式的不恰当,不经意间就会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尊严。【案例】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片断课堂由一段气垫船快速在水面行驶的视频引入,让学生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气垫船的速度快;有的说气垫船使用方便;有的说气垫船比普通轮船平滑;也有的说气垫船没有摩擦……  相似文献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相互沟通,政治课堂应是有生命的,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采用标准化的考试与简单划一的行为检测,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冷淡学生的非学科行为能力。经常有学生感叹思想品德这门课大道理多抽象难学,空洞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堂上表现出非常消极的学习情绪,使课堂缺乏活力,死气沉沉,没有生命力,抑制了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领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由此可见,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尤其是生命情感的培养,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已成为学习方式的一次革命,某种程度上生命情感的教育比认知更加根本。学校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学习时有什么感受,期望学生产生与学校、老师、同伴积极合作的态度,更加关注课堂生命的存在,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生命"课堂教学观,就是让课堂成为老师与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主张在每堂课中,应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感。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也正在这样实践着,在努力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在课堂中的成长。中国的古典诗词精深而又博大,传世佳作数不胜  相似文献   

7.
当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时,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孩子们自由的天堂。当老师不再谨小慎微、惟恐出错时,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开放的课堂。课堂越开放,学生越自由。然而,如何建构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呢?《从现在开始》这节课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一、学习过程的开放——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每个个体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只有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体验,塑造一个关系融洽的、活动思考的课堂,让每个学生的生命在活动与思考中灵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以教学"磁铁有磁性"(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这节课为例,跟大家交流一些肤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每个个体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只有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体验,塑造一个关系融洽的、活动思考的课堂,让每个学生的生命在活动与思考中灵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以教学"磁铁有磁性"(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这节课为例,跟大家交流一些肤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不仅是课程与教学的时空交集,更是学生获得生命体验的地方。程翔老师讲授的《将进酒》一课呈现了生命发展生态课堂的课堂范式。程老师打破常规,采用了"一读到底"的授课方法,分别以齐读、自读、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诗十二次,以"读"贯穿课堂始终,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而给予学生丰富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1.
方毅宁 《历史教学问题》2006,(5):104-107,51
课堂应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生命课堂。历史教育应是一种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教师所要做的是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充分成长的情境,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发学生的生命力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本文以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朝的中外交流》(华东版)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从六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生命课堂,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一、《汉朝的中外交流》一课的教与学实践中外交流史、民族交往史一直都是历史课堂教…  相似文献   

12.
从教师的角度思考生命化课堂,首先教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的互动交流,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被激发.其次,要尊重每个生命个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学会尊重学生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陆一叶 《黑河教育》2013,(10):70-70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体育教学的价值本身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重视价值引领,让学生树立生命教育理念,利用平时的课堂,给学生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生命本位意识,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学生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实的学习状态如何?许多老师可能知之不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又能获得什么?许多老师可能不甚了解。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并不缺乏“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理念,而是缺乏怎样使鲜活的理念变为有效的行动。审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师往往是很投入,教学过程也很流畅,但数学教学依旧徘徊在学生的心灵之外。从生命的视角关注数学课堂,更多的乃是控制生命而非激扬生命;更多的乃是关注教师本位而非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生命力。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自身的行动历程,惟有这样,“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才不会成为天边彩虹般的虚象。  相似文献   

15.
刘军 《现代语文》2009,(7):93-94
语文老师不止一次地感慨学生不爱学语文,语文界不止一次地呼吁要重视母语的学习,社会各界也不止一次地责问:语文到底怎么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笔者也一次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这样一门充满人间至情至爱的学科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为什么这样一门教人以真善美、培养人以浪漫情怀的学科学生会置之不理?是教材编写的不够丰富、不够精彩还是……困惑中笔者反复地研究了于漪老师和魏书生老师的课,发现在他们的课上,学生充满了求知欲,个个兴趣盎然。除去他们个人的博学与魅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课不是在完成已备好的教案,他们是带着学生让学生去挖掘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去感受文中的情、文中的意。他们的课堂是活的,是生动有趣的,是充满生命体验的课堂。他们的课堂是真正体现教师、学生、文本的沟通和对话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绝对不会出现雪融化了变成春天就判为零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对理想课堂形态的生命化解读,生命课堂旨在实现“生命在场”的美好课堂愿景,这种“在场”应是具体的个体生命的“在场”。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和沉思中,赋予个体生命一种独特的诠释视角。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个体生命彰显着非理性、共生性、生成性和不可尽述性的生命特性。走向“个体生命在场”的生命课堂建构应立足后现代主义的视野,关注个体生命之非理性,构建多层次的课堂目标体系;遵循个体生命之共生性,促成“共生态”的课堂交往;立足个体生命之生成性,彰显教学设计的开放性与创造性;理解个体生命之不可尽述性,突显审美导向的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17.
谈课堂生成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许多老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并按着教案上课.但是,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叶澜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学生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活动场所,每个学科的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都应该为学生的生命教育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我想,数学课堂也应注重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来关照课堂,让每一次的课堂经历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课堂既是数学的,又是生活的。我认为生命化的数学课堂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目前,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新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的出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对象,是灵活的生命个体。现代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个体,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但由于高考分数的硬性要求,在高中教育阶段,现行的教育往往过多的关注分数,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精神、个性、理想等方面的关怀和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价值的迷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价值内涵的论述和对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对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