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的最完美的道德人格,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意识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是教师追求的最高目标,是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最完美的道德人格 ,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它是由教师理想人格的准则意识、人格意识、道德责任感组成。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而内在美是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最佳结合。外在美则是教师道德行为、道德语言、道德习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3.
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最完美的道德人格,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它是由教师理想人格的准则意识、人格意识、道德责任感组成。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而内在美是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最佳结合。外在美则是教师道德行为、道德语言、道德习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4.
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人格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道德人格的“沦丧”。儒家理想人格是伦理道德本位的,并且具有入世进取、建功立业等现实性特点。应积极吸收儒家理想人格为仁由己、民吾同胞、经世济民、入世进取等思想,塑造大学生主动、博爱、心怀天下、积极进取的道德人格。同时,应在吸取儒家思想培养理想人格时坚持自觉与自愿、人道与自然统一的原则,塑造大学生智、情、意相结合,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八格。  相似文献   

5.
所谓理想人格是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美典型,是做人的最高道德标准,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改革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美育教育的途径谈谈自己的做法:重视寻找合适的美的呈示形式,向学生呈现作为“规律性”存在的教育内容;重视课堂教学的结构美、和谐美,更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美,给学生以良好愉悦的学习环境;师表美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的人格美,它包括“仪表美”、“道德美”和“风格美”三种形式,是教师心灵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庄子与康德都强调一种至高至远的人格境界,但就人格特点而言,二者又呈现不同特质。庄子的理想人格以"至真"的个性美为表征,康德的理想人格以追求"至善"的人性美为标杆;庄子追求的是个性自由,康德追求的是道德自由;庄子通过"体道"的形式完成人格修养,康德则以道德实践的形式成就自己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庄子与康德都强调一种至高至远的人格境界,但就人格特点而言,二者又呈现不同特质。庄子的理想人格以"至真"的个性美为表征,康德的理想人格以追求"至善"的人性美为标杆;庄子追求的是个性自由,康德追求的是道德自由;庄子通过"体道"的形式完成人格修养,康德则以道德实践的形式成就自己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9.
教师美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体美好人格精神的显现,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统一、静态与动态统一、理性与感性统一的美。教师美由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方面构成,其中,道德美是教师内在美的基础、智慧美是教师内在美的核心、劳动美是教师内在美的本质;语言美、姿态美、服饰美则属于教师的外在美。教师美具有丰富多样性、超越功利性和教育感染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需要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需要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论述服饰美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指出服饰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是服饰美之表象,内容才是服饰美之灵魂,形式服从于内容。服饰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相统一,使得视觉语言得以反映审美需求,共同传达美的讯息。同时指出服饰美的两个特质:1.服饰美依附于人体;2.服饰美的传达由着装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审美交流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李清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4):137-139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组歌》是一部深刻隽永的哲理散文诗。诗人通过"浪"、"雨"、"美"、"花"、"幸福"之口来吟唱,构筑了诗人心中爱与美的理想世界。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的美学特征:形象之美、意蕴之美、表达之美、图画之美,从而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美的产生与美的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古希腊雕塑中二者既是密切联系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二者在形成和发展中不仅有相同的基础和动力,而且社会环境在它们各自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中同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美的形式在美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的反作用和相对独立性.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互推动.  相似文献   

14.
刘氏强调的兼美,就是在艺术美的一定范畴内必须兼备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进而达到“不一”和“一”的对立统一;力求“是”与“异”的辩证统一;强调艺术家“识”和“力”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有着相同的审美理想:和。孔子主张"中和"之美,亚里士多德提倡"和谐统一"的美。从三方面对他们的美学思想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艺术的宣泄功能,形式与内容的依存关系,美与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本身,可以说是一种健与美结合的艺术,其中包括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足美的追求与创造。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形式,是教育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有美学语言学的特征,主要包含,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与理智美的审美特征。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语言的审美教育作用,力求使自己的语言体现出审美性,从而提高语文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是艺术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默多克的“保持形式与偶在之间的张力”是从哲学层面来看待形式的美学意蕴,旨在以有限的“形式”来演绎无限的“偶在”。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自然美、社会美和人生美等 ,都离不开表现方面的形式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铸成艺术的美。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就是要学生对美的内涵、美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这种体会和认识是在潜移默化、自然而然中得来 ,是在美的形象的熏陶中达到理性的认识 ,形成美感。  相似文献   

20.
依照黑格尔的辩证美学,鲍桑葵《美学史》对"丑的理论"做了历史性的梳理与批判,认为丑与美的辩证统一才能全面地显现理念,由于世界之矛盾地生成的最高目的是至善、绝对公正的持存性系统,所以,没有绝对的丑,只有相对的丑,而且如果没有丑,美的具体变化就不能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