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是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认知·情境"教学的课堂,通过创设真情境、阐释真问题、注重真体悟、促进真互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认知建构、引领学生行为坚守、助力学生素养提升,构建以求"真"为途径、以求"善"为归宿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2.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矫饰是文章的大敌。作文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立意的正确、手法的独特、语言的准确等,但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创新意。学生的作文只有从写真话开始,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学习技巧,写出新意,悟出真理。一、选"真材",锁定自身积淀真实的材料是"写真"的基本前提,但在作文写作中,学生说假话似乎已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那么,如何让学生写"真实"呢?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真实——小学品德课堂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真实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小学品德课应以"真实"为课堂追求,给学生一个真目标.让学生体验真过程,使学生流露真感情,让学生做出真选择,对学生做出真评价,课堂教学追求真实效.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真问题,获得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4.
<正>真,真诚;善,善良、善解人意;美,心灵上的美丽。真、善、美——每一个高尚的人都应拥有的特质,也是我们需要不断追求、学习的美德。教育是座传播真、善、美的神圣殿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然后才可能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他身边的学生们。10年来的教育历程让我对"教育真善美"理解愈加深刻,结合一件件教育案例,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作为一名现代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一、求真——教育播种真实的种子教育是事业,要真。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就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明确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  相似文献   

5.
学生作文需要写真实的东西,不能胡乱编造,这是写作最根本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人生教育。但是对于真实的东西,学生往往感到无处可写,本文从仔细观察生活的"真"、深入感悟生活的"真"、善于描写生活的"真"、艺术加工生活的"真"等四个方面入手,探寻既真实又生动的作文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真“作为抓手,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真话,真实地袒露自己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是使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中明白真  相似文献   

7.
"大视野·大胸怀"教学写作观是一种提倡让阅读走向写作的研究。阅读与表达的根本所在,是让生命个体在语文的天地中自由地飞扬,或是感受美、品味真、走向善,或是自由地表达生命的喜怒哀乐、真实深刻地展示自我认识。"大视野"是指教师抛开阅读教学的功利性目的,在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中,让学生个体立足于自然、生命、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感受与思考,从而突破自  相似文献   

8.
视写话学段为微作文阶段,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真话、实话、心里话真实地写下来,还原学生的真知真见,虽然短小,但能实现"真、趣"的目标,让微作文充满生机和童趣。  相似文献   

9.
当下大部分的小学作文教学,由于忽视学生真实的写作动机,造成小学生作文所写的内容空话连篇、假话连篇。我们怎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效率,同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呢?笔者发现:让小学生经历"拟真"的生活情境,可以唤起他们真实的写作动机,激荡起他们的语言生命。下面我就以"小跳蚤市场"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拟真"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动机,增强他们写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对照深度学习的教育理念,剖析当前的数学课堂,尽管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但不得不承认,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值得关注和反思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假自主、假合作、假探究、假表达等现象还很真实地存在。为了让课堂返璞归真,变得更加干净和朴素,更加真实而有深度,我们提出并积极实施了省级重点课题"基于小学数学‘真实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四真"(真自主、真合作、真探究、真表达)课堂的探索为切入点,致力于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探索并实践真实课堂应有的样态。  相似文献   

11.
一、"根"在"内驱"一名无志于把课上好的教师,根本不可能去"真听课"。这种被动式听课实质上是一种"假听课"。只有那些想把课上得高效、赢得学生认可的教师,才会真心实意地听课。这种主动式听课,才有教学研究的价值和可能。"假听课"和"真听课"的教师区别何在?前者把脑筋用在应付检查上,后者则把脑筋用在学  相似文献   

12.
<正>真实,是一切教育的灵魂,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真实生活中,儿童的真实是课程的基础,真实的品德与社会课也是品德教育的理想与追求。给学生一个真目标,让学生体验真过程,使学生流露真感情,让学生做出真选择,对学生做出真评价,用真实演绎品德与社会课的精彩。一、制订真目标,让出发点和归宿统帅灵魂教学目标是课堂的"魂",教学目标是一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真实目标的制订与实施,是教师进行课堂教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需要和生命过程,走真实的写作之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提前指导,延展"真我"习作之长度;限时作文,增强"真我"习作之效率;范读评改,提升"真我"习作之档次,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学生的激情不是泼"狗血"式的"群情振奋",不是无中生有的"自我哀鸣",而应是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文本,全力领略作家心坎里的真,是一种属于语文的"真实"激情!  相似文献   

15.
实境学习力求在"教室"这个特殊空间场域,围绕学生在"生活现场"中暴露的真实问题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制造、还原、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浸入生活现场,生成真知真思、真认同真行动,由真出发,向善向美成长。实境学习提倡在真实生活场域中开展教学,实现学校德育课程与社会德育资源的整合,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方向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学习和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份内事.笔者认为,以"真"着手,教师真实地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真话,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中明白真理,达到德育内化,学做真人,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和语文老师在一起,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新课标"提倡学生写真实的作文,学生的确也写出了真实的作文,可那作文不是干巴巴的没有一点血肉,就是那种让人看了心里觉得怪怪的另类作文。在作文中,"真"还要不要,又该如何来要?作文中的"真",还真是让人头疼!  相似文献   

18.
《诗品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影响深远的文论,历代学者不乏对其研究。但是多数研究者是把这篇文论分成几个部分单说,很少讨论其贯穿始终的品质。"真"美便是这些品质之一,真实地感受,真实地表达,真实地表现,从而"真"意盎然。  相似文献   

19.
作文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我们倡导写作的“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三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三真”作文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转变学生作文观念,破除旧框框,让真情实感回归作文。我们总希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阳光真实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作文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我们倡导写作的“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三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三真”作文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转变学生作文观念,破除旧框框,让真情实感回归作文。我们总希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阳光真实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