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是校内综合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不可逾越的阶段,尽管它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它起着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的作用。多年来基本未动的旧的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困扰与束缚,不在这个环节上加以改革,很难增强学校的内在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从1994年初开始,我校积极推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教师队伍得到优化,办学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教职工待遇明显改善,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局面。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行校长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人员动态聘任制、教学管理竞争制、工资总额包干制、结构工资制等。 校长负责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 校长是学校之魂,选用好校长是办好学校的先决条件。乡政府积极推行校长负责制:一方面授权于校长,把属于学校的人权、财权、管理权交给学校,校长说了算,“政府办教育,校长管学校”,校长真正成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办学有了自主权;另一方面,校长要对乡政府负责,签定岗位目标责任书,乡政府建立校长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绩效工资背景下,为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学校中层干部职数,某地教育局于暑假依据规范后的学校中层职数比例对学校中层干部进行了重新申报、竞聘调整工作。在得知竟聘消息后,学校领导开始通知、动员手下的原得力中层干将或骨干教师参加申报、竞聘。可是,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3.
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中层干部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层干部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是校长与教职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既是学校工作"智囊团"的成员,也是学校教务、政务和后勤管理等工作的专职负责人.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可见,中层干部的"权大、责大、作用大".目前尤其要坚持做到"三要三不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校在实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1.层层确立目标。学校领导班子确定全校发展的长远与近期目标,建立总体与分项、集体与个体的目标体系,明确每个教职工的岗位职责,三处(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一室(科研室)、一队(少先队大队)根据学校总体目标确立本部门的奋斗目标,教职工根据学校和处室目标,结合本职工作的特点,定出自己工作的具体目标。2.狠抓目标落实。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学期初,根据市、县素质教育评价方案的有关要求和学校的目标指南,每个教职工都要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协议书…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中,我校重视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以推动和保证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实施,根据任期目标,校长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对校内务部门实行工作目标责任两级管理,在学校“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基础上,建立了学校总目标与各部门分目标互相啮合的目标管理体系。由校长根据学校的总目标确定各部门的分目标,按时间、数量、质量等要素与各部门的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第一级目标和责任,各部门把自身的分目  相似文献   

6.
张春森 《湖北教育》2004,(24):14-14
近日,襄樊市樊城区教育局与区直34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分别签定了《樊城区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正式实施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制。  相似文献   

7.
实行目标管理完善校内管理运行机制吕贵,沈维立(吉林工业大学)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转换管理机制,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近三年来,我校紧紧围绕“一转换两提高”,强化目标管理,实行校领导与中层单位负责人年初签定年度目标责任书,年终对照考...  相似文献   

8.
我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几项改革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吕廷华近几年来,我校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先后制定并实行了专业技术年度考核、教职工全员优化组合、校内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及奖金分配办法等改革措施。从实践效果看,一个能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竞...  相似文献   

9.
学校中层干部介于校级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是领导层(决策层)与实施层(操作层)之间的桥梁,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领导和决策层面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从操作层面来讲,中层干部的素质,尤其是其执行力的强弱决定着学校决策落实与贯彻的力度,进而影响学校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具有很强执行力的中层干部队伍,能够带动整个教职工队伍的建设,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0.
我校从1984年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进行了一系列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我校地处市区边缘,生源水平较低,但全校教职工奋力改革进取,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政治思想、道德风貌、学习态度、行为习惯,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全校形成了“团结进取、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积极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6月25日下午,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来我校作了题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师院校的改革"的专题报告。全校教职工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校长薛宝林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2.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作风会逐渐演变成学校的校风。校长重视哪方面工作,全校也就逐渐重视哪方面工作。校长如果能够以身作则,管理严格,学校一定会纪律严明;校长乐于交际,教职工也一定会随之学会维持;甚至校长好喝酒,而教职工的酒量也会逐渐见长。所以有人说,校风就是校长的作风,看来也不过分。由此可见,在校长负责制的今天,校长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加强学校管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河北区西箭道小学我校是一所普通小学,1991年被区局定为体制改革试点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几年来,改革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调动和发挥学校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人的管理分配和组织工作,引导和带动全体人员围绕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谭振武(湖南大学)我校于1992年7月开始实施《湖南大学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方案》,至1994年10月已有两年多。人事制度改革以“三定一聘一考核”为核心,宏观上调控教职工队伍,做好定编和年度考核;分配制度改革以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5.
教育短讯     
教育短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为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最近召开了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局与各学区签定了1994年和1995年度《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年度责任书》,制定出《教育系统教职工管理办...  相似文献   

16.
引言1983年,叶鹏教授以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的突出成就,赢得全校教职工和上级领导的信任,被推上洛阳师专校长岗位。十几年来,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并把它付诸实践,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1988年,国家教委命名我校为全国第一批优秀师专。1994年,曾宪粹教育基金奖,我住8名教师榜上有名。在全国10名一等奖获得者中,P!鹏是唯一的现职校长。从获奖人数到等次,我校荣居首位。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后勤管理等等单项考评,从中央到地方部授予我校很多荣誉。除海南、台湾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有600…  相似文献   

17.
我校于1998年实行了公开竞争、择优聘任、一年一聘的中层干部聘任制,至今已进行了两届聘任,效果不错。 实施的办法 现将运作方式及效果介绍如下。 1.聘任模式“八字程序” (1)“宣”:宣布拟聘中层部门干部名单、岗位职责、干部津贴。任职资格及报名期限。 (2)“交”:竞聘者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 (3)“填”:竞聘者可填3个志愿,即竞聘岗位。 (4)“抽”:在上级领导参加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抽签确定竞聘演讲的顺序。 (5)“讲”:对竞聘条件、理由及任职设想等进行竞聘演讲。 (6)“测”:演讲结束,当即在全体教…  相似文献   

18.
1999年2月以来,丰县中小学以人事聘任和分配制度为突破口,抓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建立竞争机制两个环节,进行了以校长竞聘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和末位淘汰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五项制度改革。全县清退临时代课教师和临时工844人,落聘校长126人、中层干部148人,105名中层干部和教师走上校长岗位,162名教师走上中层干部岗位,  相似文献   

19.
《林区教学》2012,(12):F0002-F0002
饶河县教师进修学校是饶河县教育体育局领导下的业务指导学校,是县教师培训专业机构。学校下设初教部、中教部、综合部、电教馆、办公室五个职能部室。全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1人,其中领导职数6人,职工25人,党员14人。学校先后获得2011年双鸭山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双鸭山市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双鸭山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0月的一天,醴陵二中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来自学校各部门的20多名同志正在进行中层干部、年级组长岗位竞选演说,台下100多名教职员工,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新任校长汪理智大胆实施民主化、科学化管理的一个镜头。近两年来,醴陵二中在推进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为内容的学校内部体制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党政领导对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措施得力。校长汪理智说,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职工是实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学校的决策管理要向广大教职工增加透明度,除了完善教代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