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56页“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中采用了浓氨水和无色酚酞试液2种试剂。具体实验过程如下: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烧杯B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1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图1),观察现象。浓氨水具有强烈的氨臭味,实验中虽然使用到的浓氨水不多,但往往还是弄得教室里臭味四溢,且该实验基本上只能作为演示实验,很难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2.
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 2 操作步骤 1.取二只烧杯(100 mL)各加入约50 mL的蒸馏水,然后往一烧杯(烧杯Ⅰ)中滴加3~5滴KCNS溶液,向另一烧杯(烧杯Ⅱ)中滴入3~5  相似文献   

3.
例题剪长约6 cm、宽约2 cm的铜片、铝片各1片,分别用接线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 cm).将铜片与铝片分别与电流表的“ ”、“-”端相连接,电流表指针调到中间位置.取2个50 mL的小烧杯,在一个烧杯中注入约40 mL的浓硝酸,另一只烧杯中注入40 mL 0.5 mol·L-1的硫酸溶  相似文献   

4.
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材中,氨的扩散实验是用于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实验,但按教材图示进行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仪器设备不全,药品用量大,易造成空气污染,获知面不广。为弥补以上不足,笔者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1实验用品100mL烧杯1只、15mm×150mm试管5支、带橡皮塞的导管2根、10mL量筒1只、胶头滴管1支、酚酞溶液、浓氨水、蒸馏水20mL。 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c.在A,B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  相似文献   

5.
题目剪长约6cm、宽约2cm的铜片、铝片各一片,分别用接线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cm).将铜片与铝片分别与电流表“+”、“-”端相连接,电流表指针调到中间位置.取两个50 mL的小烧杯,在一个烧杯中注入约40 mL的浓硝酸,另一只烧杯中注入40mL0.5mol/L的硫酸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两电极同时插入稀硫酸中,电流表指针  相似文献   

6.
刘希 《今日中学生》2016,(33):22-24
一、开放型 例1 (2015年枣庄中考模拟题)为了探究不同物质、时间、数量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的对比研究”实验,请根据下述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过程: 实验一: 1.用量筒量取10mL红糖溶液注入烧杯中,加5 g活性炭,充分搅拌静置5 min,将烧杯中的混合液过滤,得滤液A.  相似文献   

7.
1教材中的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是:“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取表面上水的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见图1)。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国外教材中有个非常经典的碘时钟实验,该实验配方及操作如下:1.1溶液配制溶液A:称取0.90g碘酸钾溶于温水中,再稀释至500mL。溶液B:称取0.45g无水亚硫酸钠,溶解、稀释至500mL。溶液C:称取5g可溶性淀粉置于小烧杯中,注入25ml冷水,搅拌成悬浊液。将其注入300mL沸水中,冷却后慢慢倒入12.5ml浓硫酸,最后稀释至500mL。  相似文献   

9.
初中化学“分子”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物质结构知识的开始。为了使学生确认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特征: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的质量很小,我作了以下教学尝试。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分子的概念后,再补充两个演示实验和一道计算题: [实验一] 分别用50ml的量筒量取50ml水和50ml酒精,都倒入同一个100ml的量筒中,发现混和后的液体体积小于100ml。这是为什么? [实验二] 把装满水的U形管两端,分别倒插入两只盛水的烧杯中,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注入高锰酸  相似文献   

10.
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高中课本第二册第一章《电解质溶液》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高二课本中实验1—3原电池的装置做了较大改进,制作了“原电池化学原理”实验教具。改进后的原电池实验装置如右图。与课本原实验装置比较,新增加一个“对比装置”。同时把“插入式”改为“固定式”只在外电路中增加一个开关K。实验过程:一、1.A烧杯中装80ml2N稀硫酸。B烧杯中装80ml蒸馏水。将分别装有铜片和锌片的木板平放在烧杯上,使铜片和锌片大部分浸入溶液中。(此时开关K_A、K_B均未闭合)〔观察〕A烧杯中:锌片上不断逸出气泡,铜片上没有气泡生成。电流计G1指针不发生偏转。B烧杯中:锌片和铜片上均没有气泡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一.1.B2.D3.C4.A5.A二.6.B7.A8.A、D9.B10.A、C11.C、D12.A13B、C14.B、C15.D16.C、D17.D三.18.D19.B20.C21.D22.B23.A24.A25.D四.26(6分)(1)A①B③⑤C⑦(2)减少苯的挥发(或答起冷凝器的作用)27.(11分)(1)②往烧杯中注入水,直至水面没过漏斗颈.(没答水面没过漏斗颈不给分)③在100mL量简中装满水,倒置在盛水的烧杯中(量筒中不应留有气泡),使漏斗颈伸入量筒中.烧杯中水面到杯口至少保留约100mL空间.(只要加线的部分全部答对给3分,装满水的量筒怎样倒置在杯中可不作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内容1.阿斯匹林小实验首先取约1/5片阿斯匹林置于一支15×150mm的试管中,在其中加入2毫升0.1mol/L的FeCl3溶液,加热至沸,并煮沸约半分钟.实验完毕,将反应混和物倒入一个盛有30mL水的50mL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匀,可见溶液呈紫色.再取一片阿斯匹林,将其放入一支20×200mm的大试管中,在其中加入5毫升蒸馏水,加热煮沸,不久阿斯匹林片即溶解.在大试管中再加5毫升蒸馏水并摇匀,将溶液平均分装于A、B、C三支试管中.此时,在A试管中滴加几滴碘水,振荡,溶液立即呈蓝色;在3支试管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振荡,可见高…  相似文献   

13.
实验器材:水槽2只,50ml烧杯2只,食盐0.25千克、冰块。 实验步骤: 1.在一水槽中放入冰块,把烧杯放在冰块上,使杯口与水槽口相对齐,在杯的四周放满冰块,然后向杯中呵几口气,杯中会出现“白气”。  相似文献   

14.
1教材第6页“观察与思考”,安排了“含硫火柴燃烧,生成物让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实验。”原文如下:“在小烧杯A中加入2nd-3nd浅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取两根含硫的火柴,点燃,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烧杯A,观察发生的现象。”按教材中叙述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往往得不到高锰酸钾溶液褪为无色的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火柴含硫的部位仅仅是火柴头,在烧杯外划燃火柴,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随其他生成气体迅速喷发,再将火柴伸入烧杯,就太迟了!  相似文献   

15.
1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及丁达尔现象的观察 按课本中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效果不好,即是采用聚光手电做光源,在暗室中进行丁达尔现象仍难令人满意,因此,我做了如下改进。 向小烧杯中加蒸馏水50mL,滴加饱和三氯化铁溶液6~7滴,摇匀后,向小烧杯小心滴加6~7滴1mol/L稀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摇匀,溶液逐渐由透明变得朦胧即成胶体。如  相似文献   

16.
1.实验方法在一个50毫升小烧杯中加人半角匙味精,再加20毫升水,搅拌,制成味精溶液.然后取A、B、C、D四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人高锰酸钾碱性溶液3毫升,在B试管中加入3毫升酚欧指示剂和1滴20%的NaOH溶液,在C试管中加入3毫升甲基橙指示剂和1滴1:4的硫酸,在D试管中加入3毫升硝酸银(2%)溶液·最后在A、B、C、D四支试管中各加人约1毫升味精溶液,并振荡,则可观察到:A试管中溶液渐渐由紫色变为绿色,B试管中溶液红色迅速褪去,C试管中溶液迅速由红色变为橙色,D试管中则迅速出现白色沉淀.2.实验说明商品味精一般含有20%的…  相似文献   

17.
李燕平 《中学理科》2007,(11):35-36
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例1】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中有液滴5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1所示,坐标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0mm.[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1 证明分子之间两间距,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实验仪器和用品:酸式滴定管、烧杯、橡皮塞、滴有红墨水的水。  相似文献   

19.
袁俭良 《高中生》2009,(16):22-23
1.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用50mL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5.00mL酸性KMnO4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待用B.在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时,将灼烧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然后称量C.在中和热的测定中,用温度计测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最高温度作为终止温度,所需的玻璃仪器仅有烧杯、温度计和量筒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下午,“ChemLab软件教学价值开发”小组的同学如常在实验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验的内容是“强碱滴定弱酸”。他们称取0.4gNaOH固体,用100mL的容量瓶配成NaOH溶液,再量取36%的CH3COOH溶液稀释配制成1mol/L的CH3COOH溶液。再拿出pH酸度计、滴定管、指示剂,在滴定管中装入25mLNaOH溶液,100mL的烧杯中装入15mLCH3COOH溶液,滴两滴酚酞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