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唐朝的韩愈,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史上,确乎是一个“转旧为新”的关键人物,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这个人物,从古到今,评价极为分歧。这个事实,不能不引起许多同志的注意。在这些评价中,欧阳修、苏轼简直要将他捧上天。欧阳修在其《记旧本韩文之后》中说: “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遵,天下所共传而有也。”(转引自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四四五页)  相似文献   

2.
论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宋诗的奠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北宋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历程,梳理韩诗与欧诗的艺术关系,揭示出欧诗承韩有学韩、似韩与变韩三个时期,其关键在于对“以文为诗”的标举与承传创变。欧阳修的尊韩、学韩确立了韩愈诗歌在北宋的诗学典范地位,他在模仿研习韩诗基础上的“变韩”为自家诗的独创新意奠定了基础,学韩而不觉其为韩的创新精神是他接受韩诗、领导诗歌革新的真精神所在。比较韩、欧诗歌的不同可见,欧诗“变韩”之处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日常生活化与文人化、议论说理的凝练精警与理性色彩、谋篇布局的疏荡章法与铺叙笔法等方面。此外,欧阳修还以平易细密扬弃了韩诗的过分奇险拗峭。欧诗承韩这一接受现象对创立有宋一代新诗风具有深远的诗学意义。欧阳修承上启下,是杜、韩与苏、黄之间的重要艺术中介,其接受韩诗之意义就在于对宋诗风格的形成起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公元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死后封号文忠公,是北宋庐陵现在的江西吉安(一说永丰)人。欧阳修幼年时候死去了父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在母亲严格管教下,刻苦攻书,积极进取,学问日增:十七岁参加“乡试”,二十三岁(公元1030年)中进士,曾做过中央和地方官吏。他是一个散文大家,同时在诗、词、评论等方面也都有较高成就。他是宋代古文运动(提倡文体革命)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是“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能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和优秀的古文家,与他创造性地继承韩愈古文的艺术传统是分不开的。比较而言,欧阳修对韩愈古文艺术精神接受者多,而对韩文艺术风格和创作艺术,则既有所接受,又有所超越。就风格言,主要接受的是韩文优游、平易的一面,而且在探索韩文源头时,最为心仪的是《春秋》、《史记》的审美风范。就创作艺术言,一则表现为学韩文的以诗为文,以辞赋为文和以骈文为文,而别创风神之美;二则表现为虚字的重复使用,韩用虚字主要是造成文势的开合、气骨的雄健,欧阳修却多用以营造优柔、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简介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诗人,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记》、《日边随笔》等。散文名篇有《山之子》等。风格特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无疑是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散文、诗歌、小说创作为新文学宝库增添了光彩。但他最出色的作品其实是散文,其独特的诗人气质使他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诗情。冯至先生很早就说过:“广田的散文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独立的创作”(何其芳语),都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其为人深得儒家正统思想的精髓,庄重严肃,温纯雅正。和他的人品性格相一致。其诗文风格表现为温柔敦厚,和婉有致。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欧阳公所以为一代文章冠冕者,固以其温纯雅正蔼然为仁人。”这就是说,欧阳修的人格力量对于他的散文(也应当包括诗歌)的风格有着较深影响。但当谈到他的词时,论者往往只看到它和作者在诗文  相似文献   

7.
一、命题情况时间作家朝代文章及体裁2004年苏轼宋朝《放鹤亭记》,散文2005年欧阳修宋朝《记旧本韩文后》,散文二、试题分析从命题选材内容看,文章都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大家之手。与全国卷考查“纪传类”文体不同,考查的是文言散文的阅读。这显示出湖南省自主命题改革、创新的趋势。复习对策:重视唐宋散文复习,但又不能只局限于唐宋散文。夯实基础,抓住课本,以不变应万变。从命题考查的知识点来分析:1.实词2004年考查了“升(登上)“”和(和睦)“”狎(亲近)“”阴(北边)”几个常用实词。选择释义不正确的一项,考查了多义词“和”字…  相似文献   

8.
在宋初文坛上,一位独具风采、个性鲜明的作家相当活跃,他就是王禹偁。在浮华卑弱文风弥漫文坛的当时,他首倡“传道明心”之说,主张“句易道、义易晓”。他的诗文创作风格平易浅近,能够较深刻地反映现实。成为宋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及诗文革新运动的旗手,对后人有不小的影响。本文以他的散文代表作《黄冈竹楼记》,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记》比较,以期看出王禹偁对欧阳修的影响,了解欧阳修散文对王禹偁散文的继承发展,从某些方面粗略地窥见北宋散文在艺术上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宋代古文运动领袖。二人皆为古文运动中的领袖人物,都主张学习秦汉散文,而且两人的古文理论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可他们的散文风格却有着很大差异,韩文阳刚,欧文阴柔。  相似文献   

10.
宋世崇尚韩文,一如诗家之尊杜,蔚为风气,柳开号“肩愈”,石介著《尊韩篇》,北方之儒重倡尊王攘夷之说,欧阳修因之作《本论》。宋代文章,实以韩愈为中心,姑名之曰“韩学”。以各地韩集之刻本论,有潮本、京本、蜀本、杭本、饶本、闽本等,至朱子之《考异》为一大总结。  相似文献   

11.
陈宏亮 《现代语文》2005,(12):44-44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获罪,被贬为滁州太守。在滁州任职期间,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作为一代文豪,欧阳修写文章向来追求用词精妙、简练而又通俗。《醉翁亭记》还留下了一段推敲文句的文苑佳话,为人们所传诵。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其史学著作有与宋祁等人合撰的《新唐书》和自撰的《五代史记》(后世称《新五代史》),都列入正史。他又研求金石,撰《集古录跋尾》,开金石学著作之先。对他文史的评价,当时就毁誉兼存。苏轼推崇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并且说:“此非予言也,天下之言也。”可是,欧阳修的至交刘敞却偏偏说:“好个欧九不知书”,其弟刘攽(司马光撰《通鉴》的得力助手)认为《新五代史》只能算“第二等文字”。司马光撰《通鉴》,多取《旧唐书》、《旧五代史》而极少用《新唐书》、《新五代史》。后人评欧阳修,多以为他“文胜于史”。史学家对他也褒贬不一。今略抒管见,以求得到教正。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是北宋科举制度下成长的集政治、文学和经术于一体的文化伟人。为了应试贡举,他不得不放弃韩文,应试"时文";面对迂阔诞谩的高言空文,欧阳修借主持嘉祐贡举之机,裁抑"鈎章棘句、寖失浑淳"的歪劣文风。欧阳修的嘉祐贡举革新确立了经义在科举的地位,散文取代了骈文,成为文章正宗。  相似文献   

14.
背景介绍1、关于教材:《项脊轩志》是明代杰出散文家归有光的作品。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  相似文献   

15.
陆游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创作传统,对欧阳修尤为推崇。他对文章风格自然平易的主张,对文道关系的理解,都表明他在文学思想上认同和接受欧阳修的观点。他的散文学习欧阳修,《入蜀记》《天彭牡丹谱》师法欧阳修,与同时的大家相比,《入蜀记》较之范成大《吴船录》体制更为完善,内容更为丰富。题跋文继承发展了欧跋的学术考辨精神与语短情深的文体特征。较之同样学习欧阳修的周必大,陆游对欧跋的情韵之美有更好的发展,跋文的抒情性、文学性更强。总之,陆游是欧阳修散文的优秀继承者,是南宋散文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政治家、散文家、诗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前人在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风格时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海,广阔而深厚;泉,清丽而隽永;澜,起伏而多致;潮,汹涌而澎湃。这是对这几位作家作品风格的整体评价。欧阳修的散文,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议论抒情,都显得摇曳多姿,富于变化,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秋声赋》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散文中的杰作。作者用散文笔调,通过譬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无形的秋声,把秋天之变化百端的情状形象化地呈现出来。《秋声赋》是一…  相似文献   

17.
傅望华 《现代语文》2005,(10):24-25
说起脍炙人口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 乎山水之间也”,同学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唐宋八 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与他的《醉翁亭 记》。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他 笔下的散文清俊雄逸,风格独具。人们百读不厌的 《醉翁亭记》确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古代优 秀散文。散文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于山 水,抒发了与民同乐的高雅情怀。品读这篇韵味隽永 的美文,犹如品尝一杯淳美的陈年佳酿,令人美味满 口,令人心旷神怡,令人为之陶醉!  相似文献   

18.
《祭十二郎文》是古文“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呕血之作。明代茅坤评价该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苏轼更是推崇至极:“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祭妹文》是袁枚表现兄妹之间深挚情感的一篇祭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近代评论家将此文与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称为鼎足之三。这两篇文章在选材、表现手法、语言、感情等方面都有着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不仅在文学理论方面独树一帜,而且以其丰富的创作实践,开创了宋代散文平易晓畅的一代文风.他的散文既重“道”,也重“文”,既有充实的社会生活内容,又十分注重文章的表现形式特别是语言技巧.其散文的语言,自然、和谐,而富有情韵美,朴素美和音韵美.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和中国散文史上有着公认的崇高的地位,其文学活动对宋文和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嘉祐二年(1057),欧知贡举,力挽狂澜,扭转时风,使古文运动获得重大的胜利,历来学者对此论述颇多。有一种模糊的认识,以为欧是在知贡举后被公认为文坛领袖的。事实是这样的吗?欧阳修究竟是何时入主文坛的呢? 学界对这个问题讨论得并不多。王水照先生认为:“从景祐元年(1034)到庆历五年(1045),是欧阳修政治道路和文学道路上又一个重要时期。”“欧阳修在文坛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终于成为公认的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