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最主要内容,但其对象的虚拟性和复杂性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的挑战。通过探讨大学生虚拟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情感平衡的影响,以期能全面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调查研究发现:(1)在人际信任度上,女生在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普遍高于男生;(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逐渐升高;(3)大一学生情感平衡得分最高,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4)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与现实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网络人际信任对现实人际信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社会认知调查问卷》,对117名中日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中日大学生在情绪认知、开放态度和人际交往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日大学生在归因方式和择偶心理2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3)日本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一般"选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某研究生班级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强情感支持和弱情感支持两个方面对学生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虚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延伸;同时,强情感关系与弱情感关系之间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参与有政治、经济、文化参与三个维度。大学生领导力包括构建愿景、战略决策、工作实践、人格影响和人际交往五个维度的领导能力。编制大学生领导力和社会参与问卷,向广州市域内的5所全日制本科高校随机抽取大学生发放问卷开展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50份。结果显示:大学生领导力与社会参与呈显著相关,社会参与是大学生领导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对"社会参与"贡献较大的是"文化参与"和"政治参与"维度,对"大学生领导力"贡献较大的维度依次为"工作实践>战略决策>构建愿景>人际交往>人格影响";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和文科专业课程知识的社会性对大学生社会参与影响较大。当前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侧重当是指导学生积极投身文化和政治两方面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5.
新型社交媒介的使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介的使用现状,并从人际沟通能力、人际亲密度、人际信任度、情感满足度四个维度,研究新型社交媒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型社交媒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并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心理契约作为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对于彼此的期望和自我认知,为大学生人格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通过对济南40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初步探索了大学生人格培育的维度和内容。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根据因子分析法得到,大学生人格培育维度由道德发展支持、情绪管理支持、人际交往支持和社会环境支持等四个维度构成。因此,可以通过加强道德文化教育、开设有针对性的情绪管理课程、鼓励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增强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等途径开展大学生人格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自信是个体的可贵品质,对大学生成长和一生发展均有重要影响,无论是智力、体力,还是处事能力,自信均发挥着基石作用。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肩负推动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发展的使命,其综合素质水平关系祖国的未来。自信是在正确自我认知与评价基础上,形成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一种认可态度。当前将自信划分为生理自信、心理自信与社会自信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均由自信认知、自信行为和自信情感三个要素构成。自信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联性。伴随社会压力增大,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均面临诸多困难、阻碍和挫折,体现出懦弱、胆小、缺乏挑战、回避人际交往等,  相似文献   

8.
李伟超  赵栋 《文教资料》2012,(17):145-146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际交往对每一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独特心理特征,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有着不同的特点。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多,大学生面临着复杂的人际交往环境,应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找到交往障碍的原因,建立一个大学生虚拟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关系平衡的模式,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与外界组织或个人进行思想、情感、行为交流的技能和本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个人生存和发展。高校辅导员—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大学生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人际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人生课题之一。尤其是现代社会更需要大学生之间广泛的联系与协作,我们不能漠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训练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社交意识培养;第二,社交态度训练;第三,社交情感训练;第四,社交行为调节。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探讨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发展状态的重要意义,并在借鉴Meyer等人开发的研究工具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测量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发展状态的量表——"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发展量表"。应用对全国15所高校100多个班级3000余名学习了高等数学课程的大一学生的调查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该量表的效度和信度都比较好,因此可以用来对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发展状态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本研究也表明,就总体发展情况而言,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发展状态较好。在"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发展量表"六个维度中,大学生除在"娱乐"维度上的平均得分较低外,在其他五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都较高,这表明大学生能够体会学习高等数学的价值,也理解高等数学处理问题的程序,认同高等数学对真理的追求,能够欣赏高等数学的美,并从学习高等数学中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90后"大学生是各大高校的新鲜血液,其独特的成长背景影响着他们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文章主要分析"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基本特点和网络社交的工具媒介作用,进而阐述网络社交对"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表现出交往方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容广泛,交往界限淡化等诸多新特征。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自我中心、功利化、消极闭塞、虚拟淡化等不良倾向。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要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积极参与交往,克服各种不正确的认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注重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大学生品格形成教育的"自教育""自组织"状态下,出于有社会应用目的而开设的公共关系学,还具有塑造大学生品格的正向作用和功能。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公共关系学对大学生人际互动及社会合作品格的形成,对大学生职业观的形成和对大学生生活哲学观的形成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特点,以期能进一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采取更有效改变其现状的对策。方法使用问卷测量法,调查了1200名在校大学生。结果 (1)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2)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存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理想维度上表现在道德理想因子;道德维度上表现在社会公德因子;在政治观维度上表现在政治认知和政治立场两个因子;在人生观维度上表现在人生态度因子。(3)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存在性别上的差异。理想维度上表现在生活理想因子;道德维度上表现在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两个因子;政治观维度上表现在政治情感因子。(4)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存在年级和专业科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安全感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安全感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且对主观幸福感3个维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资料显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问题;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从中可发现人际交往已成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学习、经济信用、人际交往以及就业等方面。家庭教育的偏差、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乏力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因素。构建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以及网络等多重维度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用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现状,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具有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能够在35.5%的程度上解释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依赖情况、网络心理需求状况以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影响因素,认为目标规化、情感宣泄和社会支持度这三个维度对于大学生网络依赖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支持、发展规划、情感疏导和网络教育四个层面,研究了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调节机制,并进一步提出了大学生网络依赖干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