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冷兵器时代,军队行军强调速度对作战胜负具有极为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古代兵家十分重视加强对军队的体能训练。跑跳项目就是当时训练提高体能的重要手段,在军事理论和军事体育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春秋战国时期军队的跑跳训练便是冷兵器时代军队体能训练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拳击运动与中国拳术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拳击运动与中国拳术形成与发展的分析,认为:拳击与中国拳术最初都曾是为军事服务的训练手段,也都是在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就脱离了军事训练,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但在17世纪前后,则因不同的规范原则而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适应赌博文化的需要,拳击规则选择了公平决出胜负的竞赛规则,使现代拳击运动呈现出简练实用的技术动作与形成公平决出胜负的竞赛形式;适应表演文化与实用文化的需要,中国拳术选择了修炼身心与自助自保的发展方向,而形成了按照中国传统哲学原理组织起来的、以表现冷兵器格斗技艺的博大精深的运动体系.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武侠文化在冷兵器时代生存的社会文化基础和历史基础,虽然重文轻武之俗由来已久,但任侠之风仍延绵不绝,其根本原因是其文化底蕴与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着深度的切合,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体育发展在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射箭作为冷兵器时代最有效的军事体育训练手段,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加剧、军事建设的需要,得到了蓬勃发展,反映了军事体育发展与社会需要和军事需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武当道教武术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武当道教武术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武当道教武术是在武当山这个特定区域内,由武当山地区远古猿人狩猎搏斗技能、冷兵器战争搏击技能所形成的武当山技击武术的生存需要,与武当道教宗教法式活动等的需要而产生、形成的一个受武当山社会环境影响、寓武当道教文化的一个武术派系.  相似文献   

6.
武术文化的大众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作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其价值发生了嬗变,其文化内涵的再现形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断裂。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武术文化的大众化进行解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为探寻武术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武术动作元素来源于生产劳动,军事为武术提供了生长的土壤,而原始巫风和图腾为武术舞化提供了可能。武术技术由一母体分流为军技和民技再到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的重新整合。武术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以阵战和拳勇为特征的军旅武艺一直是冷兵器时代"武"发展的主导方向。热兵器时代的到来,导致长期在战场上成长的中华武技被改造成为内外兼修、身心合一的传统武学。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学在时代转向时存在有普及难、表达难、验证难的现代化困难。当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武学文化创新,需要引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现代科学对其进行改造,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融合而成为一种新武学。  相似文献   

9.
西夏军事体育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北宋时期长期存在的发展,并与之相抗衡的以党项族为主要民族的西夏国的军事体育内容的发挥、研究与展示,使我们了解了一个处于鼎盛时期的西夏古国的军事体育及其带有原始体育痕迹的军事训练和作战等各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冷兵器时代体育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军国民主义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冷兵器时代军事活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清朝末年兴起的军国民主义运动最具号召力的口号就是“尚武”,1901年“武举制”废除后武术理应获得与国家社稷紧密结合的一次良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本文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军国民主义对武术发展的影响,以期对武术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