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移民所引发的严重的经济后果不断增加,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失地农民问题等,主要原因之一是移民问题经济学研究的滞后。论文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基于国内工程移民,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六方面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利益补偿或均衡机制设计;工程移民与失地农民关系分析;工程移民、贫困与“移民工程”之辩;新老移民风险分析;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税费问题研究;移民中土地问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大力平衡地区差距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就承德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从生态补偿经济保障、生态补偿管理保障、态补偿法律保障、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袁志冲 《资源科学》1995,17(2):12-16
本文从规划原则,效益原则,补偿原则,环保原则和使用原则五个方面,探讨了土地合理利用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的土地浪费严重、户籍制度障碍、社会保障不足、公共服务不均等诸多问题,并从因地制宜进行城镇化、大中小城市合理发展、新四化协调发展、土地与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和政府调控与管理九个方面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总结、案例归纳以及理论建构,分析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具体表现、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尝试建立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框架。结果表明,生态补偿项目实施导致了森林、草地等覆被变化和土地景观格局、利用效率变化;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产权、合同及参与者意愿,技术、监管与策略,生态补偿与文化和信任的适应性等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普遍性因素。围绕土地利益格局这一核心,构建了基于净收益、持续性和配合度的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框架,提出土地利用者基于净收益水平,从持续性和配合度两个方面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经验证据和理论机制,为改进和创新生态补偿项目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南水北调移民现状实地调研为出发点,分析了构建南水北调移民幸福感指标体系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关构建原则.针对南水北调移民反映最多的问题,在从移民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等方面考察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南水北调移民的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总结、案例归纳以及理论建构,分析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具体表现、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尝试建立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框架。结果表明,生态补偿项目实施导致了森林、草地等覆被变化和土地景观格局、利用效率变化;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产权、合同及参与者意愿,技术、监管与策略,生态补偿与文化和信任的适应性等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普遍性因素。围绕土地利益格局这一核心,构建了基于净收益、持续性和配合度的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框架,提出土地利用者基于净收益水平,从持续性和配合度两个方面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经验证据和理论机制,为改进和创新生态补偿项目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迁移农民和留居农民两个方面分析后疫情时代我国农民增收制约因素,指出增收路径和保障机制方面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并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公共福利制度改革、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征地数量激增,探寻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对农民和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分析了现阶段公益性项目征地补偿依据,补偿费的内涵、构成及其测算方法。理论研究表明,现阶段公益性征地补偿应采用“适当补偿”原则,补偿费是指国家按照耕地原用途及农民实际价值损失支付给失地农民个人的合理费用,具体由耕地的经济价值和部分社会保障价值构成。个案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补偿标准和方法是符合“适当补偿”原则的:首先高于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符合农民的受偿意愿,更好地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其次仍兼顾了政府的实际财政支付能力、经济可行性;修正的土地还原率,更能体现耕地真实的经济价值;独立测算的社会保障价值超过总补偿费的一半,耕地的非生产性价值不容忽视。在本文研究基础上,最后给出了未来征地补偿改革的政策建议:严格界定公益性征地范围、逐步采用“公正补偿”原则取代“适当补偿”、以“公平市场价值”为补偿费测算的基准。  相似文献   

10.
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征地数量激增,探寻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对农民和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分析了现阶段公益性项目征地补偿依据,补偿费的内涵、构成及其测算方法。理论研究表明,现阶段公益性征地补偿应采用"适当补偿"原则,补偿费是指国家按照耕地原用途及农民实际价值损失支付给失地农民个人的合理费用,具体由耕地的经济价值和部分社会保障价值构成。个案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补偿标准和方法是符合"适当补偿"原则的:首先高于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符合农民的受偿意愿,更好地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其次仍兼顾了政府的实际财政支付能力、经济可行性;修正的土地还原率,更能体现耕地真实的经济价值;独立测算的社会保障价值超过总补偿费的一半,耕地的非生产性价值不容忽视。在本文研究基础上,最后给出了未来征地补偿改革的政策建议:严格界定公益性征地范围、逐步采用"公正补偿"原则取代"适当补偿"、以"公平市场价值"为补偿费测算的基准。  相似文献   

11.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基本问题分析及其政策路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海鹏  张杰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4,36(3):427-437
文章从耕地保护外部性出发,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界定分析。分析认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耕地保护外部性类型划分、供体与受体界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补偿机制构建的基础;耕地保护外部效益的内部化是解决目前耕地保护外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测度能够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确定提供依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弹性区间及其动态性反映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实施的渐进性。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①应尽快构建区内和区际补偿一体化的动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和补偿体系;②进一步巩固和落实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地位和耕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③应将耕地外部效益统一纳入到耕地非农化成本核算体系;④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融资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⑤提高公众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参与意识,加强耕地外部效益和补偿机制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合理利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失地失业,未来生活缺乏保障。在征地过程中,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如何确定对失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本文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分析了土地换保障的理论基础,以及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结构和保障成本,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市“小城镇保险模式”的积极意义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竞争性的市场的分配状况为基准,分析了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各种非市场性因素引起收入差距的机制。这些因素包括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市场机制、城乡二元的社会经济体制、分割的劳动力市场、财税制度、所有制差异、对外经济制度等。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形成统一的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系,推进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完善并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财税体制从以间接税为主转向以直接税为主,改革土地制度,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权利等都会有助于改善中国的长期收入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14.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雍新琴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2,34(4):749-757
基于耕地保护的粮食安全目标与机会成本,分析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提出补偿标准及额度测算的技术思路与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是补偿的最低价值标准;区域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等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进行出让的纯收益;区域内农户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等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出让纯收益,扣除耕地粮食生产纯收益的余额;2008年,区域补偿平均价值标准为1.31万元/hm2,全国耕地赤字的省份17个,需要支付补偿金的额度共计为2567.67亿元人民币;江苏省65个县(市)中,耕地赤字的县(市)14个,需要支付补偿金的额度共计为157.01亿元;江苏省小张家村农户补偿标准为:水田0.72万元/hm2,旱地0.87万元/hm2。  相似文献   

15.
周亚娟  林爱文  张二申 《资源科学》2021,43(7):1428-1439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宅基地大量闲置,合理重构宅基地完全价值,完善退出补偿定价机制成为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助推乡村振兴的必然举措。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理论,从宅基地退出成本的角度构建了宅基地价值认知—边际机会成本分析—完全价值重构的价值评估体系。结果发现:①农村宅基地价值由自身价值、开发价值、权益价值与代际价值构成,宅基地退出时所失去的价值部分即农户损失成本;②利用成本损失来测算宅基地的价值,以边际生产成本测算宅基地开发价值,以边际使用者成本测算宅基地自身价值,以边际外部性成本测算宅基地权益价值和代际价值;③不同类型宅基地在退出时损失的价值不同,在退出补偿中需根据成本损失进行相应补偿;④宅基地边际生产成本与边际使用者成本损失多以货币手段进行补偿,边际外部性成本以货币手段结合非货币手段进行补偿。基于此,探索了一种新的宅基地定价思路,提出了宅基地退出补偿的相关政策建议,为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基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民阶层分化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农民阶层分化与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之间的内在关系。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的众多因素中,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民阶层分化分别在5%和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农民所从事职业越偏离纯农业,该阶层农民越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而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的概率就增加29.6%。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家庭养老功能异质视角下社会养老与土地养老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哲毅  宁可 《资源科学》2021,43(10):2003-2012
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引发了包括养老、土地资源配置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亟需引起关注。本文系统研究了家庭养老功能异质视角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与土地养老的互动机制,及对60岁及以上农户家庭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4期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社会养老提供的养老金可以提高农户消费预算,降低农业劳动供给强度,替代土地养老,特别是在家庭养老缺少经济支持功能的情况下;②在家庭养老提供经济支持功能时,社会养老的作用表现出明显差异,对于家庭养老缺少生活照料功能的农户,社会养老难以替代土地养老;③对于家庭养老功能健全的农户,社会养老通过降低农业劳动强度、减少非农就业参与率,替代土地养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注重发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联动机制,给予不同家庭差异化的政策安排,将更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影响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发展,舆论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舆论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状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从非传统安全观的视角看,由于网络舆论传播的普遍性、跨国性、复杂性、不可控性等特点,网络舆论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新问题。本文论证了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研究了网络舆论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冲击,提出了针对网络舆论的高度重视、疏导结合、有效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大,我国现行的一些政策存在的不足已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障碍。对国内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新形势下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因素,从发挥市场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改革科技评价体系、注重政策统筹协调、改革评价机制等角度,就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安全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系统论的研究方法,论述构建完整的信息安全政策体系的必要性及中外信息安全政策发展状况,提出由物理环境安全政策、数据安全政策、系统安全政策、网络安全政策和应用安全政策构成的我国信息安全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分析信息安全政策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