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四"前陈独秀围绕落后道德必然导致社会不幸、封建伦理道德危害社会甚巨、人格堕落为国亡种灭根源、宗教难以救国等方面论证了道德救国的必要性。在具体诠释中,他主张在理论上以新道德取代旧道德、在内涵上使中国传统精华与西方近代积极学理有机结合、在人格模式上提倡中国近代健全人格,并提倡借破坏、教育、示范和近代团体等方法塑造近代新国民,实现道德救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面对近代中国信仰与秩序双重转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出于急切的救国启蒙的功利主义目的,纷纷向强大的西方寻求思想资源,然而他们却仍然没有摆脱中国革命的"实质性传统",走出了不同于法俄革命、英美革命的"第三种革命模式"。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西方世界变革日新月异.严复为寻求国人在思想和身体上彻底改变和解放的救国之路,他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物竞天择的思维方式,推行学校体育,提倡女子体育,推进国民素质教育,倡导"军国民"教育思想下的"力、智、德"三育并重的体育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代新式出版对于近代文明的建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 ,近代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兴起 ,为近代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列强入侵无疑是近代出版的外在压力 ,出版救国则成为近代出版的内在动力。研究中国近代出版是探索中国近代文明再造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认识近代国情的几个重大历史是非李文海,杨东梁自从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一个又一个救国方案被提了出来,又逐个无情地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碰壁。不过,每一个救国方案的破灭,都为下一个具有更多现实合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女性跻身报刊活动,努力充当女界喉舌,在为女界立言、建构女性话语空间方面启发了女性的思想觉悟,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并以其强烈的责任感深深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探讨近代知识女性是如何借助报刊活动从"失语"到"发声"建构女性话语空间,冲破私人领域束缚而步入公共领域的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与实业救国思潮的高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业救国思潮是中国近代进步的社会思潮之一,它在辛亥革命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实业救国思潮发展的直接关系,提出经济立法思想、理财救亡论、发达国家资本论、保护主义与开放主义,是辛亥后实业救国思潮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思想成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后来工业发展的方向、道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下的中国近代社会,虽有西式文明的强劲冲击碰撞,却不能止步近代社会生活的不断败落和社会问题的更加积重难治。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各种状况的述说和揭示,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仍主要在于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固有弊端之因素,但又谨慎地提出了正确的认识清楚这种社会通病才有可能解救这个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探索、百年奋斗、百年变革.这期间,一个又一个的救国方案曾经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在当时复杂的社会情势下,这些救国方案有的瞬间幻灭,有的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而被淘汰.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蔡锷是近代倡导军国民教育的肇始者.他的思想源于中国近代的民族灾难,是近代知识分子以军事救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留学期间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的结果.他在时我国传统柔性文化进行深刻反省后,强烈要求改革传统教育,发扬尚武进取思想,改变国人的贱武观念,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民众体质,以尚武为美德,以军国民为救国思想.这使人们把军国...  相似文献   

11.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教育救国论先驱。他倡行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救国思想,既吸收了教会大学一些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又秉承了儒家人文教育精神,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马相伯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不仅积极回应了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主题,而且为中国近代大学史提供了一个利用教会教育资源自主创办现代大学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哲学是在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和古今中西之争中形成的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中国近代哲学是中国哲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历史观问题、认识论问题、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论问题、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问题。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展现了中国近代哲学与传统哲学变革与继承统一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家庭婚姻等社会问题备受瞩目。对此,作为非常关注这一问题的《东方杂志》的主编,杜亚泉认为,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社会。但他所主张的改革是在不推翻原有制度习俗的基础上,吸收西方之"长",以补中国之"短"。杜亚泉的家庭婚姻改革观体现了他的中西调和思想,反映出其思想具有进步与保守共存的两面性,也极具代表性地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中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欺辱,引起了中国深重的民族与社会危机。面对这一空前的时代巨变,士绅阶层中的知识精英开始寻求救国之道,以促使传统社会的变革。作为乡村士绅的刘大鹏,在晚清民初动荡的时局中亦无法置身事外。时代的变迁使得刘大鹏的传统民族主义观念发生了近代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出晚清乡绅对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适应。  相似文献   

15.
以民族资产阶级为社会基础,以实业救国为核心内容,在融合了中国"固有思想"和"欧洲之学说"的基础上,孙中山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包括"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基本内容的民生主义学说。这一学说有着强烈的对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诉求,同时却又带有严重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在近代中国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其中蕴涵着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给了当代国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在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救亡、启蒙思想、“教育救国”、中西文化相互交流和渗透的时代背景下,从厚重、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出发,汲取了西方教育中富有生命力的营养,着眼于人民大众,学以致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吴昌 《现代语文》2013,(7):109-111
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受社会环境影响也最为明显。近代社会转型使女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大量有关女性的新词语不断出现,这不仅反映出女性家庭、社会、职业、文化、社会等生活方式方面的变化,而且折射出女性身份、地位、价值等社会心理和文化观念的变化,同时也是对旧有话语体系,即男性话语体系的冲击。通过对这些新词语的分析,可以建构出近代女性的生活图景,也可从一个侧面对近代社会历史变迁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进攻下,近代中国形成了"西学中源"论。随着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人们从历史大趋势上认识中国的发展,形成了"执中鉴西"的思维方式。这种转变是一种"范式转变",它不仅使人们对中西方关系的认识建立在了历史进化之上,而且使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求索从歌颂过去转向了追求未来,在判断资本主义中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的贯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启蒙思潮的核心是中国近代社会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产物.他的国民改造理论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方案不断深化的结果,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具有明显的爱国色彩和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重塑国民灵魂的伟大工程也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受近代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余家菊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主攻教育专业。在英美教育名家杜威、罗素等人的影响下,他以西方教育理念为理据,对中国当时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批评与反思,在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批评的同时,也注意到近代新式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