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大教育家孟子说:"君子深造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新课改中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和提倡.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类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则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相似文献   

3.
朱广 《化学教与学》2012,(12):23-24,7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想得到很深的造诣,就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积累所学的知识,也就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知识。我想孟子所提及的"自得之也"便是当今所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从孟子开始就主张读书要“自得”,他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自己刻苦钻研,深切体会,才能获得真知,进而达到左右逢源的地步。其后,历代学者和教育家对此多有  相似文献   

5.
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自得的教育思想,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也就是说,君子要达到很  相似文献   

6.
“自求自得”是我国古代传统教学论的精华之一。孟子就曾强调:“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他告诉我们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深求自得。因为被动接受、缺乏深入体验的知识,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是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  相似文献   

8.
任文娟 《考试周刊》2010,(17):71-72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在他看来,一个人获得高深的造诣,要靠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经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就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代社会足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自得”的教育思想,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也就是说,君子要达到很高的造诣.进人精深的境界,必须以“道”去“自得”.当“自得”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左  相似文献   

10.
传统阅读教学有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当前的阅读教学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学贵自得——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早有论述,如孟子就主张“学贵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还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朱熹强调“读书是自己读书,为学是  相似文献   

11.
一、学法的研究与传授在我国,对学法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孔子、孟子就多有论述,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积)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等等。到了现代,徐特立先生则提出学习要“劳力与劳心并进,手和脑并用”,这些普遍意义上的学习方法也适合于英语学习。而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生导师胡壮麟教授概括的:“‘动因 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英语学习》2000.1)更是学习英语应遵循的规则。目前,国外有…  相似文献   

12.
学贵自得     
语段囫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梳理孟子说:君子用道来使自己深造,就是要使自己真正理解、消化所学的道。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就能掌握得牢固,掌握得牢固,积累就丰富,积累丰富了,就能取之不竭、用之不完。所以,君子之学,就是要做到自得。自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居,保持。安,安稳,牢固。资,积蓄。深,丰富。左右逢其原,原同“源”,周围都存在着源泉。应用《学贵自得》,如果要谈这个问题,可以想一想什么叫不是“自…  相似文献   

13.
“自得”之说,首见于《孟子》。《离娄·章句》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财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以其自得之也。”孟子所说的“自得”,是指君子自省而在心灵上达到的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契合的一种境界。延至明代,文学家们按过孟子的“自得”说而论文学。在各个不同时期给“自得”以不同的内涵,这就使我们能够透过他们对“自得”的不问解释,洞见明代文学思潮演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一场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代表着现代化的教育方向。素质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其中自学能力又占据了显著的位置。所谓自学能力,就是通过自己独立钻研,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古代大教育家孟子说:“君子深造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姿之深;姿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强调了一个人要有较深的造诣,就必须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性。古今中外,许多学有专长,业有专攻,有所发明创造的人,无不具有刻苦的自学精神。高尔基…  相似文献   

15.
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知识获取机制在教育变革时代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诸多研究却表明“宽泛”而“自由”的中国大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并未证明自主学习的效用与价值。通过对中、西方关于自主学习理解与实践的考察,关照中国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问题,发现关于自主学习认识论上的偏狭是引发中国大学生自主学习实践问题产生的根源,即缺乏自主学习概念的前提性分析:其一,中国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在已有的知识环境下进行,其自主学习的初衷是求得对已有知识的真知灼见。其二,中国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深造知识,以求得“居之安”“资之深”和“取之左右逢其源”等社会人生道义。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课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有意义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其活动行为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小学数学课中自主学习的引导,就是指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适当的、必要的帮助。如设置问题情境,提出目标导向,启发提问,揭示操作方法或思维方法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自己总结科学规律,在“学会”中逐步达到“会学”。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早被很多的思想家、教育家所重视。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前,欲其自得也。自得之,则…  相似文献   

17.
<正>孟子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1]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自主学习的因子。罗杰斯认为,学习者应当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才能取得最佳成效。教育教学理论发展到现代,自主学习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实践。“自得”课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形成内在的知识架构。  相似文献   

18.
盂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独立的、足以适应未来生活的学习创新能力,这就是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语文学科提出的一个新问题。教师到底应该为学生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我国的传统教育,特别强调让学生“自悟”,“自得”,这里的“悟”是竖心旁,与“思”有关。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可见,“思”与“悟”是“得”的前提。孟子又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从中可以看出,“自得”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推广给高中化学带来了高效的学习效果,其可行性和实用性都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是在化学自主学习环节中明显有一定的失控性,所以笔者认为需要用任务性学习来辅助跟进自主学习,并且经过实践操作发现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学习的效果,但还需要更深层的探索和改善。本地的"活动单导学"模式最初是从化学学科开始进行改革的。几年的实行推广下来给化学教学带来的优势非常明显,而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其中的自主学习的环节。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意思就是,只有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