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开课的类型有示范型公开课、研究型公开课、育师型公开课、管理型公开课、评优型公开课,公开课的共性和本质总是基本一致的,对公开课的评价应突出创新性、示范性、研究性、操作性、发展性。  相似文献   

2.
时下,公开课几乎无处不在。教研探讨活动需要公开课,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需要公开课,教师学习先进理念需要公开课。在课程改革浪潮中,公开课几乎成了新课程理念的传声筒。现在的公开课有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作者结合自身开公开课的实践中进行的一系列思考,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展示公开课的意义、公开课的准备过程及公开课过程中的实况调整、公开课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似乎让人很纠结,有人喜欢,有人怨。但教师需要与公开课打交道,获得更快成长。那么,如何改进公开课?我想,公开课必须拒绝虚假的"表演",反对单纯的"真实",呼唤自然纯真。回想我上公开课的经历,其中三次让我难以忘怀,对公开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第一次公开课,我准备的是校内公开课。开课头一天,听说县教研室领导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从公开课出现的原因和公开课的发展阶段两方面对公开课的历史演进展开分析。公开课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教学研究的特点和中国传统的师徒制度。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公开课的内涵、类型与功能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发展。不同类型的公开课如何准备与实施,如何开展好公开课活动中的观课、议课,以更好地发挥公开课在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有效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分析公开课的历史演进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公开课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08,(31):23-23
朱晓民、秦杰在《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5期撰文说,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师专业活动形式。公开课为何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怎样才能使公开课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运用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师上公开课与听公开课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试图通过教师对公开课评价的调查,分析公开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对待公开课的态度影响着他们在公开课中的行为表现.本研究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调查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对待公开课的态度,包括对公开课的认知、在公开课中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意向三个方面,以了解教师在公开课中的真实感受,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开课也得到了空前发展,而且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教研活动需要公开课,主题研究需要公开课,理论学习需要公开课,成果交流需要公开课。公开课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什么研讨课,观摩课,比武课,评优课……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公开课传递着新理念,新方法。对于听课者来说,本应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可如今的一些公开课却让人无所适从,难以品尝。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的作业由于延续性较小,教师在课后进行反馈的机会也较小,教师在公开课上布置的作业经常缺乏适度性、明确性、有效性。因此,分析公开课课后作业设计的案例,发现公开课布置作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公开课布置作业的可行性方式,对公开课课后作业的设计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及其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视频公开课在国内掀起的热潮,我国教育部近期启动了高校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文章从视频公开课的内涵、特点出发,就教育部关于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相关政策及技术标准进行探讨,结合浙江大学首批视频公开课建设案例展开分析,并提出了提升视频公开课质量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公开课多少会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觉,执教者又苦又累,且效果不好,被人诟病。文章提出常态性对待公开课的主张:杜绝表演,还公开课以真实性;就地取材,融公开课以家常性;端正心态,弃公开课以功利性。  相似文献   

12.
时下,公开课几乎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教研探讨活动需要公开课,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需要公开课,教师学习先进理念需要公开课……可以这么说,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公开课几乎成了新课程理念的传声筒,可谓出尽了风头。  相似文献   

13.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实施,公开课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公开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全国到地方,各种形式的公开课都如火如荼。公开课在教师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几乎所有优秀教师成长都经历了从听公开课到上公开课这样一个过程。公开课对于教师认识的提升、专业技能的提高、改革热情的激发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幸聆听了几堂教师培训的公开课,心中总感觉有  相似文献   

16.
公开课做秀是教学及研究中的误区.不能因为公开课有人做秀就把公开课从教学研究中抛弃,"做真"的公开课依旧有价值,教学研究依然需要.要坚持"做真"的公开课,走出教学研究的误区,发挥它的本源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将云计算应用于视频公开课建设的优势,探讨了视频公开课云平台的结构模型及视频公开课步入“云端”的策略,以期为视频公开课资源的优化整合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促进我国视频公开课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把“借班上课”的公开课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性的真实的公开课,一类是表演性的弄虚作假的“公开课”。为了表述简洁,我把后一类“公开课”加上引号——迄今为止我所抨击的都是这样的“公开课”。而对前一类公开课,我并不反对。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人们对公开课多有诟病,认为公开课是在作秀,是在表演,是在造假,是在玩弄花拳绣腿,等等。一些人认为公开课罪恶累累,于是声讨、讨伐、炮轰公开课。我则认为,公开课何罪之有?应该炮轰的不是公开课,而是公开课的评价者。这里所说的公开课,专指参加省市县各级讲课比赛(或称为优质课评选)的公开课。据我看来,公开课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助于推进学科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探索教学策略和  相似文献   

20.
正学生观看网络公开课的主要目的是开拓视野,拓展知识面,其次就是补充专业知识,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观看网络公开课可以体验名师讲课的氛围,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目前,网络公开课的研究重点不再是网络公开课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网络公开课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网络公开课建设的质量,从而更好地通过网络公开课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使更多的学习者受益。各大高校也在积极地开展网络公开课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网络公开课的受益主体主要是学生,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并引导高校网络公开课的建设,不失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