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弈论视角下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三种关系:导学说、功利说、放羊说,认为导生之间利益与价值取向的冲突,使两者之间产生一种博弈关系。从博弈论的视角考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发现导生之间存在着双方互相合作、导师合作—研究生不合作、研究生合作—导师不合作、双方互不合作四种策略组合。指出导生关系走出困境的对策在于:导师以非权力性影响力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高校以导师制度完善督促导师履行职责;导生以平等对话机制促进双方互信合作。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交往的层次性,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传统形象进行了梳理,传统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形象并不能解决现有的师生关系应然功能发挥的阻滞问题。因此提出建设导师与研究生双方合作伙伴关系,以期实现对传统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认为导师、研究生关系具有经济性质,这是由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导师与研究生的群体特征、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以及现行学术评价机制共同决定的。经济性具体表现为:导师、研究生为科研项目形成 “准雇佣”式合作关系,并产生博弈;导师、研究生互为价值载体,互相产生品牌价值等方面。指出导师、研究生关系的经济性要求重构二者身份认同知识谱系,形成契约意识,规范行为边界,加强制度建设,使导师、研究生关系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理工大学工科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导师进行访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所致专业领域的局限,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导师与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关系由传统的“师徒关系”向“科研伙伴关系”转换,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平等关系;导师对研究生学业、职业规划给予建议和指导的同时,应加强对研究生心理状况、思想道德修养的了解;导师的个人素质、制度和环境、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导师和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两个基本主体,双方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水平;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四种师生关系形态:师徒式、合作式、冷模式、对立式;在导师和研究生相互作用中,导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构建良性互动机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教育服务交易契约、传统师生关系和合作红利是研究生与导师建立复杂合作关系的基础。研究生与导师存在5种冲突由小到大的合作关系:良师益友型、任务型、相爱相杀型、过场型和怨恨型。根源于人性约束和资源约束的目标不一致、利益冲突、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制度低效是研究生与导师产生合作冲突的主要缘由。治理合作冲突的思路为,师生追求有回报的长期合作,加深理解沟通,寻求互惠空间,多方面完善教育制度体系,尽可能突破人性和资源约束。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与导师的和谐关系包括知识交易与知识合作关系、积极的道德关系、融洽的情感关系。研究生与导师和谐关系的构建对实现大学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加强学术道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倡导"民主平等型"的师生观,确立教师在知识上的实质性权威,树立研究生自觉、自主的意识,创造科学健全的制度体系成为构建研究生与导师和谐关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制约研究生导生关系良性发展的正式制度障碍表现为制度空转、制度偏颇、制度缺失;与现代大学制度相背离的传统“师徒制”具有负面影响、与价值理性相割裂的工具理性行为日盛、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学术研究生教育相混同是制约研究生导生关系良性发展的非正式制度障碍。实施研究生导生正式制度改革与设计必须坚持和贯彻两大原则:以研究生发展为本;导生制度规则、规范和程序的具体化、明晰化和可操作化。当下研究生导生正式制度改革,要实施导师评价模式转型,促使导师以研究生发展为本;转变导师培训模式,促使导师开展良好的自我教育,提升自身育人素质;研究生教育主体多元化,形成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正向合力;建立监督导师及研究生权益救济和援助机制,弥补制度缺失。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育采用导师制,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造型人才的目标,对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分析,从消除不满情绪、经常联系导师、争取导师信任以及注重自我展现等四个方面对研究生如何融洽的处理与导师的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反哺的视角对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及研究生身份的特殊性进行了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研究生导师权威的路径:实现角色的转换;与研究生合作共享;塑造人格权威;加强专业权威.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研究生导师的概念与内涵,从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交流合作、学术规范、心理健康等方面探讨了怎样当好研究生导师,认为“立德”和“守正”是导师和研究生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2.
认为研究生导师与大学之间的评聘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但研究生导师心理契约的含义、内容与一般的劳务性心理契约又不同。研究研究生导师心理契约问题要结合我国当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实际情况,从研究生教育发展需求和其自身特点以及师资规划、岗位设计、评聘考核、培训发展和绩效管理等心理契约的相关影响因素与研究生导师心理契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另外,研究生导师心理契约违背与破裂的避免和补救也值得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认为文科研究生导师责任落实不力的窘境表现为“导师责任共同体”责权不明,相互推诿;导师个体责任缺失,能力缺乏等。指出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研究生开展研究的主动性不强、文科研究复杂跨学科的独特性等导致研究生导师责任落实的合力不足、牵力负向、压力过大。提出可以通过制度与机制创新强化导师责任的外在规约,以意识的觉醒、素养与境界的提升形成导师责任的内在自觉,用“开放、合作、共享”良好氛围的营造实现导师责任的文化自觉,把文科研究生导师责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指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强化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这也是改善师生关系的过程.在已有的指导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指导关系类型说,结合个人经验,认为可以在发展型的指导关系中培养研究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促进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智力合作.  相似文献   

15.
美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的特点,即它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存在以及教学相长、科研合作、经济资助等关系,并以立体互动的导师与研究生培养制度作为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导师与研究生导学关系构建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研究生的批判精神可以在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中培养.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是一个共享批判精神的关系域,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的转变与成长:导师的教育管理方式变得更完整、更体贴、更包容和更民主;研究生不必退隐到个人主义的狭小空间,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自主性、归属感以及满足研究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  相似文献   

17.
人才强国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必然。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培养成效的核心在于导学关系。导学关系是研究生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关系,导师的确定是导学关系缔结的开端。通过对A省B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问卷调查,发现导师的确定方式主要有录取前选择、入读后再选择和院系分配三种,其中录取前选择导师的硕士生形成师徒式的导学关系的比例最高,而入读后再选择导师的硕士生更可能形成合作式的导学关系。并且相较于院系分配的硕士生,录取前选择导师和入读后选择导师的硕士生对其导学关系、导师指导有较高的满意度,也对导师帮助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交换理论与个体情景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利用调研数据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导师家长式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导师–研究生交换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及个人主动性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导师仁慈型和德行型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威权型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导师–研究生交换关系在导师家长式指导风格与研究生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个人主动性能够调节导师威权型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直接效应及导师–研究生交换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对全国27所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仍以单一导师制为主体,导师组制和双导师制得到了较高的认可: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模式也仍以传统的师徒关系模式为主,同时科研伙伴关系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模式:研究生与导师在职业计划与想法、人生观与理想等方面有着较多的交流,面对面交流的频率较高,交流手段丰富:研究生广泛地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并从中受益,导师在科研中对研究生的培养多于使用:师生双方的总体满意度及各方面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与此同时,研究生与导师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研究生导师的有效指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指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导师指导的有效性.认为研究生导师的有效指导意味着把研究生带到知识前沿、形成研究问题、指导方法和规范、引导批判和创新;研究生导师指导的有效性反映在指导的适时、适度和适当等三个方面.提出研究生导师的有效指导应注意提高导师素质,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