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为甚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为甚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  相似文献   

2.
“今”(节选)李大钊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为甚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吉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  相似文献   

3.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宝贵。为什么"今"最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相似文献   

4.
    
<正>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  相似文献   

5.
把握今天     
小花 《广西教育》2007,(11C):14-14
李大钊同志曾经说过“我以为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今',最容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这句名言是为了提醒大家“今天”的宝贵,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今天。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名作《"今"》(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五日)一文,阐发了他对"今"的观点。他指明了"今"最可宝贵的道理,"现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必要环节。李大钊对于厌"今"是持批评态度的,对于乐"今"也不赞成。李大钊要大家努力的方向不是返回过去,而是走向将来,而走向将来必须要以今日的努力创造为根本。他的"今"论有进化论的影响,就其实践性来说显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昂扬的奋进精神;是辩证的"今"论,具有高度的哲学思辨性,复古倒退,沉迷将来,都不能说是真正把握了"今"之真谛;"今"论还实现了时间观与人生观的相合。这对于今天我们青年珍惜时光、重视今日进行创造有着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庆飞 《广西教育》2010,(13):48-48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听”是“说、读、写”的基础,没有细心的倾听,何来滔滔不绝地“说”,又何来洋洋洒洒地“写”呢?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倾听”是最重要的学习本领,不能倾听别人的发言,何谈思考、感悟和对话呢?只有倾听才使深入思考成为可能,只有倾听,生生、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对话。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愿倾听也不爱倾听,或者不善倾听。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愿听、乐听、善听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把握今天     
李大钊同志曾经说过"我以为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今',最容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这句名言是为了提  相似文献   

9.
脏手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女儿:"没有,妈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头发与智慧在看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时候,爸爸问10岁的儿子:"你说,一休为什么这么聪明呢?""因为他没有头发呀!""头发与智慧有什么关系呢?""你不是说妈妈头发长见识短吗?"绝对安静老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保持绝对安静,静得连落一根针在地上你们都能听得见。”过了一会儿,全班静下来了,一个男生尖叫道:“扔针吧!”“果然”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不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是——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果然拉肚子了。”  相似文献   

10.
慎言本质     
为什么要慎言本质呢?因为我们曾由于轻率地说本质而吃了亏。比方说,“你就是那个(剥削)阶级本质”,于是,他永远不得翻身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办一个企业或开一个商店,稍大一点,他就想雇工,就想“剥削”了;一个人手上有了点钱,他就想利滚利,也想“剥削”了。好像很难有几个例外。这岂不是说,很难有人是没有“剥削”本质的吗?  相似文献   

11.
杨德华 《考试周刊》2011,(74):220-221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那么,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如何去爱学生,而且是去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呢?在职校中,“问题学生”往往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爱“好学生”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上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思想到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啊!”“我同事的女儿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您小时候是否经常听到父母唠叨这些熟悉的话语,您现在是否也常对孩子这样说呢?最近,一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上“走红”,网友们纷纷响应“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宿敌”,因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着长大的。上...  相似文献   

13.
师爱无价     
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那么,怎样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所任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呢?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爱国呢?爱国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力量,是一个源泉。打开历史的长卷,因为爱国,岳飞背刻“精忠报国”。因为爱国,吉鸿昌“恨不抗日死”,也因为爱国,周总理每天工作l8个小时。革命烈士杨靖宇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之下,并没有说出情报,在最后面临着生命危险的时候他没有贪生怕死,最后被敌人剖腹,这就是爱国。看来,爱国并不是随口说说就行的,必须要做出实际行动,作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5.
植结崧 《班主任》2013,(5):39-39
语文课上。孩子们正在做习题。一向乖巧可爱的小菲突然举手,我走到她身旁,轻声问:“怎么啦,小菲?”小菲抬头看着我,委屈地说:“老师,小聪写了一张纸条给我……”“哦。”我不动声色,继续听着。“纸务上写着‘我爱你’……”“是吗?”我瞥了一眼耷拉着头的小聪,安慰小菲说:“没关系,我也爱你,这说明你非常可爱呀!”“可……可是我不爱他啊!”她已经有点抽噎了,看起来难过极了。我只能转个方向,对小聪说:“小聪,你爱我吗?”“爱。”他小声说。“你爱爸爸妈妈吗?”他想都不想就说:“爱!”“你爱我们班每一位同学吗?”“当然爱!”他肯定地说。“那你这个‘我爱你’到底是对谁说的呢?”  相似文献   

16.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人,很喜欢写诗,也很虚心求人指救。有一次,他把自己的《早梅》诗送到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郑谷那里去请教。郑谷仔细看了齐己的诗作,然后十分认真地指着诗中“前村雪夜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说:“别的都好,就是这个‘数’字,还得好好推敲。既然是‘数枝开’,怎么能把早梅的意思表达出来呢?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  相似文献   

17.
李霞 《湖南教育》2003,(5):50-51
教学片断师: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生小组学习、讨论)师:明白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妈妈的评价———“精彩极了”,这是对孩子的赞扬与鼓励,爸爸的评价———“糟糕透了”是对孩子的批评。生:我觉得正像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生:作者为什么要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爱?生:我有时候虽然考试考…  相似文献   

18.
<正>李大钊的《今》是一篇篇幅短小、意味隽永的议论文,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这篇文章的论点:"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  相似文献   

19.
刘红 《江苏教育》2008,(11):5-7
孔子谈仁最多。仁的核心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就是对一切人持有一种尊重和爱敬之情。孔子所宣扬的仁还具有泛爱的特点,“泛爱众而亲仁”,即博爱大众和亲近有仁德的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各种道德的原始起点.也是最根本的道德。君子务本就是要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做一个仁者是孔子的终极理想.怎样才能做一个仁者呢?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