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的新课程,即学校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一线教师更青睐于第一类校本课程——对教材的整合和进一步挖掘上。  相似文献   

2.
李晓霞 《教师》2013,(28):127-127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校本课程开发越来越被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所关注。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所谓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内容及实施策略。目前我国的校本课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根据办学理念通过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原有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本校设计开发新课程,即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新课程。  相似文献   

6.
刘梅 《江苏教育》2013,(12):73-73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聘请课程专家、家长和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包括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或全新开发的过程。它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更深层次地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凸显。因此,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应是校本课程的最终追求。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是国家对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重新分配。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己的教育产物 ,可以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教育内容供教师选择 ,使之达到最优化程度。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的进步 ,能够适应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内容及实施策略。目前我国的校本课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根据办学理念通过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原有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本校设计开发新课程,即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新课程。任何一门具体校本课程在研发时都应立足于学校办学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是使国家课程的地方校本化,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的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学校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学校设计开发的校本课程,会对本校学生进行重新的评估.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考虑设计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具有多样化又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选择的课程。它是以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为目的,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个性化课程,它对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都将起着不可忽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从概念出发的词语诠释本文所说的校本课程,应该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一语境里的,所谓狭义的"校本课程"。即学校依据本校学生的需求,通过科学的评估,在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一个亮丽的富有勃勃生机的新事物出现在新课程的平台上,即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一种课程开发策略,指学校根据自己的育人目标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不仅在于克服大一统国家课程的弊端,而且也有利于建立以校为本位的课程开发机制,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的需要.课程是培养人才的内容,如果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就统一推行国家课程,这样势必就会使课程与受教育者个性需求脱节,与教师脱节,与办学条件脱节,难以培养个性化人才.而校本课程本身具有选择性,选择性是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主流特征.校本课程开发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地域的特色,学校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王开妍 《现代教学》2011,(7):111-111
一、树立校本课程观:校本课程不等于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根据学校教育哲学,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出的形式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它弥补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全部要求的缺陷。因此,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创造化、个性化、具体化实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要张扬学生个性,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最能发挥个人创造  相似文献   

16.
林国茂 《考试周刊》2012,(30):121-121
“校本”顾名思义.即以校为本,也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本。在处理教材时,要根据国家地方课程及其相应材料对适应本校的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整、改编,甚至是可以完全创新地自主选择、整合和应用。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校、教师在教材选择上务必要满足学生的创新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那么在新课标引领下,体育教学应如何注重校本个性化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即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即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19.
董君 《甘肃教育》2008,(21):15-15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以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为参与客体,对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开发、创新的过程。目标是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以充分展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学校的课程更加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最终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国家、地方的教育方针政策 ,观照学校的教育哲学 ,在分析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 ,结合学校所在社区的教育资源 ,以学校为主体 ,由学校成员如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为主导的 ,一个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课程开发过程。它伴随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国家课程决策权力的下放而来。校本课程开发的精髓要义在于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专业得到提升 ,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学校特色得到突显。因此 ,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弥补国家课程难以顾及学校具体情境与学生个体独特性与差异性的不足。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