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听讲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活动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语文能力应首先把这种基本要素作为强调和培养的目标.教师授课时,不能满足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认真状",要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进行大胆创意,引导学生最大程度的处于积极的听讲状态,以提高授课和听课效率.  相似文献   

2.
校本教研是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农村学校由于环境、资源和条件制约,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近些年,济南市南部山区西营镇不断创新校本教研形 式,探索出以“微课堂”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模式,取得良好的成效.“微课堂”就是一种“微型”课堂,一种“浓缩”的课堂.学校通过“微课堂”给教师提供公开“赛马”的场地,展开“教学比武”,通过参赛教师与评委集体观摩和共同研讨,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极大提高了教研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高效课堂建设和教师文化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南丰县中小学聚焦课堂,探索教研工作的有效方式,开展了多项活动.其中,以教学叙事为主要形式的同课重构活动,成为该县教研工作的一大特色. 教学叙事形式的同课重构,实际上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反思相结合的综合性教研活动.具体步骤为:组织听课教师观摩,先由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的教学能手同时上一节观摩课;再分别以观摩课的授课教师为导引,由听课教师进行60分钟左右的同课重构的个人教学叙事,谈经历,谈启示;最后由主持人(教学骨干代表)在过程性点评的基础上,作教学叙事专题活动总结性发言.  相似文献   

4.
正何谓"慧眼诊课堂,对错中求进"的教科研模式?如何有效进行?即听课有目标,观课有分工,研讨有争鸣,智慧有提升。一、听课有目标教师上课要充分备课,既备教材更备学生,不打无备之战。我们也要求听课教师不进行无目标听课。听课前,每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好重难点,熟悉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明确本次教研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目标。这样教师们在观察课堂时不必要把所有的关注点都只放在教学过程及设计上,也无  相似文献   

5.
"听课率"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概率,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状态的一种综合表现,是学生对教师授课效果的一种直接态度表白。它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信息依据。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听课率"不容忽视。通过对提高"课堂听课率"方法的探究,教师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水平和能力,对学生学情进行更有效的分析,进行更有效的课前准备、课中落实和课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更快捷、高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初中英语教研活动形式多样,但最常用的是备课、授课、听课和评课.本文结合本人长期在初中英语教学一线并参与和组织英语教研活动的经验,谈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同仁探讨. ——精心备课 钻研教材.按照教研活动计划,提前确定活动时间、授课内容及主讲教师等,让参与教师提前收集资料,学习了解课标、教材及教学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招聘、教师教学的考核、教师职称的评审等,均采用了浓缩版的课堂形式——微课.笔者有幸参加了湖州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一次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来自全市二十多所学校的30多名教学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微型说课比赛.选手们先分别对四  相似文献   

8.
教研工作者的听课评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一些教研人员还以传统教育的观念和模式进行听课、评课。听课只注重教师的基本功 ,没注重学生能力如何培养。公开课的课堂上 ,师生“演出”提前准备好的“戏” ,听者往往被一些表面热闹、花样繁多的授课形式所迷惑 ,评课时说优点多 ,指缺点少 ,较少涉及学生学得怎么样 ,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培养了哪些能力等 ,难以找出教学改革方面的创新问题 ,因此 ,笔者认为应摒弃这种听课、评课模式 ,建立一种素质教育下的听课、评课模式。第一 ,要看教学思想是否符合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目…  相似文献   

9.
<正>听课、评课是每一所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是建立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课堂上教师拽着学生走,学生则跟着教师转。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听课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正因如此,我也和大部分老师一样,听课时往往选择坐在教室的最后面。一般来说,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几乎都是学习上跟不上"大部队"的。40分钟的课堂,授课教师在讲台前讲的是神采飞扬,声音抑扬顿挫,板书条理清  相似文献   

10.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变师生学校生活、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教研活动已形成一种定式,即听课——评课——交作业,导致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更多的是为了学分,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因此,教研活动的模式应该进行转型升级,给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打造充满激情、师生和谐互动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十年来关于听课、评课的研究,学者主要就听课评课概念,听课评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听课评课的方法、策略,听课评课的目的、意义,听课制度,说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听课评课应该包括听课(授课者上课和说课)、评课、议课等程序。目前,听课评课在中小学的校本教研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听课评课中较少涉及教学研究。听课评课从教学经验出发,满足于教师改善教学,而不是把课堂当研究场域,通过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目的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听课评课制度在学校强行实施,听课评课的效果还不甚满意。  相似文献   

12.
听课是帮助授课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也是提升听课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过程。它既非“走过场”式的表演,也非“走马观花”式的应付;既非“路人式”的凑热闹,也非“敌人式”的突然袭击。听课实质上是一种共同教学的过程,即授课教师主导教学,听课教师协助教学,并分层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听课让每一位听课教师充分融入课堂,承担一份使命,集中表现在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课前划分任务、课堂紧密协作以及课后深度交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推门听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式之一。它是学校领导在不通知情况下,直接推门走进教师的课堂,了解教师教学工作情况的行为。"推门听课"是学校多年来一直采取的重要的教学管理方式,也是上级督导教学教研检查常用的方式之一,目的是检查教师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情况,评价学校教学教研常规工作情况。本案例就"推门听课"的现状回放,提出了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新课程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逐渐增多,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名称也不断出新,现如今提倡"同题异构"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谓"同题异构"就是指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能够带给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12,(Z2):76-77
对课堂的观察认识,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听课前教师对"听"什么,"研"什么,心中无底,听课时凭着感觉走,完全是为听课而听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呈现出貌合神离的现象;听课者对教学行为观察不清、观察不深,对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说不出教学现象背后的道理。教研活动缺少针对性和明确的主题,是教研组平时开展活动时常出现的一种现象。2010年底,我们开始尝试以"基于合作的课堂观察"为载体的教研组研修活动,明确提出在提高教研活动的参与性、针对性及有效性上,要有新的思考、新的方式并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6.
听课,是学校领导一项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条有效途径。许多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领导的听课节数作了明确要求,有的地方规定: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得少于80节,副校长不得少于60节。校领导听课,逐渐演化为一种新的听课形式——"跑课"。"跑课"是指学校管理者不提前通知任课教师,不征求授课教师的允许,随时进入"正在进行时"的课堂进行听课,且听课的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  相似文献   

17.
新教师听课技能的发展对其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教师听课前要熟悉授课内容、教材和学生特点;在听课过程中,要着重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知识内容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提问等,通过听课,将授课教师的智慧转换为自己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8.
评课是根据授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结合听课者自己通过课堂观察记录下来的课堂片段,进行交流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指导授课教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何月珍 《儿童音乐》2016,(12):66-67
很多教育专家都曾讲过这样的话,当代的教师应该成为"学习型的教师、研究型的教师、反思型的教师"等等,教师要上好课也要做研究,而教师要做教研,除了用心研究自己的课堂以外,还应该多听多学他人的授课.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教育不断改革,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跟上改革的步伐,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学流程,也重塑了传统的师生角色。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听取了81名高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授课,研究组发现的问题主要是部分教师不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部分教师的教学环节不够完整,对教学缺乏总体设计;部分教师的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翻转课堂并未"翻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