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学者对科研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证工作,现有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分析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这两者关系的直接和间接变量,有少量学者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表达某个或者某几个变量与这两者关系之间的数学关系,但由于企业绩效及科研成果结果显现的影响变量太多,这种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大。为探索一种对大量因素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尝试采用对高纬稀疏数据进行分析,对沪深两市327家制造企业2011~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研发投入增长率>0 & 营业收入增长率>0 & 人均营业收入增长率>0”为分析目标,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十类74个变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到达到这一分析目标的定量优化规则:当期和上期单位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增长率、盈利能力、产品市场竞争度这五个变量处于一定范围内时,分析目标达成概率有较大幅度提升。这一分析结果既可以用于衡量企业研发水平是否达到规模边界,又可作为对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对企业绩效结果的预判。  相似文献   

2.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虽然广为研究,但一直缺乏微观层面的数据支持。运用2005—2007年86.6万家企业数据进行分年度和面板数据回归,实证结果表明①研发投入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②企业研发投入较长时间的滞后效应;③将企业规模作为调节变量引入估计模型,可以发现规模较大的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提高反而较小。因而中国企业绩效的提升,有赖于研发投入的强度和持久度。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7):51-57
以2011~2015年沪深上市为样本公司,探讨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内部控制有效性作为调节变量,探讨了内部控制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实证检验发现:研发投入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绩效,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研发投入1期才开始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够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投入当期以及投入1期中分别起到了"雪中送炭"以及"锦上添花"的作用,即内控有效性削弱了对研发投入当期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强化了对研发投入1期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江苏省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能源3个行业领域1562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3个行业样本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产出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发人员比例与技术创新绩效产出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研发经费对技术创新绩效产出的贡献率远高于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绩效产出的贡献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创新绩效产出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产出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总资产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员工总数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程度.研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程度存在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5.
李中  周勤 《软科学》2012,27(7):11-14
基于动态内生性的视角,运用系统GMM估计考察了研发投入、研发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研发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但研发存量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存在明显不足;研发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已经显现;在研发投入、研发效率与企业绩效框架中,研发效率处于中介变量的地位,企业的研发投入改善了研发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绩效,而企业的绩效又对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一种对大量因素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尝试采用对高纬稀疏数据进行分析,对沪深两市制造型企业进行分析,以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 5%以上为分析目标,并得到达到这一分析目标的定量优化规则,当收入熵小于0. 579 4、销售毛利率适中(17. 5%~29. 54%)、董事职能背景差异小于0. 399 5、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适中(0. 168 9~0. 665 7),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分析目标的比例会大幅提升。这一分析方法既可以用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层、董事会人员配置作为参考,又可作为对企业研发投入行为的预判。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7-2018年我国深证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企业绩效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盈余管理对两者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绩效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先加强后减弱,呈现倒U型关系;企业绩效除了对研发投入产生直接影响外,还会通过盈余管理对研发投入产生间接影响,即盈余管理在企业绩效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变量的作用.与此同时,针对此实证研究结果,对企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其创新水平提高对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微观企业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以企业规模为门槛变量,探讨了在不同企业规模区间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确实存在着企业规模的门槛效应,在不同企业规模区间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不同作用及影响力度.具体来说,当企业规模较大或较小时,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应依据企业规模,合理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优化政府的资金支持与信息服务、加强企业创新理念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为企业实现做大、做强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新思路。根据2012—2016年制造业上市单项冠军企业的研发支出数据,运用企业规模作为异质门槛,分析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在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企业规模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其中,当以员工总数和销售收入为门槛规模变量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呈逐渐增强趋势;在以资产总额为门槛规模变量时,企业规模处于第二门槛区间的企业的研发活动最有效率,然而,随着资产总额进一步增加却给企业绩效带来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对于企业通过创新实现做精、做大和做强的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是创新活动进行的两个重要基本条件,研发投入对创新结果的影响并不只是这两个内部要素单独作用的结果,同时还考虑二者之间协同匹配效果。以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公司研发投入要素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较低,增加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内部要素协同匹配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对企业的非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7-2018年我国深证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企业绩效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盈余管理对两者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绩效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先加强后减弱,呈现倒U型关系;企业绩效除了对研发投入产生直接影响外,还会通过盈余管理对研发投入产生间接影响,即盈余管理在企业绩效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变量的作用.与此同时,针对此实证研究结果,对企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9家高技术企业即294个观测值的实证分析,得到以研发投入作为调节变量,高技术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其中,国际化程度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不仅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还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而研发投入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存在调节效应的。也就是说,基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企业应该发展国际化战略。但因为国际化程度并不是一直正向影响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所以需要借助研发投入的调节效应。根据结论,研发投入可以降低国际化程度对于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发展国际化战略的同时需要增加研发投入,从而直接或间接的提高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3.
运用自我效能感及工作投入相关理论,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工作投入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理论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和问卷调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工作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各维度对企业研发人员工作绩效有预测力,其中应激与创新能力效能感的预测力最强;工作投入在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应强化基于能岗匹配的研发人员配置、培养研发人员的工作自主性及反馈性、结合工作特征模型及个体特质设计培训方案以及加强组织团队建设和提高组织支持感,通过提高研发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4.
严焰  池仁勇 《科研管理》2013,34(5):48-55
现有研究在探讨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时,忽略了技术获取模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以企业技术获取模式为调节变量,提出了R&D投入、技术来源、国外技术引进方式和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结合浙江高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分组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以自主研发作为企业主要技术来源,以及以购买技术资料或专利作为引进国外技术的主要方式,对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以合作研发为主要技术来源,以及以购买设备、购买样品、聘请国外技术人员等为引进国外技术主要方式,对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反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2009年广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上报的企业数据库中选取263家企业,探讨了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和人员激励(薪酬激励和人员培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样本和新兴产业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薪酬激励和人员培训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传统产业中,只有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薪酬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传统产业中,薪酬激励对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和创新绩效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华  陈进 《技术与创新管理》2021,42(4):447-453,469
为了探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市场化程度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以253家创业板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从市场化程度整体视角出发研究产品市场化程度与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首先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不同市场化程度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投入正向作用企业市场绩效负向作用于企业财务绩效,适度完善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会促进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的正向作用,会加大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的负向作用;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适度提高会促进研发投入对企业市场绩效的提升,随着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抑制作用加强.据此,要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市公司应结合其外部市场化进程,推行差异化的研发投入机制;政府在积极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提高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同时应加大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补贴,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制定合理专利奖励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2012~2018年涉及六个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不同研发强度下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双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2.500和9.280。在低水平和高水平的研发强度下企业资产负债率对于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较低,而中等水平下两者的负向效应较高。且三个区间的负向效应均远低于不存在研发投入变量时的负向影响水平。因而一方面说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最优区间,另一方面说明研发投入确实有助于削弱企业资产负债率对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在其他因素的研究中也发现,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等因素也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非线性的作用,企业应定期检测这些指标以确保其保持在最优范围内,全面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2—2018年我国涉及6个行业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研究不同研发强度下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双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2.500和9.280;在低水平和高水平的研发强度下,企业资产负债率对于经营绩效的负向效应较低,而在中等水平的研发强度下负向效应较高,且3个区间的负向效应均远低于不存在研发投入变量时的负向影响水平。研究一方面说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最优区间,另一方面说明研发投入确实有助于削弱企业资产负债率对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此外在其他因素的研究中也发现,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等因素也对经营绩效存在非线性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定期检测这些指标,确保其保持在最优范围内,以全面提升绩效。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5—2007年四个高技术行业4556个企业层面的数据为样本,本文采用修正的标准差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研发投入、市场结构对高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会对企业绩效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集中度较低的市场中竞争程度的减弱会强化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然而在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中市场结构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本文深化了市场结构与中国高技术企业研发绩效关系的认识,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政府补贴是企业研发和创新最直接的外部资源支持,软件产业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先导产业,如何进行政府补贴能更好地推进软件企业发展值得思考。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软件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从政府补贴规模、政府顺补贴(即企业盈利时补贴)、政府逆补贴(即企业亏损时补贴)几个角度,探究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政府补贴规模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政府顺补贴强化了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而政府逆补贴对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对政府补贴政策制定和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