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国内外学者对科研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证工作,现有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分析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这两者关系的直接和间接变量,有少量学者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表达某个或者某几个变量与这两者关系之间的数学关系,但由于企业绩效及科研成果结果显现的影响变量太多,这种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大。为探索一种对大量因素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尝试采用对高纬稀疏数据进行分析,对沪深两市327家制造企业2011~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研发投入增长率>0 & 营业收入增长率>0 & 人均营业收入增长率>0”为分析目标,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十类74个变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到达到这一分析目标的定量优化规则:当期和上期单位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增长率、盈利能力、产品市场竞争度这五个变量处于一定范围内时,分析目标达成概率有较大幅度提升。这一分析结果既可以用于衡量企业研发水平是否达到规模边界,又可作为对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对企业绩效结果的预判。  相似文献   

2.
影响企业绩效和科研成果的变量较多,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分析的局限性较大。探索一种对大量因素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基于沪深两市327家制造企业2011—2016年数据,尝试采用高维稀疏数据分析方法,以"研发投入增长率0和营业收入增长率0和人均营业收入增长率0"为目标,对影响目标实现的10类74个变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实现目标的定量优化规则:当期和上期单位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增长率、盈利能力、产品市场竞争度5个变量处于一定范围内时,目标达成概率有较大幅度提升。研究结果可以用于衡量企业研发水平是否达到规模边界,又可作为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对企业绩效结果的预判。  相似文献   

3.
探讨研发投入强度的演变规律,分析全球研发投入强度的变化趋势,总结中国研发投入强度的变化特征,确定中国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制约因素;然后,采用GM(1,1) 等维新息模型和趋势预测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研发经费支出。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多情景模拟预测法的组合预测模型,对“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研发投入强度进行模拟预测。并从政府和企业研发投入角度,提出保障实现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国际上看,多数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发展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和工业化中级阶段带有政府主导的特征,政府R&D资金所占的比重大多超过40%。与国际相比,我国R&D经费中政府R&D资金所占的比重偏少,中国研发投入强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偏离了研发投入强度的演变规律,且滞后于当前工业化程度。虽然我国政府对R&D经费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2003-2013年的十年间,我国政府的R&D经费支出占总量的比重仅达到20%-30%左右。“十三五”时期,我国在继续加大政府和企业R&D经费支出的基础上,预计2020年中国研发投入强度将超过2.5%的预期目标,达到2.6%-2.7%左右。中国有望从“世界科技大国”转变为“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4.
探讨研发投入强度的演变规律,分析全球研发投入强度的变化趋势,总结中国研发投入强度的变化特征,确定中国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制约因素;采用GM(1,1)等维新息模型和趋势预测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研发经费支出,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多情景模拟预测法的组合预测模型对"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研发投入强度进行模拟预测,并从政府和企业研发投入角度提出保障实现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国际上看,多数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发展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和工业化中级阶段带有政府主导的特征,政府RD资金所占的比重大多超过40%。与国际相比,我国RD经费中政府RD资金所占的比重偏少,中国研发投入强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偏离了研发投入强度的演变规律,且滞后于当前工业化程度,虽然我国政府对RD经费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2003—2013年的10年间,我国政府的RD经费支出占总量的比重仅达到20%~30%左右。"十三五"时期,我国在继续加大政府和企业RD经费支出的基础上,预计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将超过2.5%的预期目标,达到2.6%~2.7%左右,中国有望从"世界科技大国"转变为"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5.
戴小勇  成力为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708-1716
 基于我国工业企业数据,使用门槛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影响:研发投入强度只有达到第一门槛值时,才能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而超过第二门槛值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变得不明显;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门槛效应存在行业差异。最佳的研发投入强度区间是:对于高技术行业而言,研发强度处于1.1%~4.13%时,研发对资产收益率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研发强度处于1.17%~4.16%时,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对于低技术行业,研发强度在0.74%~3.73%时,研发对资产收益率的促进作用最强;而在0.93%~3.8%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强。我国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中,超过51.46%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仍低于第一门槛值。因此,引导企业研发创新,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仍将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对陕西省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以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陕西省企业和政府研发投入最优比例的研究,发现陕西省政府研发投入占比较高,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增速很快,但企业所占比例偏低,陕西省企业还未成为真正的科技投入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7.
对现行研发投入财政补助规定分析发现,财政补助在激励企业增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也会增大企业财务风险,财政补助门槛会造成企业研发投入集中分布在略高于门槛比例要求的水平上.运用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显示,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与研发投入比例和财政补助比例显著正相关,销售收入为5 000万元~2亿元的企业研发投入比例集中分布在4%~5%,销售收入大于2亿元的企业研发投入比例集中分布于3%~4%,研发投入比例略低于门槛要求的企业明显偏少.建议有关财政补助认定标准中引入企业财务风险水平管控指标,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促进企业管控财务风险;适当降低财政补助企业研发投入门槛要求,弱化企业为博取财政补助而采取过度冒险、增大研发投入行为.  相似文献   

8.
从2009年广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上报的企业数据库中选取263家企业,探讨了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和人员激励(薪酬激励和人员培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样本和新兴产业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薪酬激励和人员培训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传统产业中,只有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薪酬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传统产业中,薪酬激励对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和创新绩效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若想获取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就需要投入研发成本进行技术创新。而高管作为企业的代理人拥有企业战略决策权,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绩效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有效解决所有人目标与代理人目标不一致问题,就需要对高管进行一定的激励措施。文中以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为研究样本,选取了2014—2017年的数据,采用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高管激励、企业绩效和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两者的调节作用进行回归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短期薪酬激励和高管长期持股比例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均不存在调节作用;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且相关性不显著。文中从高管激励的视角出发,探究如何完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高管激励制度,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对于培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计算研发投入强度的营业收入中包含不属于营业收入范畴的项目,如税金及附加、坏账损失等,致使企业的营业收入被高估,进而导致研发投入强度被低估,不能反映企业研发投入的真实水平。为探究我国企业实际的研发投入强度究竟有多高,提出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以弥补现行名义研发投入强度存在的不足,通过理论分析、对比分析、数据测算与实证检验,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2007—2018年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为11.01%,显著高于同期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平均名义研发投入强度,平均高出0.33个百分点,如果以2018年数据计算则平均高出0.48个百分点;(2)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与名义研发投入强度之间的差异会随着税金及附加和坏账损失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以及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上升而上升;(3)如果以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为标准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16—2018年在我国全部上市企业中,平均每年可增加1.14%(20家)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1.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加速器。近年来各省份涌现了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然而绝大多数还处于建设发展的摸索阶段,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资源整合能力弱等多方面问题,成效未达预期。本文综合文献以及专家访谈梳理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英文简写为ISM)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使之条理化和层次化,提出发展基础、机制支撑、辅助保障、直接依赖四个层次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理。结果表明: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以场地、设备、人才、知识产权为直接依赖,以建设定位、区域环境、资源整合、政府资金、组织体制、成果成熟度为发展基础,以风险控制机制、项目孵化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市场收益分配机制为机制支撑,以政策支持、产业基金、知识协同、平台建设为辅助保障。本文丰富和拓展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影响因素相关的理论研究,为机构建设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从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的角度分析湖南省科技统计面板数据与以RD投入为代表的科技投入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地区生产总值(GDP)和RD项目金额与其RD投入关系密切,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RD投入的相关性最高,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单向的作用关系,具体表现为GDP增长刺激RD投入增加,RD投入增加则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和专利成果的产出。通过分析认为,湖南省要增加RD投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稳定经济稳增长,提高RD投入的转化水平,并合理搭配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13.
邱强  卜华 《科研管理》2021,42(11):200-208
    本文采用2006—2013年期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逆米尔斯比率作为管理层私人信息的计量变量,采用Heckman方法估计管理层私人信息,股权激励实施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私人信息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相关,即企业研发投入与股权激励实施具有内生性;在控制内生性基础上股权激励实施决策与之后三年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关,即实施股权激励企业的管理层倾向于在之后的三年中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但结合样本选择模型结果,高管持股比例高以及高管薪酬高的企业越倾向于实施股权激励,说明实施股权激励是内部人控制的结果。因此,研发投入增加并不能被视为代理问题的缓解,实质是代理问题的表现结果,即激励效应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是企业代理问题的表现结果,并非缓解企业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琪  关希如 《科研管理》2019,40(8):253-262
高管团队薪酬激励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本文以企业高管团队薪酬激励政策与创新研发投入行为的关系为切入点,选取A股2009-2013年3862家上市公司作为观测样本,运用倾向得分法(PSM)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综合采用多种匹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薪酬水平差距的提高并不能提高创新研发投入,但是股权激励却能对创新研发投入有显著正相关影响。(2)主板中股权激励对创新研发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薪酬水平差距在主板和创业板中都没有显著效果。(3)所有制性质对薪酬水平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但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股权激励变量与创新研发投入有显著正相关关系。(4)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实施股权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创新研发投入,而薪酬水平差距则没有显著效果。(5)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较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对创新研发投入有显著正向效果。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是可靠的。最后提出了高管团队薪酬激励创新投资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张喻  王素  陈玉文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108-114
基于对中国医药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与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关系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医药本土企业研发投入提供参考。通过构建VAR模型,选取1995—2016年医药企业相关数据,对医药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和医药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动态关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医药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每增加1%,医药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增加0.87%,反之不成立;且这种正向推动作用存在3年的滞后期。医药外资企业在华对研发的投入高于中国医药本土企业,且相比而言占有较大的比例,中国医药本土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这方面的差距与挑战,继续深化与外资企业合作交流,增强研发投入意识,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2000—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有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回归方法,从投入能力、创新能力、支撑能力和政策因素等方面实证分析各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研发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知识产出与RD经费投入强度、企业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企业数量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等有显著性关系;市场产出与企业资金投入、人员投入、RD经费投入强度、利润率和税负率等有显著性关系。最后,为政府及企业合理规划创新资源、科学提升产业研发产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使用面板数据计量方法,研究人力资本和R&D对外资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内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研发能力是企业吸收外国技术溢出的重要因素,而内资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与外资企业相比差距较大,难以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因此,应加大和优化人力资本、R&D投资和吸引外资策略,增强外资对国内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以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企业参与影子银行活动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和不同企业规模对企业面临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与研发投入呈正相关关系,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参与影子银行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提升更高。在大企业中,参与影子银行会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但并不显著;而在中小企业中,影子银行反而会显著加剧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由政府支持的公共研发部门(主要包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和企业构成了社会研发系统。在此系统内,企业的研发投资决策变化,会影响公共研发投资杠杆作用的效果。本文运用FGLS方法,利用2009-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从社会研发系统的视角,探讨了当系统内企业受政府RD资助强度变化时,公共研发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杠杆作用的变化。研究发现公共研发投资的杠杆作用存在区域差距,在政府对企业RD资助强度大的地区,政府支持高等院校研发会促进本地区企业研发投入,且促进效应会因其对企业RD资助强度大而加剧,但支持科研院所研发会挤出本地区企业研发投入;而在资助强度小的地区,影响则完全相反。因此各级政府在进行公共研发投资时应注意科技投入的精准化,合理搭配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