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形式多样的陶壶”是七年级上册美术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分析马口陶壶的造型、制作工艺、装饰纹样等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感受民间制陶工艺的特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了解马口陶文化,学习传统制陶技艺,并结合现实生活对其进行改良和创新,以陶艺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陈志平 《新教师》2019,(6):15-16
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建构与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多年以来,我校将南音、刻纸、灯谜、陶艺、楹联、童谣等闽南文化的传承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膺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刻纸)”、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南音)”。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我校将传统文化多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学校的美育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力探索学科融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产业群体优势开始显现。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及传承珍贵传统民间工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方面,钦州坭兴陶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钦州坭兴陶文化传承及产业发展:要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坭兴陶文化的品牌效应;做好钦州坭兴陶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正确处理坭兴陶技术更新与传统技艺保护的关系;制定良好的产业政策引导坭兴陶产业优化升级等。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传承与弘扬中华古诗词文化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感知诗词艺术的思想情感,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5.
闫红红 《学周刊C版》2023,(31):154-156
陶瓷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美术教学的作用越发凸显,将陶艺教学融入初中美术课堂,能够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意识,真正意义上让美术课堂成为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首先对陶瓷艺术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陶艺教学的特点和意义以及初中美术课堂中陶艺教学的现状,最后探讨了新时期环境下做好初中美术陶艺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教师》2012,(4):130-F0004
福建省德化县尚思小学位于德化县浔中镇东埔路,是一所2010年9月创办的县直学校。现有29个班级,学生1578人,教职工80人。学校充分挖掘地方传统资源,将“陶艺”确定为办学特色项目,提出“以陶传艺,以陶育人”的特色办学思路,将陶艺特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探索以艺术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7.
肖玲 《南平师专学报》2007,26(1):128-130
以武夷学院(筹)为例通过论述“陶艺”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新思路,借助学校的“传承文化”本质平台,用“陶”的语言体现学校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教育为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并通过人才培养、科研与创作、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等多种方式来现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决定将经典京剧唱段试点进人中小学课堂,此举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的问题。开设京剧课有利于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的意识,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评论者指出,所谓的让中小学生唱京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却打上了让人疑虑的“文革”样板戏“借尸还魂”的烙印:15首京剧教学曲目中,竟然有13首是样板戏。暂且放置这个问题不谈。在笔者看来,和最近兴起的国学热一样,试图用京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事件中透出的,其实是国人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上、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意愿上的焦虑和迷茫。  相似文献   

10.
建水紫陶装饰艺术以中国传统书画为主要内容,以中国的传统美学为准则,追求典雅的品味与格调。"断简残帖"装饰风格的开创者王定一的作品是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典范,流露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结构",具有身份特征,是文人趣味之"闲情逸致"的具体呈现。"淡艳"装饰风格是建水紫陶趋于纸上绘画加彩刻填工艺的尝试,为近百年后"文人陶"的传承与发展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当代青年陶艺家向进兴通过"陶上水墨绘画刻填"技艺传承发展了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文人传统。建水紫陶不仅保有陶艺本身的质朴和淳厚,而且还以书画装饰艺术的雅致格调将高尚的品味同真切的生活统一起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孙飞  王佳慧 《天津教育》2023,(28):97-98
<正>发展艺术教育是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的主要要求。近年来,我国一些学校尤其重视通过运用艺术形式去滋养学生,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陶艺课程的开发构建已经成为现在小学美育课程的主流,利用陶艺课程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怎样使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创有机结合,构建小学中高段陶艺课程是广大任课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黑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的黄河人文情怀,将小学陶艺课程与黑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开展陶艺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必然需求.近年来,小学陶艺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陶艺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等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陶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引起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使我国小学陶艺教育水平得到尽快提升,将我国的陶艺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典型的“中国元素”之一。中小学校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创设文明的校园环境;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落实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本土优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设符合校情的特色课程;加强对教师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推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彭丽生 《天津教育》2024,(3):129-131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各类艺术活动。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包括文化理解,是指对特定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与阐释的能力。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音乐艺术,欣赏音乐作品,领会音乐的重要价值,认识音乐与文化间的相互关系。教师根据音乐课程的主题背景深入挖掘课内外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领学生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让他们“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促进文化传承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要从文本中挖掘教学素材,构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课堂,让学生传承并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个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之一,教师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努力挖掘技术教育元素,将其落实到教学中;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翼”结构,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路径,打破课内与课外、技术与人文的界限,开发“技术+文学”“技术+文物”“技术+建筑”“技术+工程”系列的具有技术色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从实现方式和策略上,设计“明晰原理,情境融入”“滋养品格,多角度解读”“模仿制作,经典工艺传承”“承陈出新,文化附加”等多种方式和策略,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将浓郁的文化底蕴融入技术活动,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陶瓷艺术由本民族的文化孕育形成,作为艺术领域中一门最古老而又最具活力的现代陶艺教育,以民间美术元素的引入作为契合点,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教育框架下,建构一个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合理、有序、完善的当代陶艺教学体系。将传统文化内涵、民族文化精髓及民间美术元素植入当下的现代陶瓷艺术的教学与创作之中。吸取中国民间美术的神韵与精神加以现代审美观念,以植入与转化的方式融入现代陶艺,在现代陶艺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有利于本土文化传承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力量之基。学校是培根铸魂的场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将其与学生日常读写融合,真正践行“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让生命灵动”“让社会进入”的教学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烙印在学生的精神品格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陶艺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小学阶段开展陶艺活动课程,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家乡紫砂陶文化资源,在小学开展陶艺课程活动,从"学科跨界、表现形式、创设活动、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结合实践活动,阐述了具体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呈现出传统文化价值对学科间壁垒的融通,传统文化意识对跨学科资源建设的延展,传统文化认同对学生实现跨学科能力的促进作用,这种融入在文化传承、育人模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应提炼文化价值,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学科资源挖掘;拓展跨学科资源,主题化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提升文化底蕴,探索跨学科知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