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客家民俗文化产业是依托客家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将客家民俗转化为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及民俗文化相关产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集合。客家民俗文化产业可划分为物质层面的民俗消费、行为层面的民俗表达和精神层面的民俗建构三个层次。当前客家民俗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业态较为单一。发展客家民俗文化产业,应树立正确的民俗文化资源观、跳出民俗主义的窠臼、处理好主位与客位的关系、在符合民俗文化发展规律的范围内对民俗进行"发明";针对客家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具体对策建议:一是提炼客家民俗符号,以民俗传播促产业发展;二是文化+科技,提升客家民俗文化产业竞争力;三是深挖客家民俗文化内涵,经营客家民俗文化IP。  相似文献   

2.
商洛民俗文化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洛民俗文化在三秦民俗文化大格局中属于陕南民俗文化区,具有陕南民俗文化的总体特征,民俗文化多元并存,秦风楚韵共同呈现.但从商洛境内来考察.商洛市六县一区的民俗文化也具有不同偏重和韵味的区域特征,大体可分为三种形态:其一,洛南县和商州区的民俗文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关中民俗文化(秦文化)色彩;其二,丹凤县和山阳县的民俗文化具有南北民俗文化交融共存的过渡特征;其三,商南、镇安和柞水三个县的民俗文化则带有明显的南方民俗文化(楚文化)韵致.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历史的进程民俗文化的生存环境逐渐缩小,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化工作者应该对我国民俗文化现状、民俗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民俗文化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地分析评价,积极参与保护和建设民俗文化,让民俗文化的奇葩绽放于祖国各地。  相似文献   

4.
陈冬曼 《成才之路》2009,(33):39-40
乡土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承传乡土民俗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又促进语文教学,乡土民俗文化具有辅助教学、德育教育、知识积累和审美教育等功能。本文试以本土民俗文化为例,谈谈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外汉语教材中民俗文化的编写主要存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问题,对民俗文化元素的关注不够,没有充分体现民俗文化导入的原则。因此,应该明确对外汉语教材中民俗文化的定性、定位、定量,确定科学的编写原则和编写方式,在提高民俗文化编写质量的同时适当增加民俗文化的内容,加强民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栗的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民俗文化不断消失、民俗同化现象愈发严重、民俗旅游环境破坏加剧、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各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广西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模因翻译论的理论概述,探讨《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作者根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将《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民俗文化负载词、精神民俗文化负载词、社会民俗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民俗文化负载词四类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分析民俗文化负载词作为语言模因传播的意义,对陕西民俗文化翻译和传播有所启示,有利于加快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忻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蕴藏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到目前为止,忻州相关职能部门对当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认识不清、宣传不力、开发滞后、对民俗文化的内涵发掘不深等问题。为此,可通过提高忻州各级政府及人民认识水平,挖掘、整合当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对当地特色民俗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等措施,使忻州实现由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大市转变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强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面对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濒临消失的现状,民族地区高校应该通过开设民俗文化选修课、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结合学科渗透民俗文化以及加强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民俗文化教育,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俗文化知识,弘扬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能培养民族精神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民间绘画产生所依托的外在条件,民间绘画又是民俗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因而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民间绘画根植于社会基层,社会基层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民间绘画受民俗文化濡染,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神祗信仰、神灵驱魔、纳福喜庆、繁衍生殖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放焰口"是密教的施食饿鬼的仪轨之一,自宋元至明清都是南北方重要的民俗之一。《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许多北方民间"放焰口"、施食饿鬼的故事,"放焰口"呈现出适用范围更广、富有变化和惩戒意味的民俗化特征,这与佛教世俗化、清代的僧尼制度、厚葬风俗、明清功利化的民间信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地方风土歌是反映地方风物、习俗、节令的歌谣,它不仅表现地方的风土习俗,也反映了人民的思想、生产和生活方式。湖州风土歌地方特色鲜明,乡土味很浓,反映了湖州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以文化视野来解读湖州风土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湖州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三兴镇万岁村的民俗与传统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以万岁桥与明觉寺为中心,围绕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与万岁村传统社会的关系展开客观的描述,初步向世人展现万岁村的宗教信仰民俗与传统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14.
陈彬 《宜宾学院学报》2014,(11):106-115
星火村至今仍存在着如"庆菩萨"仪式、树神崇拜、"寄子石"现象、"打箭碑"、丧礼中的唱挽歌与做道场习俗、祭祖风俗等民间信仰现象。这些现象若借用韦伯的"理念型"方法可梳理并归纳成风俗习惯型、集体压力型、个体自愿型三种类型,这些理念型方法都是对现实的信仰实践所作的一种抽象提炼,活态的信仰实践与这里界定的"理念型"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各种"理念型"之间的差异也被不同程度地凸显出来。这种社会学类型的划分可以告诉我们,虽然都可以被称作"民间信仰"的文化事实,但它们实际上具备不同的信仰特征,具有各异的信仰结构,并包含不同的社会学意涵,因而我们的研究必须要仔细区分,谨慎分析,慎下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华林 《铜仁学院学报》2006,8(2):14-15,26
民间文学是研究民俗,民间俗信的重要线索和重要依据: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常常反映出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民俗。而民俗又反映着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研究铜仁的民间文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铜仁独特的民俗,而且对于开发铜仁,建设铜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嘉绒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歌舞敬酒、劝酒。又以酒为歌舞助兴是嘉绒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世代传承下来的民族风俗习惯。本文从分析嘉绒藏族两首敬酒歌的表现形式入手,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判断、敏感的思维,论述嘉绒藏族酒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民俗礼仪,追述嘉绒藏族酒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演进。进而上升到现代酒文化的文明。  相似文献   

17.
道教民俗具有厚重的美学意蕴,它能够满足广大民众的审美与娱乐之需,拓展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文化时空。很多古老的艺术与文娱形式往往凭借道教民俗的持续传承,得以在漫长的历史之流中确立自身不朽之身姿。不但如此,道教民俗还能够凭借自身强劲的宗教性内蕴,发挥情感抚慰、身心调节的功用,充当广大民众的精神安慰剂与镇静剂,并能够从实践的层面肯定和印证道教的生命关怀思想。道教民俗对广大民众的社会行为具有规约性作用,能够发挥强大的道德"教化"功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者与承载者。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华民族象征和标志的龙,在粤东客家地区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龙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风水龙俗。通过对粤东民间社会龙俗的考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陕西民间刺绣中云纹纹样的载体及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民间刺绣中的云纹纹样,是历史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发展和演变的物化载体,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以云纹纹样为设计题材的刺绣与节令习俗、婚俗、丧葬习俗、寿诞习俗、居住习俗、服饰习俗和宗教习俗都有密切的关系,成为陕西民间最常见和最有表现力的刺绣题材,也成为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媒介。  相似文献   

20.
论泉州民俗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的特征,是民俗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泉州民俗的考察,认为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传播性、区域性和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