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刚 《编辑之友》2011,(4):111-113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书业发展的黄金期,是时书坊林立,刻家蜂起,竞争激烈。明清书商围绕招徕读者和获取利润的商业目标,精心设计了诸多行之有效的促销策略。本文拟从牌记广告、扉页广告、序文广告、书目广告及征稿广告等方面,就图书促销术略陈一孔之见。一牌记广告牌记又名墨围、碑牌、木记、书牌等,它是古籍版面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明清书商在宣传图书时,利用牌记大做文章,形成鲜明的广告特色。或强调版本之善,如崇川余氏刻本《新纂门  相似文献   

2.
牌记,是我国古籍中一种特有的标记。研究牌记,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认识古籍、鉴别古籍。关于牌记,前人有多种名称:牌记、墨围、碑牌、书牌子、木记、墨记、木牌墨记等,我们今天比较习惯称牌记。我认为,应该即以“牌记”作为统一的学术名词,并应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中西古籍出版中“牌记”与“书末题署”的比较研究□大连出版社许文彦王若“牌记”又称“书牌子”,是我国古籍印刷中记录刻书者姓名、堂号、刊刻年代的一种标志,一般刻在目录、凡例之后,也有的刻在书之卷末或者刻在书后边。在欧洲的古籍中,也有类似中国牌记记录出版年...  相似文献   

4.
试谈“牌记”产生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牌记,也称书牌子,是我国古籍印刷中记录划书者姓名、堂号、刊刻年代的一种标志,一般刻在目录、凡例之后,也有的刻在书的卷末。牌记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书名页的产生,可以说牌记作为书名页的基础,是从手抄过渡到印刷时代最显著的进步之一。但我国古籍印刷中的牌记究竟产生于何时,学术界的意见尚不统一。有的著作把牌记产生的时间定在宋代,这显然不够确切。下面我们尝试对牌记的产生和发展作一简述,希望得到专家的教正。  相似文献   

5.
“牌记“又称“书牌子“,是我国古籍印刷中记录刻书者姓名、堂号、刊刻年代的一种标志,一般刻在目录、凡例之后,也有的刻在书之卷末或者刻在书后边,是版权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古书一旦成为商品,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一切在市场上通常出现的现象也必然在书市上随之反映出来。书估利用古书作伪,这种恶习由来已久。他们为了牟利,利用刻印流传的古书造伪,或抽去重刊书序,或剜补改换,或伪钤藏书家印记,以巧取善价。这次编制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在对无锡市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普查过程中,碰到不少作伪的古书,给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今后整理古书,向历史科学研究者正确提供文献资料,现就自己在工作中所知所见的伪书,举例谈谈作伪的类型和各种手段。(1)增割牌记古书中刻印牌记,通常在书页的背面,也有在序跋后或凡例目录后。牌记是有关古书版刻的题记,它记载一部书何时、何地、何者所刻等出版事项,相当于现代书籍的版权页。古书在翻刻时常会保留原刻的牌记,不避翻刻时代的讳,而保  相似文献   

7.
古籍版本之学,重在目验和实物的考镜,今人难得有这种机会,则可通过阅看藏书家书目、研读版本学专书、参考古籍书影和古籍影印本等方法予以弥补。如清末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对于古籍版本的研究就很有参考价值。《书林清话》卷六有一篇《“宋刻书之牌记”,其中谓:“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  相似文献   

8.
牌记是中国古代刻本中常见的一种图书标志,为出版者专用,一般书写与出版者有关的文字,字数从数字到数百字不等,通常在这些文字以外环以墨围,形成木戳形式,在刻印图书的同时刻上,多在目录之后或卷末。    相似文献   

9.
建安黄善夫所刻的《史记》,是历来学者公认的宋代名刻之一,上海涵芬楼已影印于《百衲本二十四史》中。黄本《史记》,合集解、索隐、正义为一书,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小字注双行行二十二、二十三字,细黑口,双鱼尾,左右双边,耳记篇名。是刻卷首集解序后有“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双行牌记,目录后有“建安黄氏刻梓”篆文双行牌记;宋讳缺笔至敦字。考宋光宗赵悖,兼讳敦、弴、錞鹑等字,可见此书当为南宋中叶宁宗庆元至嘉定年间(1195至1224年)刻本。  相似文献   

10.
麓山三绝碑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著名书法家李邕应潭州(长沙之古称)司马窦彦澄之请,撰写并刻了麓山寺碑。碑末纪年后有“江夏黄仙鹤刻”六字,据《岳麓志》载“仙鹤即邕托名也”。因此碑集文、书、刻三美。世人又称三绝碑。李邕官至北海大守,人称李北海,故此碑亦称北海碑。  相似文献   

11.
叶氏广勤堂是元明间建阳著名书肆,刻书甚多。见于著录和现存的刻本中,最早有刻书家姓名的刻本是元天历庚午(1330)叶日增广勤堂《新刊王氏脉经》十卷,序后有行书写刻“天历庚午仲夏建安叶日增蒜于广勤堂“牌记。国家图书馆存原刊本,《四部丛刊》本即据此刻本影印,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3月也曾据此本影印出版。刻书家叶日增之名,仅此一见。  相似文献   

12.
传世的古籍中,偶尔可遇到两种版同而又有差异的本子,或卷数不一,或刻年、刻书人难求一致。细审,其牌记、序跋及署年、卷端撰校人题名,以及部分篇章排列顺序、某些页的文字,都或有不同,但全书视为异版,又不妥。例一、甲梅村集二十卷九行十九字,线黑口,单黑鱼尾,尾下镌“梅村集”。顺治庚子钱谦益序。卷一卷端题:“太仓吴伟业骏公著后学许旭九日顾湄伊人订”。  相似文献   

13.
《管窥集》是一部未见著录的明代手稿本。凡四卷,分为前后两编。竹纸墨栏,边框长宽为18×15cm,上有单鱼尾,下有大黑口。每页24行,每行18或19字不等。金镶玉装,无题签。书足有"管窥集凡  相似文献   

14.
翠岩精舍刊元代林桢《联新事备诗学大成》30卷,被当作元刻本收入中国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又被中华再造善本"宋元编"影印出版。但从建阳刻书字体的发展与演变历史看,其书不该是元代刻书,而更像是明代前期的重刻本。从现有年代明确的元代翠岩精舍刻书看,都是自然流畅的手写颜体字;只有到了明代宣德、正统以后,字体才逐渐变得横平竖直,笔画越来越平整,总体上显得平整呆板。这是从元代的手写软体到正德、嘉靖间工匠式硬体过渡阶段的典型特征。笔者推断该书为书贾抽去明代重刻的牌记,以冒充元刻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当代书籍版权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图书的版权页(亦称牌记、墨围)早在南宋中叶就产生,如眉山程氏刊印的《京都事略》一书后有“眉山程舍人宅刊印,已申上司不许覆板”,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世界上最早印在书上的保护版权文字。而具备现代意义的版权页出现在本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若以发展的眼光对现代版权页的内容和形式稍作分析,看出版权保护的曲折历史,也能感受到每一时代的政治文化气氛和书籍装帧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近读叶德辉<书林清话>,其中有一篇<总论刻书之益>,列举了古往今来许多蔚为美谈的刻书大家,这些刻书家因刻书之业,或滋福子孙,或嘉备后人,或留名后世,即叶氏所谓刻书之益者.  相似文献   

17.
一、书坊 古代社会的图书出版形式主要存在官府刻书、私人刻书和书坊刻书三大类.官府刻书内容是比较单一的,绝大部分是儒家经典著作或佛道经典.私人刻书主要是家谱、先人著作、私人著作以及私塾使用的初级读物.  相似文献   

18.
《东京志略》系清代学青宋继郊先生辑录的一部地方文献,是河南大学图书馆馆孤本,讲21册5函,一般为半叶8行21字,间或不等。书中有辑录音多处眉批、按语及修订痕迹等。皮纸、无边框界栏,字迹工整,多为馆阁体,书首留毛边,纸钉装订。  相似文献   

19.
杜恩龙 《出版史料》2012,(1):103-108
在中国古代很多刻书行为是非营利性的,只有那些科举用书、童蒙用书因需要量大才会有书肆刻书。官府刻书、寺院刻书、私家刻书几乎全是非营利性的。尤其是私家刻书有很多值得景仰的地方,私家刻书大多是子孙为长辈刻书,友朋刻书,弟子为老师刻书,或作者刻印自己的著作。云南石屏人陈履和为其老师崔东壁刻书尤其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20.
<正>《麃孝禹碑》,又称《麃孝禹刻石》、《河平刻石》,刻于西汉河平三年(前26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发现于山东费县平邑集南,即今平邑县。其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碑呈圆首长方形,通高182、宽40~46、厚24~26、根部界格外高36厘米。碑身泐蚀较甚,刻迹漫漶,不甚清晰。碑阳阴线刻竖向三栏界格,顶端阴刻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