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田若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专家、集中识字教学流派的集大成者,至今已从事语文教育和教科书编辑工作60余年。他的识字教学思想吸收传统汉字集中识字经验和建国初祁建华"速成识字法"的扫盲经验,以辽宁省黑山县集中识字经验为主,形成"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影响深远;识字教学思想无疑是其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和生命力的思想,研究其语文教科书识字教学思想的精髓,以期对当下语文教科书编辑和识字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事关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何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识字学习的兴趣,这是值得我们所有的小学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中,主要从"音形"结合识字教学、游戏活动识字教学、联系生活识字教学以及科学处理识字教学的几种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质量、效率的具体策略,以期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卜俊羽 《考试周刊》2013,(38):53-54
口诀识字教学模式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新探索,其主要是指一种以口诀识字为先导,囊括"儿歌式口诀"识字教学、"读诵背拓展化"阅读教学和"词句段编程式化"训练写作教学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文章以语文教学为例,开展口诀识字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促进口诀识字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生活识字""谜语识字"及"游戏识字"三个方面入手,针对趣味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让小学生的语文识字活动变得更加趣味盎然,更加具有高效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小学识字量规定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地确定小学识字的字量和字种,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益的前提.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小学识字量方面的规定,从应"识"、应"会"总字量,各学段(年级)应"识"、应"会"字量和识字程度要求三个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时期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小学识字量方面的规定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显得无序而随意.在语料库统计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要研制<基础教育常用字表>,就需建立与小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种种大型语料库,把识字教学和小学生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打好语言基础的关键。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阶段,学生如何识字、养成怎样的识字习惯,对今后的识字及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过程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识字和用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7.
各个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识字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各个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识字量分配也有很大的差异.比较识字量要求和识字量分配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搞好识字教学和识字量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文字敏感度、巩固其语文学习基础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小学语文高效生字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科学生字教学的意义所在,然后论述了以想象识字为例的多种识字方法,以期探索和挖掘出更多有利于小学生生字记忆和知识掌握的方法,推动识字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相似文献   

9.
统编版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无论哪一个学段,都通过隐性的语文要素力求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形成了一个统整的言语训练系统。小学低年段是识字写字最为关键的时期,教师要用儿童感兴趣的语言有效落实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本文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乌鸦喝水》一课为例,探寻在语文要素指引下的小学低年段识字写字"童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许洁 《教育教学论坛》2012,(14):256+254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客观调控后的必然选择。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教学的源泉,让识字教学生活化,在生活化中认识汉字,让孩子快乐识字,识字快乐。  相似文献   

11.
汉初的封国制度与西周的分封制度在历史上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西周的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行的是“授民授疆土”的分封形式。而汉朝的分封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是“剖裂疆土”的分封。他们二者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方面作用是一致的,但是在运用的手段上却是相异的。  相似文献   

12.
古代蒙学教材经历了以识字教育为主体的周秦汉魏初创时期,注重伦理道德教育的隋唐五代大发展时期,集识字读本、韵语读本、经书读本三大体系并存的宋元明清成熟时期,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启蒙教育特点。探讨和研究我国蒙学教材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启蒙教育特点,对促进当今启蒙教育发展,提高启蒙教材编纂水平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仓颉篇》作为古代识字教材的代表性著作,在我国古代字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自清代以来,在各地发掘出土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陆续发现若干《仓颉篇》的简书材料。这给学界进一步研究《仓颉篇》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根据搜集到的《仓颉篇》相关出土材料,对这部重要字书的基本情况作一个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胎教在汉代受到极大的重视,对“本始”状态的关注、对感应观念的强调和对婴儿疾病的警惕是汉代重视胎教的原因;在实施胎教过程中对孕妇本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规定,对她的饮食提出许多禁忌是汉代实行胎教的具体措施;礼在汉代社会的普及,信仰对胎教的影响,以及汉代思想家对西周初年历史的理想化是汉代胎教政策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气息。汉代胎教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中华吟诵文化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舜“典乐教胄子”、西周“乐语教国子”到春秋战国“私学”盛行“弦歌诵诗”、“诵数以贯之”,吟诵活动逐渐走进了课堂,不断扩大着影响;由先秦积累并奠基的中华吟诵文化一直长传不衰,在汉魏六朝得到重要发展,唐代成为普遍风尚,宋元明清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大武》乐是周代编制的歌颂武王伐纣的歌舞作品,其内容与武王伐纣的历史事实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对于《大武》乐篇章及其顺序,从唐代时期直至当代均存在较多争议,值得进一步梳理。按照武王伐纣的历史过程,可将《大武》乐分为六诗,诗章先后顺序当为:《武》《酌》《赉》《般》《时迈》和《桓》。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考试制度最早在西周实行,经历史的演变不断发展。周代选士制、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官人制是考试制度的起源阶段。隋唐开始实行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我国考试制度的重大发展,它对我国化有重要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根本是考试选士,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古代考试制度对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繁荣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秦时代的雅言、西汉时期的通语、隋唐时候的官话,都是以当时都城的所在地关中地区的语音、语汇、语法为标准的。而雅言、通语、官话是当时的共同语。关中方言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几个朝代的准普通话。所以中国古代的许多典籍都是用关中方言撰写的。因此,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保留了大量的关中方言的语音、词语、语法。明代小说《警世通言》也不例外,对《警世通言》里所能够见到的关中方言词语予以解析,以说明关中方言对古代汉语词语的传承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学校作为实施社会教化的基地,有着历史悠久、仪式多样的学校典礼仪式。从汉代的"大射之礼"到隋帝的"问道之仪,释道之礼";从唐政府的"束氵制"到宋代书院的祭祀活动;以至金元之际的"庙学"。典礼仪式最大的影响在于形成了中国的传统学风和教风———"敬道"、"逊业"。这些对今天我国高等学府在学风、师资和大学形象等方面的建设,尤其在学校对社区的辐射影响作用的发挥方面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共和行政"就是指"共伯和行政"。共伯和应是卫国国君卫武公和。早在"国人暴动"发生前,共伯和就已经掌控周王室大权,"国人暴动"发生后,共伯和对稳定危乱时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王朝社会秩序恢复正常以后,共伯和主动退位,周宣王即位,共伯和又回到了他自己的国家——卫国,得以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