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理解文本,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读通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对文中的语言有正确的理解,我们可以说,品味语言是读懂文章的基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有具体的要求,即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并能够推敲和品味重要的词语、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同时能够品味文章当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文学大师高尔基也曾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  相似文献   

3.
自读导言1.了解人类探索精神的可贵之处,理解发扬这种精神的意义。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举例论证、层层深入说理的特点。3.品味、领悟文中蕴涵丰富的语句。(解说: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评论文章,作者由此及彼,层层深入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给人以启迪。指导学生自读时,一定要紧扣“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对于文中一些蕴涵丰富的语句,教学时也不能忽略。)自读程序1.速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及表达作用:故障、开拓、启迪、震耳欲聋、“高处不胜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细读…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好激发点,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读的作用在于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增强语感。读的反复实践可以加深理解,具体领会作品独特的艺术性。读是阅读指导的准备,它本身也是一种具体的阅读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动脑(思考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阅读课文,既是学生对课文的外部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路、思想转变成自己的思路、思想的过程,又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对课文知识进行融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好激发点,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读的作用在于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增强语感。读的反复实践可以加深理解,具体领会作品独特的艺术性。读是阅读指导的准备,它本身也是一种具体的阅读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动脑(思考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阅读课文,既是学生对课文的外部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路、思想转变成自己的思路、思想的过程,又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对课文知识进行融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 :“大凡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 ,理解才透彻。”修订版大纲中明确说明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明确指出了中年级的阅读“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如何把这些精神贯穿到教学中去 ?就此 ,我谈谈自己对《春蚕》一课的教学设计。一、理清文脉——导情安排学生通读课文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7.
写作与阅读、表达与接受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写作表达的出发点也正是阅读接受的归宿,这两者合理地统一于一个结合点——语言表述。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文章的语言表述为抓手,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样,才算是基本完成了整体感知课文的任务。具体说,整体感知课文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读通课文,知其大略  读通课文,知其大略,是整体感知课文的最起码的要求。否则,“整体感知”便成了空中楼阁。要读通课文,须要通读课文;要通读课文,须要扫清阅读障碍——影响理解文章内…  相似文献   

8.
词语是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会涉及许多学生无法理解的词语,因而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学会理解词语才能进一步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除了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常规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我认为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建立对词语的直观感受,来代替词语的传统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9.
词语是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会涉及许多学生无法理解的词语,因而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学会理解词语才能进一步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除了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常规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我认为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建立对词语的直观感受,来代替词语的传统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教好一篇课文,一般应引导学生从整体着手,让学生捕捉主题,理清文章思路,按照“篇-段-句 -词-篇”的程序进行多读训练,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下面以《三峡之秋》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的训练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文章的条理是不是清楚,反映了作者的思路是不是清楚。了解作者的思路,要从理清文章的条理入手,遵循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既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又是一种理解方法。因此,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本组课文,要紧紧围绕“理清课文的条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突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并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娟 《考试周刊》2011,(69):50-50
课文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它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是文章内蕴的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实质,窥视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文章的精髓所在。抓住它的特点进行研读,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或开门见山,或管中窥豹,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从语言的角度看,就是要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离开了经典课文,离开了典范语言,离开了具体的字词句,谈何感受?谈何理解?谈何运用?因此,字词句是教一篇课文的“总抓手”,离开了它,语文教学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为“空中楼阁”。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教课文,就是要扣紧词语。只有扣紧了词语,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只有扣紧词语,语言因素的教学才会落到实处。所谓“扣紧”,从宏观上讲,就是要潜心钻研课文语言,精心锤炼教学语言,热情批阅作文语言;从微观上讲,就是针对具体的词语,层层追问3个问题,即语言里“有什么”,语言“怎么样”,这样表达“为什么”。这3个问题,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问自己,在课堂上要问学生,并要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一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 揭题后,让学生轻声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大体了解课文主要写谁用箭射大雁,他射箭的本事怎样(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明),理解“能手”的含义。2 初步理清课文脉络:更羸说,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果然有这样的本事———更羸为何有这样的本事。这条线索的中间部分是故事的主要情节,阅读时,可引导学生紧扣魏王所说的三句话,弄清其思想变化的线索:魏王怀疑更羸的话———见到事实,魏王大吃一惊———魏王追问其原…  相似文献   

15.
?析读,就是在朗读训练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析文章的美词雅句。这是一种以读带析的教学设计思路。此种思路运用于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文章层次划分、写作思路理解、文章情感及中心的把握、重点词句的分析等。其主导教法是:以朗读为主线,贯穿于文章结构、写作顺序等内容的理解之中,贯穿于重点词句的品读过程之中,由浅入深逐步落实教学内容。如《春》的析读教学设计。第一教学板块: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们自读课文,体会这篇课文主要应采用愉快、赞美的语调来读;标自然段序…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性呢?一、借助表演,感悟词义教学《金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下来。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以下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  相似文献   

17.
秦惠如 《广西教育》2009,(19):43-43
有些词语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欣赏、品味,使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人物心理,并逐渐学会灵活运用词语。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赢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中受到启发。2.通过理解更赢说的一段话,继续进行分析自然段的训练。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3.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4.练习复述课文。教学直点:理解更赢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他的分析为什么是正确的。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能通顺地读课文。2默读课文。要求: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等词语。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谁用箭射大雁?(更…  相似文献   

19.
前一学期,我教了一些词语,就是教学生找出它们在课文里的“照应关系”。因为文章的作者往往按照自己的思路,对一些重点词语或关键词语“先提后解”或“先释后结”。学生一旦知其“一反一正”的关系而又能够充分利用其课本去读、去思的话,那么,他就能自然而然地懂得  相似文献   

20.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既通常又细致复杂的工作。说它“通常”,是因为每篇文章都会出现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词语、难理解的词语和表现课文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都要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