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是工会最主要的职能。新形势下工会“维权”职能在内容、行使过程、增强有效性等方面都作了调整,这就要求工会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法律水平,做到敢于“维权”,善于“维权”。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择业法律教育是高校毕业生教育中薄弱的环节。首先,由于毕业生择业法律教育的缺失而导致毕业生维权意识淡漠、合同意识缺乏;其次,社会环境仍存在人治等思想的影响又导致毕业生平等意识欠佳;第三,传统“无讼”、“厌讼”思想的干扰还致使毕业生法制意识薄弱。为此,应强化毕业生的维权意识、合同意识、平等意识及法制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熟悉自己享有的择业权益的主要内容,使毕业生能够通过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择业权益。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略显沉闷和冗长的文章,但,这又是一篇每一位校长和老师都应认真阅读的文章。因为,当学生和家长都确立了强烈的维权意识时,校长和老师也必须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法律责任。这既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更是对学校和自己负责,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得到较大提高,现实中维权事例层出不穷,有的事件甚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一定冲击。究其原因,就是我国现行的国民教育体系中缺少公民意识教育,公民很少知道自己的权利界限以及如何正确合理地维权。中小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合格公民,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标题信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再需要学生和家长们自己到社区去办理参保手续,可以由学校“代劳”。今后自愿参保的中小学生将由学校统一组织参保。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道德意识培养与道德行为践履的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家长更是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全面掌握家长对中学生道德意识与行为的看法,课题组将中小学生道德意识与行为具体分为“学校道德意识与行为”、“家庭道德意识与行为”和“社会道德意识与行为”,自行设计问卷。该调查对象为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学校初高中学生的家长。调查意图在于了解家长对于以下问题的看法:(1)中学生应该具有哪些道德意识与行为;(2)通过哪些途径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与行为;(3)运用什么方法来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行为。家…  相似文献   

7.
“为民作主”与“人民自己作主”所蕴涵的法治理念基础有本质的不同。法制理念的确立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当前,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实现“为民作主”向依法行政转化;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和权利意识,由“为民作主”向“人民自己作主”过渡。  相似文献   

8.
据某晚报载:为了获取零花钱,一些中小学生竟从小商贩手中购买印有学校公章的“素质发展报告册”,私自填写成绩和评语,“忽悠”家长。孩子用心之良苦,手段之高明,着实让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及为人父母者为之汗颜。其实,学生偷改成绩单已不是新鲜事,问题是常被家长识破,偷鸡(投机)不  相似文献   

9.
校园权利榜     
《好同学》2004,(5)
青少年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已经萌醒和成熟,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维权的前提是要掌握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那么这里为您送上一份:——  相似文献   

10.
“小饭桌”存在问题较多 “小饭桌”是指那些为中小学生提供午饭及午休甚至晚饭的校外场所。这些“小饭桌”往往是家庭作坊式的,它一方面可以解除某些工作较忙家长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给很多下岗职工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相对淡漠的现状,经过对国内外大学生维权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分析,得出应当重视与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的教育,并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对大学生法律维权保障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应的机制,完善大学生法律维权教育。  相似文献   

12.
“体罚”这两个字,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都很少见诸文件或报端。在那个时候,教师只要对学生身体没有造成严重侵害,一般的体罚很少引起家长及社会的质疑,这可能源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教育中“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等思想的支持。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国民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及安全进一步受到法律的保护,一时间,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受到相应的制约,体罚或变  相似文献   

13.
年轻的父母们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材,为实现这个愿望,他们不惜花钱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然而,事情并非尽如人意,有许多“投资者”收获甚微,甚至培育出一些不合格的“次品”。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责任应由家长自己来负。  相似文献   

14.
在上网已成时尚的今天,中小学生也不甘落后,据湖北丹江口市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市已有 100余名中小学生在网上安了“家”——建起了自己的个人主页。   近年来,网上丰富的资源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许多条件稍好一点的家庭上了网,多数中小学校不但上了网,还建有学校自己的主页,这就使得中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触网”,许多中小学生就萌发了在网上安“家”的念头,于是不少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建起了自己的个人主页。丹江口市近百名中小学生网上安“家”@刘传林  相似文献   

15.
书包限重:再次聚焦"减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市青羊区发布“书包限重令”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给中小学生“减负”,发布“书包限重令”,规定从2007年10月29日开始,全区小学、初中学生书包重量不准超过学生体重的10%;教育部门随时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对超重严重的学校,将追究校长责任。为落实“书包限重令”,青羊区对各学校明确要求:各学校要发布告家长书,明确书包的限重标准,使家长明白减轻书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调查,农村中小学生无神论意识薄弱。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转型时期农民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意识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行为的影响等等。提升农村中小学生的无神论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这一系统工程要有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各种手段,要从政府的、学校的、家长的各个层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的社会中,可谓是处处都有法制的存在。我国的法律也是较为完善的,这种大环境之下,当公民遇到民事纠纷或者被人伤害的时候,便要拿出法律的武器,坚决地捍卫自己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法律与法制的意识,更应该懂得将这种与法有关的意识融入日常的生活中。这也是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开展品德和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原因,让学生养成一种法制的思维形式。而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培养学生法的意识,成为本次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求教师自己能够理解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就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圈养”导致同伴环境缺失小刚说:“我妈妈在放寒假之前,已经为我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还买了我喜欢看的动画片,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蹲在家里,她是担心我外出遇到麻烦。”家长的做法,从安全考虑,似乎也有道理。然而,不少孩子对这种“圈养”表示了不满。一些教育专家指出,现在孩子“同伴”环境的缺失和合作意识的弱化,与家长一味采用“禁”的办法阻断孩子之间的交往有关。如今城市孩子的同伴交往几率越来越低。平时上课还有机会,一旦到了寒暑假,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就被父母亲以安全为由,“锁”在家里。孩子竟然为找不到同伴玩耍而忧心忡忡。“约…  相似文献   

20.
“体罚”这两个字,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都很少见诸文件或报端。在那个时候,教师只要对学生身体没有造成严重侵害,一般的体罚很少引起家长及社会的质疑,这可能源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教育中“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等思想的支持。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国民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及安全进一步受到法律的保护,一时间,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受到相应的制约,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