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碰到像包忠容老师课上那样的即时生成的问题,也经常会像包老师那样因处理这些问题而无法完成原定的教学内容,不少教师因此尴尬万分。但我想只要即时生成的问题有讨论、解决的价值,我们就应“不顾一切”地“关注”它,“解决”它。因为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而且问题有价值,而我们老师却视而不见,仍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教学,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我们语文课堂的生成性;即使老师如期完成了原定的教学内容,课上得很“圆满”,也只能算是老师自己“教”完了,…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只是普通“干事”,摇身一变成了“部长”,“优秀奖”是自己颁出来的。目前,毕业生在自己的求职简历中“掺水”、“化妆”过度了。让我们来听听各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运用布鲁贝克的“个人自治”观剖析马加爵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其犯罪的本质原因在于他个人丧失自治,没有定好自己的位、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管好自己的人。个人加强自治是防范“马加爵案件”的根本手段。全人教育是“个人自治”的前提,大学的道德引导作用是“个人自治”的保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个人自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生成"与"入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学活动,有两种不同的基本方式,似乎可用两个关键词加以概括:“入侵”和“生成”。“入侵”是指教师把自己或别人的理解传授、灌输给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分析取代了学生的感受、思考,直言之,即迫使学生进入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之中。“入侵”者,教师也;被“入侵”者,学生也。“入侵”的方式,明的如考试,用分数来保障教师的入侵权;暗的如所谓的“引导”,表面上师生的问答、讨论十分热闹,实际上是教师有条不紊地问,学生亦步亦趋地答,等其“尽入囊中”,教师袋口一拎,教学任务宣告完成,真可谓是“请君入瓮”。“入侵”的前提是教师深信学生与…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和谐科组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应合的”“赞美的”“同意的”声音,而应该多听听“不和谐”的声音。要主动要求自己学会多听“不同意见”,学会给别人提出“反对意见”,并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最高赞扬,也激励过无数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但是这种“毁灭自己”地“照亮别人”既不公平,也不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而且靠消极地“毁灭自己”所发出的一点泪光也不足以“照亮别人”了。时代发展已越来越显露了“红烛”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教师甘做“红烛”。不做“红烛”,不是让教师舍弃献身精神,而是不要再像“红烛”那样去“毁灭自己”,要做能主动充电的“蓄电池”。其实,“蓄电池”精神不仅包含了“红烛”的奉献精神,更强调“服务”、“…  相似文献   

7.
“刍议”莫作“诌议”刍议 ,《辞海》的注释是 :“犹刍言 ,刍尧者之言。”意思是割草打柴之人的言论 ,常用作自己言论的谦词。《辞源》的注释是 :“草野之人的言论。犹刍言。对人陈述意见的谦辞。”《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谦辞 ,指自己的议论。”人们写文章时 ,常以《XwXw刍议》为题 ,用意在于表示自己发表的言论粗浅 ,是自谦之辞。但有的人不太注意 ,把“刍议”写成了“诌议”。例如 :《政府职能定位和财政体制改革诌议》( 2 0 0 3年第 2期《计划与市场探索》第一篇文章标题 )上例中的“诌议”显然为“刍议”之误。诌 ,《辞源》的注…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学生“会提问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这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教学目的的要求。从“海题”转变到“会提”,更需要教师教学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声称“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小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本来是值得提倡、值得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事,但好些中小学生的这种“维权意识”看似早熟,而实际上却并不成熟,甚至陷入了某种误区。因此,教师和家长对中小学生的这种“维权意识”,必须正视并及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10.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伦理学方面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教人要“自知自己无知”,要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在物质日益丰富而我们的精神却出现危机的今天,重温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时下,“速成教育”、“多陪教育”、“超前教育”等以不同的面目在不断蔓延,并呈现出泛滥趋势:为方便孩子“有效学习”,不少家长自觉地把孩子原本应该自理的各种事务统统包揽在自己身上;为迅速实现“高分目标”,许多教师不惜让学生失去了许多必须亲身经历的体验、探索、感受等过程,把自己的“学习宝典”强加给他们,或“强灌”,或“猛填”,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哲学流派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哲学终结”的口号下,哲学应如何为自己名正?哲学是否真的面临着“终结”?从哲学观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具体从“科学”、“人文”、“生活”哲学思考的三个维度分析,“哲学终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在江湖上有些人说自己有“特异功能”,可以完成一些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如:意念玩烟头、伸手下油锅、赤身睡钉板等;人们为此把他们称之为“大师”。是否他们真的具有“神功异能”?下面我们将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揭穿几例大师们的“特异功能”表演,了解其本质。意念玩烟头有的“大师”说自己可以不接触烟头,只凭意念,远距离发功,让罩在玻璃杯中的烟头遵从自己的意愿:在杯中站立、转动、鞠躬、跳舞等。难道大师们还真的有着超物质的“特异功能”吗?  相似文献   

14.
一、“自主学习”过于“散”时下,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说:“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以此体现教学中的民主与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符合“新课程”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精神。但是,凡事有个“度”,不少的语文教师还未等学生对课文内容、结构有整体的了解,就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学习”,明显地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感。这种断章取义的阅读方法,很难让学生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这种过于自由的读书,使…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教师感到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合时宜”并打算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时,他真的能够实现这种改变吗?当一个教师按照专家的建议或者按照某种教学理论的说法去操作、应用时,他就能改变自己的教学实践吗?当一个教师打算以“研究”、“反思”的方式去寻求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教师往往却不知从何处入手时,一度流行的“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时髦的口号便成为一个值得追究的问题。“叙事研究”正是追究“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时髦口号之后的—个备择方案。  相似文献   

16.
曾宪 《陕西教育》2005,(10):19-19
“教后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从而有益于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教后反思”的目的就是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质疑、自我完善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它是对“备课”“说课”“上课”的回顾、思考和修正。  相似文献   

17.
这里的“真”,即指学生作文要以自己的头脑写自己的文章。要敢于抒真情实意,勇于独立完成作文;“实”,即指学生要扎实地训练自己作文的基本功,而不是玩虚招、摆空架子。如此道理,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为什么要旧话重提呢?  相似文献   

18.
“为民作主”与“人民自己作主”所蕴涵的法治理念基础有本质的不同。法制理念的确立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当前,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实现“为民作主”向依法行政转化;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和权利意识,由“为民作主”向“人民自己作主”过渡。  相似文献   

19.
作家可以有“代表作”,教师也应该有“代表课”。教师“代表课”代表自己鲜明的风格特长与最好的教学水平,而这种境界的实现,需要教学研究的“工匠精神”。笔者从创新性设计、关键性指导、精致性打造、导向性提炼的角度,结构性阐述了“代表课”的“工匠式”淬炼的实践经验与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遭遇"减肥"     
俗话说得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别的女同胞“小腰”、“小腿”,别的男同胞像根竹竿,自己像根柱子,自卑感油然而生。再加上老妈常在耳边叮嘱:“脸越来越圆喔!”“只长肉下长脑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