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利用大众传媒对学生进行了新形式的“时事政治”教育,如,带领学生观看了《复兴之路》这部历史政论片。在看片过程中,我们对中学“时事政治”教育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时事政治”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时事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生巨大变化时期,班主任对“青春期”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要针对“青春期”学生发展的特点,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等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3.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评价标准。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避免用“高分、听话”这惟一的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不要在不经意中扼杀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我们不要培养“考试机器”,而要培养“等级+特长”的学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优势教育与和谐发展教育,成功教育,让学生有成就感。二要实行课堂民主,创设愉快情境。教师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问,多讨论,鼓励学生质疑,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提“节外生枝”的问题,允许学生评议教学,对教师的讲解提不同意见;对学生提与课堂教学无关…  相似文献   

4.
教育爱: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坚实基础,是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高校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以爱为核心,热爱教师职业是“教育爱”的前提,尊重理解学生是“教育爱”的基础,热情鼓励学生是“教育爱”的手段,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爱”的表现,严格要求学生是“教育爱”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开展“三观”教育肇州县第二中学校张凤和,孙玉才本文所说的“三观”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三观”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它关系到培养“四有”新人的政治素质的根基。几年来,我校针对学生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6.
胡育红 《小学生》2010,(5):23-23
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育可以从知道“对”,反思“错”,也可以从“错”,领悟“对”。错误是个极好的教育时机,它提供了我们辨析是非,纠正错误的好机会。我们的教育恰是要正确地利用“错误”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教育,应该是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求教师切实关爱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下面就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刘福学 《上海教育》2005,(5B):55-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9.
“学本式”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立足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的学,因学而教.以学定教。由学知教,依学执教,是学本式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学本式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实施叫“学语文教育”.也叫“学习型”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构建以学法指导为中心线索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是“学语文教育”的成功尝试。因此,学本式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论.更是一种“有教育的教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心育”即“心理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心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人格理论”中的“非指导性教学”、“学生中心教育”、“自由学习”等观点对我国的创新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借鉴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注重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型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唐健 《辅导员》2014,(4):47-48
学生是教育的基点,归零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所谓“归零教育”,即摒弃对学生分数、奖状等的过分推崇,返璞归真,注重学生的真、善、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一、健全“归零行动”组织,规范实施“归零教育”对人的“归零教育”,可以划分出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教育是关于知识、技能、技术等的教育,是浅层次的教育。第二个层次的教育是深层次的教育,是针对人的心灵深处进行的教育,是关于精神、人生、灵魂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正在开展对“赏识教育”的研究。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探讨出不少的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通过大量的教育和教学实践认为“赏识教育”虽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我想就“赏识教育”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以及如何走出这些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误区一、只赏识“双优”生、忽视“双差”生。一般来说老师总是“赏识”那些成绩和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这样做既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进步,同时也容易使好学生处于孤立的地位,不利于好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Student-Centered”在中国学界译作“以学生为中心”,日益被视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理念。但实践中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并非学生本身,而是其外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难于落地,学生仍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文章从本体论立场厘清“Student-Centered”在西方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兴起与传播的过程,分析“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为中心”本体论立场区别,指出“学生为中心”是最终目的和形态,而“‘以’学生为中心”则仅是过渡阶段。据此,需要重新审视并定义教育,呼唤回归教育本体价值;重构学生中心的教育治理体系;教育过程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换;构建学生主体的教育评价新生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者。学生只有处于教育系统的核心和中心,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变革,培养造就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主体原则”是一个带有“哲学性困惑”的概念,它应被“学生自由表达”所取代,“自由表达”是西方教育长期保持的,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优良教育传统,学生“自由表达”彰显的正是学生主体性之张扬,它是“教育对话”的必要前提,它作为学生主体的生命激情和理性承担,是学生主体价值寻获式的实现方式。“自由表达”作为“鲜明清澈”的普通语言还原,使较为抽象的“学生主体性”变得有行为特征,使“学生主体论”具体化,实践化,便于教育工作理解和操作,学生天性中的表达欲决定了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积极性,教育工作应予保护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6.
在考察了湖北省老河口市教育系统“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情况的基础上.着重总结了该市教育系统关爱“留守学生”的基本经验,分析了“留守学生”教育与社会管理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积极筹建寄宿制中小学,多方协作,共同营造关爱“留守学生”的社会氛围,动员“五老”组建辅导站,建立与“留守学生”父母信息联系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班级心理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心理教育组织形式。开展“班级心理教育”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发人的潜能,有利于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班级心理教育”的原则   “班级心理教育”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学校心理教育的必然产物。在对初中学生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三性”原则。   1.全面性。“班级心理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和过去学校所采用的个别心理辅导及疏导少数学生的心理障碍是不同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实施创新教育应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创新教育落实到实处的标志是,让学生先由传统教育的“学会”进入创新教育初级阶段的“会学”,既而进入创新教育高级阶段的“寻找感觉”。学生进入寻找感觉阶段,知识的传授便成为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共享。  相似文献   

20.
刘纯纲 《湖北教育》2009,(10):29-29
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知识储备、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常常要对学生进行“小灶”教育。为学生“开小灶”是因材施教最有效的策略,它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完善,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如何才能开好“小灶”呢?笔者认为,“开小灶”先应学三招厨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