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家"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后加快推进高校内涵建设,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大国家战略,共137所高校和465个学科入选。在这137所高校中,16所高校为非"985""211"的地方行业高校,这些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经验较少。本文在分析行业特色高校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后,从学科规划、学科特色、资源配置、人才师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学科平台、制度体系建设等八个维度对一流学科建设路径进行探究,以期找到科学合理的实践路径,为地方行业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要发展,必须立足于"地方",寻求特色办学的出路,而建设特色学科是特色办学的关键。地方高校应强化区域意识,充分依靠地方高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自然资源、经济支柱产业和优势传统学科等区域特色,将其建设成为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促进地方高校的特色办学。  相似文献   

3.
分析现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完善的动态机制和科学的学科绩效评价体系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提供的发展机遇。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实施路径,以海洋水产类地方高校为例,提出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3522”发展战略和具体建设措施,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阐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概况,然后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环境条件,最后论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其应用特色学科可以探究地方应用学院建设成效。文章以湖南省至今的三轮重点建设学科的验收、申报及遴选的材料和评估结果为源数据,对2018年7个入选湖南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的47个应用特色学科的实证研究发现:立项建设的学科发展速度较快、学科设置的集中度较高、立项建设的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度较高,各校学科结构整体向应用学科转型趋势明显,呈现出区域特色型、行业特色型、地方特色型、学校传统特色型四种不同的建设路径,但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不高,学科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行业特色高校是指具有显著行业背景的、学科分布相对集中的、长期服务于行业发展的高等院校。体制划转后的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扩大了办学自主权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因与行业的关联度日趋松散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问题。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20,(2):130-134
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已然成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图书馆开展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应遵循立足现实找特色、共建共享同协作、系统规范可持续的原则。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策略总的来说就是要立足地方建特色,深入学科做服务。首先要制定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这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其次要兼顾地方性和学科性,把握"特"色的定位;再次要强化行业内外、院校内外等多方部门纵横合作共同助力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为人才支撑保障,由此确保特色资源建设的高效专业、特色资源服务的连续稳定;最终达到深入学科服务为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培育学科特色是地方高校学科发展的根本出路。桂林理工大学在环境学科建设过程中,通过走"立足地方经济,服务行业发展"之路,以构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作为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环境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形成了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环境学科,为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要发展,必须立足于“地方”,寻求特色办学的出路,而建设特色学科是特色办学的关键.地方高校应强化区域意识,充分依靠地方高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自然资源、经济支柱产业和优势传统学科等区域特色,将其建设成为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促进地方高校的特色办学.  相似文献   

10.
突出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学科特色培育是地方高校提升学科发展水平的根本出路。地方高校学科特色培育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地方特色、科研特色和产学研合作是地方高校培育学科特色的基本途径;制定科学的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学科团队建设以及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考评机制是学科特色培育的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途径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学科建设是地方普通高校在新一轮高校激烈竞争中抢占学校改革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其由特色办学理念指导下,构建特色学科方向,特色学科梯队,特色学科研究,特色人才培养和特色条件保障为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在追求高校三大职能协调统一,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服务的同时又注重追求学科建设的内在价值和注重特色学科发展中的学科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是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水平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工作中存在许多误区:没有正确认识高校学科发展使命;没有正确理解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的内涵;学科建设等同于重点学科建设;忽略学科的组织化建设等。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提出学科建设应采取的对策:明确高校的学科使命,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之间的互相融合;立足地方,凝炼特色,打造优势;做好学科发展规划,正确处理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关系;加强学科组织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地方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特色学科建设中具有重大价值。贵州地方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特色学科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贵州地方民族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型职工队伍建设,加强特色资源的收集力度,加强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为特色学科建设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的原则及途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是建设强校的途径,是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学校层次的必然选择。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只能事倍功半。由此,本文就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的原则及途径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水平行业性大学是支持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力量,其中,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和提升竞争力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以国内行业特色鲜明的五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浙江工商大学和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在学科建设方面总结其从跳出学科视野整合学科资源,拓展学科边界孵化发展根基和通过学科支撑优化生态系统等相关经验,对高水平行业性大学学科建设的途径和特点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在非行业性学科中发掘行业特色生长点,横向跨越学科门类积极构建行业性交叉学科,在特色学科与一般学科互依互促中形成学科共生的生态体系等创新观点,为我国行业性大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相关借鉴与行动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学科群是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目前许多高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主要抓手。地方高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难以比肩部属高校,只有通过错位发展战略,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才能在高等教育的改革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以校城融合的研究视角,将学校的学科建设置于城市发展的视野中,有利于优化学校学科结构,提升学科群建设水平,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大学与城市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原部委直属高校学科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部委所属高校改变隶属关系后,其固有的行业属性与满足地方需求的矛盾,使这类高校的学科建设成为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考虑其特殊性的基础上,至少需要解决四个问题:什么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主要着力于建设什么;如何认识与对待科学研究;如何处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重点特色学科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高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高校在建设重点特色学科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研究优势和地方需求,紧紧抓住“以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线,兼顾“优势”和“特色”两个重点,坚持传承性与创新性、选择性与协调性、外在性与内在性相结合,协调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人才引进与校内培养、校级学科与系级学科、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方能取得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实力、科研水平、学术地位的主要标志。新组建的地方综合性高校学科建设,除具有地方性、选择性、应用性等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外,多数是几所不同性质的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因此受原学校发展基础和学科特色影响较大,学科建设亦存在各自的特点。结合河北省学科建设实际,对同类院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汇聚学术队伍、凝炼学科方向、构筑研究平台等几项建设保障措施,以提高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行业院校特色学科发展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学科是行业院校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但在管理体制转变后,其学科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著名大学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创建学科平台,依托行业反哺特色学科,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重视基础学科和加强特色学科教师发展等方面入手来建设行业院校的特色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