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错题集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之后,经过自主整理而形成的一种切合实际的学习资源。学生在知识掌握过程中出现错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如何借助错题这一资源,变"错"为宝,督促学生自我反思,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阐释运用错题集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聪聪 《新教师》2020,(1):48-49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由于思维不全面而出现错误,这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纠错及引导,进而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错题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错题反思能力,将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一、利用习题中不同领域的错误进行"思"错,促进能力提升(一)反思选择题中的错误,培养分析推理能力1.概念理解不透彻,产生混淆。  相似文献   

3.
错题的魅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题,教师往往会觉得头痛,有时还会一味地责怪学生,认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讲了这么多遍还是错的。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利用错题、分析错题、反思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使学生在错题中不断地成长、前进,就会使错题更美丽,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4.
一、建立数学错题集的意义 1.建立错题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做错题目,错题暴露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和思维方法的缺陷.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错题资源,帮助学生纠查和反思错误思维,让学生在"错与对"的矛盾中再认知.如果考试前能把这些错题重新温习一遍,在考试中就会避免出现同类错误.  相似文献   

5.
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通过反复思考招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由此可见,小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对于这些错题,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埋怨或简单地纠错,而应该认真分析,追根溯源,巧妙利用学生出现的错题资源进行引导,让学生从错题中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会使用错误资源.我以课堂为中心点,从课前"预设"、课中"将错就错"、课后形成"错题链"三个阶段来进行.一、课前预设"错题"在备课时,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预设为错题点,通过对错题的辨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将"错点"变为"亮点",提高学习效果.如我在进行"倒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时,想到学生对倒数的概念容易辨析不清,便预设了一组概念辨析题: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而错题对教师而言,则是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学生"怕错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错题资源,合理归因数学错题,鼓励学生创新,发散学生数学思维,从而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有数学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8.
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伴随学生成长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象。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学生学习进程中的错误,善于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从而将其转化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财富,以期实现优化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可谓也是伴随学生左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将其转化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有利资源,从而助力数学教学。将错误资源归类整理,形成错题集则可更好地利用错题资源,优化数学学习效果。运用错题集,可以促进学生对错误的深度认知,使其产生正迁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中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集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师不断、重复地讲解学生的错题,可是教师多次讲解与分析,学生照旧犯错。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也更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同时,在应对学生的数学错题频繁出现的情况,教师应该主动积极应对,通过细致、耐心地引导,在课堂中,巧妙利用错题资源,让学生从错题中走向成功,共同成长。一、错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梅  东克珍 《中国教师》2012,(22):68-69
<正>教师在平时考试命题时,尽管力求全面科学,准确严谨,但也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出现错题,教师如果一味回避,遮掩错误,不但于事无补,还会矮化自己的形象,失去学生的信任。只有善待错题,析错纠错,利用好错题资源,才能变错为宝,生成精彩。这是一节毕业年级月考后的讲评课,有一道这样的选择题:许某从肖某的抽屉中翻到一本日记和一本相册,  相似文献   

11.
所谓“错误资源”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师生双边互动,在“识错”、“思错”、“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认知心理学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应该回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教师能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丽玲 《成才之路》2012,(24):112-93
正想错、答错、做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产生学习上的错误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知识相对深奥,有的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是思维滞后,没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与推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因势利导,变错误为正确;甚至故意"讲错",引起学生困惑、质疑、思考,然后加以纠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一、利用错误,化腐朽为神奇学生学习中犯了错误,其实是一个教学契机。教师只要善于"顺应"学生的认知,弄清其错误源头,然后对"症"下药,就能找到纠错的好办法。如果是很简单的问题,却被理解错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75):79-80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不管对于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于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对于错题的分析,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和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让错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
错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设置"陷阱",培养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以"错"为媒,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错后反思,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变学习错误为英语学习的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数学教师要善于变"错"为宝,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合理利用这些"错误"资源.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与数学错题是一个并生的过程,学生从进入数学学习以来,就会伴随着数学错题的产生。本文首先对中学数学解题错误进行错因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错题认真纠错的习惯,接着指导学生建立数学错题库,并对学生错题库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力求对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应用得当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分别从给予时空、让位交权、辨错及故设"陷阱"等多个方面,着重探讨如何有效巧妙利用错题资源,助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正>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习再优秀的学生,也会出现错误.哪怕是他们对某个知识点掌握的非常扎实,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也难免会遇到"背腹受敌"的危险.由此一来,"错题"就会出现.有些数学教师认为错题是影响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所以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错题".但是笔者认为,有些错题错的有价值,如果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错题收录成册,定期翻阅,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短板和缺陷所在,同时还能让他们及时寻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有效完善自身,并让高中生的数学能力越来越强.那么,该如何  相似文献   

19.
错误会使人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学生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进行批改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错误。错误越多,潜力越大。只要能够正确认识到错误的重要性,同时重视错误的改正,就能够对数学学习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建立个人错题集,最大限度地发挥错题资源的作用,挖掘错题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孙娟 《教师》2014,(30):73-74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进行练习,然而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反映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些"错误",把它们当做一种"资源",让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反思,使他们提高自我反思能力,获得更好的思维发展。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错题整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