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摆在我案头的这部《大学有问题》的书稿,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我惊讶于作者对今日中国大学所存在问题了解之细、洞察之深,我也惊讶于作者充分占有如此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我更惊讶于作者在如此年轻之年龄、以如此无畏之气概、用如此流畅之文笔向我们全面展示了中国大学所存在之种种病症!相比于我过去曾经读过的、有些亦参与写作的中国大学教育批评论著,如杨东平教授主编的《教育:我们有话要说》与《大  相似文献   

2.
《大学正义》吴松著人民出版社迄今为止的大学历史,一再向我们昭示:大学的成功,首先是理念的成功!担任云南大学校长多年,吴松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大学理念:"大学之‘大’,唯在‘不停解蔽,永远批判’;大学之‘学’,当求‘教为不教,学为创造’",既是在继承以往大学理念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大学建设的理论反思。这种创新与反思在《大学正义》一书中得到了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断】(学完《十三岁的际遇》后,有个学生举手提问。)生:老师,作者在北大不是已经整整生活了两年吗?为什么说"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北大呢?"既然熟悉为什么又会陌生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惊讶学生阅读如此之细心,如此之敏锐,我乘机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究竟矛盾不矛盾。)  相似文献   

4.
欢迎讨论大学评价──复薛天祥、侯定凯先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2期刊登了华东师范大学教科所薛天祥、侯定凯所作的《大学评价应科学规范──对(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和(中国大学评价)中若干问题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和《中国大学评价》(以下统称《评价》是由我执笔的,现回复《质疑》提出的4个问题并对《质疑》提出的3点初步想法谈点意见。一、关于大学分类《评价》对大学分类作了严格的界定:“r为大学类型,在本评价中,r=1,2…,11,分别代表综合、工科、农林、医药、中医药、师范、语言、财经、政法、…  相似文献   

5.
很多西方人说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战争与和平》是最伟大的小说。就我自己而言,我认为中国的《红楼梦》是应该与之比肩的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不是因为这部小说被中国人称为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而是因为它的作者曹雪  相似文献   

6.
年初,周君腊生将所著《宋代状元奇谈·宋代状元谱》书稿示我,嘱为之序。此作系腊生关于历代状元研究系列的组成部分。仅从这部文稿蒐集材料的广博渊富、议论的游刃有余,便可见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用力之勤。  相似文献   

7.
马士钧 《辽宁教育》2008,(11):50-54
“初读”不知其味 师:今天,我们来阅读一部80多万字的作品里的500字的小片段,它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生:《西游记》!《西游记》里的片段!师:看来,大家对《西游记》这部作品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即将阅读的这个片段.你们一定更熟悉—《偷吃人参果》。生:(议论纷纷)我都看过八百六十遍啦!这个故事我都能背下来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科大十年》 作者:孔宪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香港科技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百分之百由"海归派"华人留学生创办的大学。它在短短十年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堪称中外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本书是作者参与创建香港科大的  相似文献   

9.
当看到即将付梓的《地方大学办学特色研究》这部书稿的清样,并应邀为该书作序时,我便爽快地答应下来。之所以乐意为本书写几句话,是因为我对这一话题有许多的感受和经历。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中写道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 ,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由此可见 ,少年鲁迅对《山海经》这部书可谓是朝思暮想 ,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尤其是“远房叔叔”绘声绘色描绘的《山海经》书中的九尾的鸟 ,三头的蛇等动物 ,它们是那样的神奇和怪诞。我相信同学们的好奇心比少年鲁迅也少不了多少 ,真想把《山海经》这部书拿来 ,一睹为快。既然《山海经》这部书有如此之吸引力 ,那么它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书 ,它又何以能激起我们如此之强烈的好奇心呢 ?下面我们这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山海经》是…  相似文献   

11.
大学理念与依法治校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今天我谈三个问题,一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所遵从的主流意识;二是中国大学当前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三是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校的原理与关系。一、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所遵从的主流意识大学管理的理念通常分三个层面。处在基础层面的是大学的传统。传统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和方向,一所大学的传统一旦形成,其他外来侵扰就很难改变它,优秀的大学传统就是最优秀的大学理念。30年代梅贻琦先生讲,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进入21世纪,我们发现大学只有大师还远远不够,因为现在的情况与30年代已经有了质的差别。大学之大在“四大”,“四大”之首仍是大师,没…  相似文献   

12.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引自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二十九章,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前面所引文字,出自明人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卷序》.意思是说:追求读书做官之大事业的读书人,可以把《天工开物》这部书放在一边,不用去读它,因为该书同谋取科举及第和升任高官没有关系.这句话至少可以让我们读出两层意思来:其一,是说这部书不是用于求取功名的;其二,流露出作者对科举之事,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13.
《全国优秀作文选》同志:你们好!当我在贵刊的2006年第6期中看到《春草散章》时,感到很眼熟,因为标题似曾相识。后来我查看一下临近中考时所做的复习题,又惊又怒地看到雷同文章,只是段落被删了几节。更遗憾的是作者是杨林雪,而并非朱玉洁。对此,我很惊讶,但更多的愤恨。是的,那是一篇佳作,我相信朱玉洁欣赏此文,也许她想向我们推荐。可是,我为杨林雪抱不平,我不赞同朱玉洁的做法。那是对自己,对作者,对编辑同志,对读者的不尊重,我们不愿意看到一篇美文竟成了抄袭之作。为此,我希望老师们能够“还真实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史的研究如何体现"大学精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是从"长时段"探讨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规律性的课题,而且也是认识当代中国教育变革尤其是大学变革、发展的重大课题。如何通过对近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变迁的历史过程及其历史特征的揭示,来探明制约中国大学精神形成的社会因素和概括出大学走向"一流"所应坚持的大学之道,这是大学校史研究的最原始意义。大学精神何谓?透过大学校史,我们发现近代中国大学精神至今还未过时,在争创世界一流,争创名牌大学的今天,重温近代中国大学精神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是中国大学发展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这为中国大学的迅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民国大学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因素发生化学效应所促成。在学习大学模式这一方面,曾有过学德与学美之争,最后中国大学舍德国模式而取美国模式。在当今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学习民国大学的成功经验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很早就有"大学"一词,并且很早就提出了"大学之道"。现代的大学教育与《大学》讲的大学之道是有距离的,今天的大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令我们不得不反思和重新体认"大学之道",希望传统的"大学之道"能启迪我们现代的大学教育,使我们能还原和践行大学教育的本真,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研究》一书,是朱平的博士论文.这部书稿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作者又经过了近四年时间的修改完善完成的.我作为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指导教师,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艰辛我不是很清楚,但从最初的博士论文选题到看到论文初稿,再到外审和答辩,中间发生的许多意想不到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至今令我无法释怀.  相似文献   

18.
<正>去年,我刚刚为韩延明、徐愫芬合著的《大学校训论析》一书写了"序言",听说该书正在付梓,近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今年6月,我到北京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纪念学会成立30周年,加强新时期社团建设"研讨会,韩延明教授又把他的另一力作《大学文化育人之道》(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稿交给我,请我作"序"。看  相似文献   

19.
《大学纪事》描述了一个当代中国大学发展的故事,也为我们观察和思考中国大学的校长角色和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视角。扩招、合并、新校区建  相似文献   

20.
读鲁育宗博士新近出版的<大学寻梦:1977~2009中国大学实录>,颇为感叹和惊讶.感叹的是作者大学读工科,研究生读金融,职业是管理,与大学教育这一话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却对大学以及大学教育的人文思考付诸长期的追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