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玲 《生活教育》2011,(10):55-59
1946年11月,陶行知的追随者王润黎先生,在北京通惠河畔一座古庙里创办了十七中学的前身——高碑店工学团。从此,他们推行小先生制,创办敦化医院,组织合作社,为农民服务,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65年过去了,十七中从工学团起步,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始创于1946年,其前身高碑店工学团,是为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而创办的。1952年北京市教育局将高碑店工学团正式改名为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如今,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已成为拥有28个高中教学班和18个初中教学班的北京市市级高中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教育品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是很早就有的事情,但是,教育界兴起对教育品牌的研究却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我所在的重庆育才中学,是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新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创立了蜚声中外的生活教育理论(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联合国教科组织认定其为世界化名人)。在陶行知先生一生创办的学校中(如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学校、1932年开始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等),  相似文献   

4.
孙铭勋跟随陶行知从事生活教育运动屡试屡验、屡屡创造而又屡遭厄运,长达三十四年。孙铭勋是中国幼稚园最早的男性园丁。最初他入晓庄学习,同时从事幼稚教育。后随陶行知创办山海工学团,又赴南宁,继续从事幼稚师范教育。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特别是幼稚教育理论,他的理论已经成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生活教育》2016,(5):129
学校概况:宝山区行知小学的前身是山海工学团,是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亲手创办的,1951年周总理亲自批示山海工学团民转公,行知小学正式成立。校名由陶先生的学生、原山海工学团团长、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张劲夫亲自题写。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1000多名学生,75名教师。学校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创建宝山区首批"新优质"学校为契机,努力培养"快乐六灵童",赢得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非常重视普通民众和青少年的政治启蒙教育和参政议政能力训练,并在创办的晓庄学校、工学团、育才学校等推行政治教育、民主教育、民主训练。陶行知的政治教育理念与实践对当前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鉴意义,他的民主教育思想更是对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始创于1946年,其前身为“高碑店工学团”,1952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第十七中学。今天的十七中已发展成为校园环境一流、教学设备一流、教育管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的完全中学,是拥有28个高中教学班和18个初中教学班的北京市市级高中示范学校。十七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没有因为学校的关闭而停止.相反,陶行知曾一度以上海为基地继续针砭时弊,反思"生活教育",倡行"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建立小先生制,投身国难教育.这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生活教育",而且在实践上推动了这一新教育理论在上海乃至全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诗》是苏联早期卓越的教育理论家、教育革新家、文学家A·C·马卡连柯(1888-1939)1925年至1935年之间写成的一部最负盛名的教育小说。它以他自己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的实际生活和教育实践为题材,真实地描述了作者倾其全部精力和心血,成功地改造和教育了一大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全过程。《教育诗》全书分三部:第一部描写工学团创办初期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斗争;第二部叙述工学团集体的形成过程;第三部描述工学团的发展、壮大及所取得的成就。马卡连柯采用文艺形式建构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说明只有遵循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  相似文献   

10.
李莹 《生活教育》2011,(1):33-39
孙铭勋(1905—1961)是我国现代幼教事业的拓荒者。他1923年考入贵阳师范学校,1928年到南京晓庄师范拜师求学,深受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毕业后在陶行知先生领导下创办南京迈皋桥幼稚园(1930年)、江苏淮安新安幼稚园(1933年)、上海劳工幼儿团(1934年),践行乡村幼稚教育实践之路,并于1935年入党。以后又先后在南宁幼稚师范、贵州平坝中学、重庆育才学校当教员和做校长。  相似文献   

11.
留美回国后,陶行知即融入“新教育”潮流。为破解乡村教育发展困境,他于1927年3月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开启其“生活教育”系统实验;其后,又在上海创办别具组织创新的山海工学团、在重庆创办不同于普通学校的育才学校,进一步丰富其“生活教育”的理论内涵。持续不断的多样化学校变革范式探索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时俱进的实践源泉,也是其吸纳杜威思想滋养、进而又超越杜威的奥秘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湖南教育》2011,(7):48-48
陶行知(1891~1946),徽州歙县人。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促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至今仍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工学团思想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发展并自此构成了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研究陶行知的工学团思想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即是作者对此的初步探讨。一、工学团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工学团的概念“工学团”是陶行知1932年创造的新概念,以示和普通学校、工读学校及其它团体的区别。陶行知对“工学团”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14.
马侣贤(1907~1974),又名肖生,安徽肥东人。1927年4月,入南京晓庄师范读书,深受陶行知教育思想熏陶,致力于兴办乡村教育。晓庄师范遭国民党查封后,随陶行知来到上海。1932年10月,在宝山大场地区孟家木桥红庙创办山海工学团,担任第一任团长。1934年春,因涉嫌共产党而被捕,经陶营救,获释。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他的一生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陶行知先生为了使工农劳苦大众掌握文化知识,放弃了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和坚持平民教育运动,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学校和教育机构,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有人说他是步步下降,从大学教授开始,继而从事中等师范教育,之后又办起了民众教育组织和小学——山海工学团及育才学校。然而,陶行知先生对此心甘情愿。在他兴力育才学校时,经费困难,有人劝他不要抱着石头游泳了,他却  相似文献   

16.
山海工学团成立后,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但是作为教室用的红庙,没有适合孩子们用的桌椅。陶行知知道后说:"自己动手做呀!"一个星期以后,请来了木匠师傅。陶行知端了一杯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1891—1946年)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提倡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主张教育面向人民大众。还创办了晓庄师范、上海工学团、重庆北碚育才学校等实验基地,身体力行实践其教育理想,成为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教育改革家。  相似文献   

18.
宝山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第二故乡.其生活教育就是在这里得到实践和发展的。1932年秋,陶行知在宝山县余庆桥二华里之内的村庄(今宝山区大场镇地区)设立教育实验区,创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办学理念,着手在广大的农村普及教育。陶行知在宝山的教育实践和贡献为宝山教育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多年来宝山区致力于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创办平民学校,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932年,他创办山海工学团时,请来木匠师傅教学生做木工。可是,木匠师傅每天只顾自己闷头做凳子,不会教学生。陶行知见了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是请你来做先生的。"只会做凳子不会教做凳子,这样的例子在职业教育中也经常看到。有些校长反映,从企业请来的能工巧匠,有的动手能力很强,手上功夫也非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是我终身服膺的伟大教育家,自幼就为他创办晓庄师范,提倡小先生运动,组织工学团等创举所吸引。1946年进入金陵大学,知道他是著名的前辈学长,更增加了几分亲近与景仰。因此,当金大电教科制作有武训的教学幻灯片时,我还在墙报上发表《陶行知与武训》时评,认为根据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