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跃 《考试周刊》2014,(31):32-32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与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教师也要不断实现自我更新。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相似文献   

2.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主动的、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挥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核心是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主动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研究,努力尝试运用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加以引导为辅的"自主学习"阅读方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不断获得新知识,实现自主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对原有经验的建构,促进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其着眼点就是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新知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可  相似文献   

4.
"情境"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有效的课堂教育情境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引起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探究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创设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从而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是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英洁 《文教资料》2012,(3):104-105
音乐教学中实现多元音乐文化的有效渗透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文化修养有重要意义。音乐文化知识的渗透必须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结合起来,让他们获得文化熏陶的同时提高能力。音乐教学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有效策略有:设计"学习准备"环节,让学生感知不同的文化;采用比较法,让学生探究不同的音乐风格;利用音乐创作等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音乐语言;设置"文化小论文"的学科综合环节使学生加深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减负,高效,素质教育,不时更新流行词,但无论提倡哪种教育方式,都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转变,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三生五学"理念是推进课堂高效、走向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新型教学理念,"三生"即指生命、生活、生存,"五学"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独学、合学、展学、查学、评学的流程,此理念方法下要求教师发挥教学助推辅导作用,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自我管理的意识能力。  相似文献   

9.
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教育的主要目标。现针对"教师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这一问题,结合中学物理实际教学,从知识建构、问题设计、反思自省三个维度,共知、共识、共通三个方面,对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进行重新思考与探究,力图做好教师教学"领着走"到学生学习"主动走"转变的重要过渡,实现教学与学习的"齐步走",为学生营造理解性课堂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0.
二期课改要求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体验式、"蜜蜂式"学习.因此,教学设计的重点应由学习目标的设计转向学习情景的设计,通过设计"新"、"奇"、"实"的学习情景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的探究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小学生能够产生英语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英语知识的探究和思考,教师可以把音乐融入到英语课堂上,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通过音乐韵律来增加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氛围中主动地探究英语知识,掌握英语学习方法,实现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2.
林茜茜 《成才之路》2014,(22):59-59
正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学习,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好,学生产生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让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新尝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习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探究音乐学习,提高音乐  相似文献   

13.
1 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高中新课改着力的目标之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浓厚兴趣;教师更要善于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与实践,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音乐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实现上述理念,必须使课堂成为快乐的课堂,使学习成为快乐的学习,使学生成为快乐的学生.所谓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才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朱学杰 《教师》2014,(4):80-80
正"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主动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和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能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相似文献   

16.
张亚君 《林区教学》2008,(7):142-143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诱发探究动机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问题的欲望;转变过去的教学思想,实现学生的学习从过去的"读、听物理"向主动"探究物理"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探究意识以及运用网络环境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当今教育界商榷的焦点。为此,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研究性的学习,教师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空间为题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使学生得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三是给予学生以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具体到师范学校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课程标准要求,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是音乐课程表现的基本要求。因此,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拓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初中音乐课教学的优势,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平台,为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