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创建综合性大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误区表明,我们应对“为什么要办综合性大学”这一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创建综合性大学的根本动因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学科融合,促进科学的新发展。创建21世纪新型综合性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使命。而重点理工大学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必须采取超常规战略加快文科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方综合性大学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综合性大学必须要有坚实的理科基础支撑,而衡量的标准是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理科人才。传统的、单一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地方综合性大学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加强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理科综合优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理科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中师范教育的新模式,培养高层次的理科师资人才;大力发展应用性理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加速和高师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师院校向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转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和必然的趋势。但不同地区高师院校的转型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而且,转型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过程。转型不仅仅是学科专业设置的多样化、综合化,更是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更新。高师院校要科学应对转型的挑战,必须处理好“师范性”与“非师范性”、“专业性”与“学术性”、内部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工科教育要坚持人才培养战略、特色发展战略、科研和科技开发战略,应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地位,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实际,进一步创新工科教育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不断办出地方综合性大学工科教育的特色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灏冉 《求学》2004,(11):21-24
《三国演义》上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话用来概括我国高校的发展历程倒贴切不过。上世纪五十年代院系调整,把工、农、医、师范、政法、财经等系科分离出来,独立建院或与原有同类学院合并集中,只保留了14所综合性大学。如今,建设综合性大学却是国内各大院校竞相追逐的目标,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通过学校间的合并,无疑是短时间内扩大规模、齐备学科门类的捷径。  相似文献   

6.
浅论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的特色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的主要特色,一要体现在教育目标上,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通过综合化的育人模式、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合格师资。二要体现在办学模式上,体制上打破划院为界的人才培养的运行方式.把师范教育置身于全校多学科的合作教育之中;人才培养格局上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模的师资培养体系。三要体现在课程结构体系上,突出跨学科、赵学科、交叉学科或一体化学科的综合化课程的设置,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培养师资。  相似文献   

7.
李洋 《教育》2015,(7):34
当今社会,单一化模式的舞蹈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因此,舞蹈教育应当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舞蹈人才的培养,也从单一的专业舞蹈院校拓展到了综合性大学。本文分析多元化舞蹈教育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的可行性,最后,探究在综合性大学开展多元化舞蹈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方综合性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综合性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集美大学为例,强调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文化模式的选择,特别要加强对学校定位,办学特色,创新模式,办学现代化以及国际化战略,学校队伍建设模式,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近十年以来,我国法学教育空前发展,全国各类大学都开办了法学专业,包括很多理工、农林、外语、经贸类院校(以下简称非综合性大学)。与那些综合性大学和政法类院校相比,这类院校在人力、物力上没有优势,也由此被认为所培养的学生质量堪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初和90年代,我国综合性大学与农科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再由分到合的过程。前者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通过实现办学的专业化,培养农业部门需要的专门人才;后者是适应现代科技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的趋势和市场经济的需要,通过推进办学的综合化,提高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要在综合性大学里办好农科教育,一是改善农业学科生存发展条件,二是建立农科教育综合化的组织构架,三是推进农业学科和课程的综合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艺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起来。但纵观这几年,随着我国产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将我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紧握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更好地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找打一条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道路;如何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切实需求,是值得我们现今综合性大学舞蹈教师们深思的问题。本篇论文从我对四川省比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大学西华大学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自己多年在综合性大学教学的经验出发,就目前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呈现出的一些现状和其解决的对策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经过20世纪末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国产生了一批新综合性大学,其中也包括一批以农林为主的新综合性大学。如何制定和实施文科发展战略,确立并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以农林为主新综合性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分析了以农林为主新综合性大学的文科发展现状,发展文科的根本动因,提出了加强文科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万四华 《重庆师专学报》2005,4(1):84-86,109
综合性本科学院是世纪之交产生的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在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发展的趋势下,综合性本科学院必须选择自己的战略发展定位,走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发展道路。本文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综合性本科学院战略发展定位的确立、选择和落实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综合性本科学院战略发展定位选择和落实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到古罗马时代的"十二铜表法",再到近代法国卢梭的《论法的精神》……人们对法的认识、研究逐渐由稚嫩走向成熟。现代文明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法制的健全与普及。有关数据显示,全国现有400多所院校开设了法学专业。而学校的类型则有所不同:一种是专门的政法学校,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另一种是综合性大学里的法律系或法学院,如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虽然可选择的余地很多,但专业类政法大学的政法专业更受考生关注和青睐。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之中有这样一帮侠客,他们的修炼经历与专业类政法学校的发展轨迹不谋而合,放眼观瞧,其中是否也有你的"心之所系"呢?  相似文献   

15.
综合性大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不利的因素.综合性大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整体优势,形成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并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地方综合性大学首先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真正具有地方性;要让学生享受到综合性的资源。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真正具有综合性。“地方性”和“综合性”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只有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地方综合性大学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重建一批学科门类更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是我国实施建设高水平的世界知名的现代大学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大学之道”理念的回归与创新,而准确把握学校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针是新综合性大学文科发展战略的基本策略,本文在分析当前新综合性大学文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观念和政策问题的基础上,试提出以欧陆文化的研究交流与城市科学的综合研究为突破口的同济大学文科跨越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师资力量培养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理念、体系与制度,才能适应新世纪对师资培养的需求,综合性大学与非师范类高校也应该承担培养师资力量的重要任务,原有的师资力量培养格局的局限,综合性大学与非师范类高校本身所具有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的优势与条件,国家教育政策与法规强有力的支持等方面因素。为综合性大学与非师范类高校培养师资力量提供了可靠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如此,它对于地方综合性大学今后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就有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探讨进行了梳理,并对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内涵、发展理念、战略定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结构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一流大学学科结构形成史的基础上,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大都经历了单科性到多科性和综合性的发展历程,但是它们并非都是学科门类齐全的大学,它们走向综合性大学的途径和综合化程度各不相同;各大学的主体学科与强势学科不同,强势学科多为主体学科和特色学科;同类学科在不同类型的大学定位不同;各大学还建立了雄厚的文理基础学科,强大的有特色的应用学科,注重发展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