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过程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主要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语言的沟通方式是师生间交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 ,教师在运用语言进行教学时 ,必然伴随着变化多样的非语言方式。非语言行为是体育教师应努力掌握的一项教学技巧。从理论上认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作用、运用原则与要求 ,对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地发挥非语言行为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体育教师非语言行为的多样性1 .1 外部形态教师走进体育教学课堂后自己的面孔形象、衣着和姿势…  相似文献   

2.
李霞 《精武》2012,(30):2-4
非语言交流的涵盖面和分类方法众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着不同的分类,难以达成共识。在体育舞蹈教学训培过程中,一些非语言交流的形式表现为服饰、形体、手势、化妆、表情、视觉、时间、空间、距离、音乐等。本文旨在讨论体育舞蹈教学中非语言交流行为的具体分类,阐述将其应用于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倾向于赞同毕继万以及库对非语言交流的分类,根据前人的划分结果再结合体育舞蹈的自身项目特点将体育舞蹈教学中非语言交流行为分为七类,用于指导体育舞蹈的实践教学和训练。  相似文献   

3.
夏淑云 《体育世界》2014,(12):76-77
健美操教学是非语言交流的过程,非语言交流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以非语言运用的理论内容作为基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非语言行为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实践研究,就其分类、对教学的影响及运用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言法与直观法在冰上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冰上课是北方高校的一门季节性的必修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冰上课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语言法和直观法可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速度滑冰教学中,传递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在很多情况下,非语言行为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实质和在冰上教学中如何运用"赏识教育"的阐述,指出"赏识教育"不仅能有效提高冰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且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琦光  刘双红 《冰雪运动》2005,(4):39-39,70
对过程性评价在北方高校的冰上课教学中的实施进行论述.阐明过程性评价在冰上课教学中实施的积极作用,旨在推广过程性评价方式,以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冰上技能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冰上课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冰上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初学者女生因担心摔倒而产生畏惧心理,通过对高校冰上课教学中女生初学者畏惧心理产生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目的明确、正视困难、相互交流,以快促慢、形式新颖、方法得当、合理安排、区别对待,以及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采用“忘却法”,消除害怕心理、加强专项身体训练与掌握动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等消除主客观影响等措施,从而消除冰上教学中女生的畏惧心理,提高冰上课教学中女生初学者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一方面是用语言行为教育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则是借助非语言行为如目光、表情、手势、身段表情等与学生交流。擅用非语言行为,不仅把许多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且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 非语言行为在信息传递中的功能(1)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集中讲解所指向的教学内容,强化师生在心理之间的同步效应,通过非语言行为的恰当运用,可使教师的输出信息更好地转化为学生主动输入出的信息,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技术动作。(2)可以补充和代替讲解示范,使学生在接收讲解、示范的同时,得到鲜明生动的…  相似文献   

10.
试析冰上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冰上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理论知识调动学生对冰上课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真正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从而提高冰上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阐述,结合冰上课的教学特点,提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根本、“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协作”是提高冰上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会话”是上好冬季冰上课的重要保证、“意义建构”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等在滑冰课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创造素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朝福 《冰雪运动》2007,29(4):82-84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教学实验等方法,对"合作学习"模式在冰上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成功和创新意识,建立起了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配合、互相理解的良好教学环境,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更进一步搞好体育教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体育教学中除运用口头语言表达外,更多地运用非言语行为,如体语、人际距离、辅助言语和类语言的作用和意义。并对运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初学滑冰胆怯心理克服的优化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景芳 《冰雪运动》2006,(5):56-57,64
从大学生初学滑冰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具体表现入手,探讨如何使学生克服胆怯心理。通过长期的冰上课教学实践,总结了快乐教学、游戏教学、心理教学等优化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冰上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艳秋 《冰雪运动》2007,29(6):72-74
速度滑冰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合的方法,设计出速度滑冰课程的趣味竞赛性教学方法。其教学场地半径为18~25m,周长200~400m,采用集体出发、群体竞争的教学组织方式,使用淘汰、追逐、尾随、群滑、接力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证明,趣味竞赛性教学方法在高校速滑课中切实可行,其竞争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独特风格,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利用轮滑提高速滑课教学效果探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尹威 《冰雪运动》2008,30(4):87-89
分析了当前北方高校完成滑冰教学任务的限制因素,针对北方普通高校大多数滑冰场建在室外,暖冬气温对上冰时间长短影响较大,使得速度滑冰教学任务受到影响这一现象,认为应合理安排秋冬季教学内容,秋季教学安排轮滑课教学内容;利用轮滑打好速滑课非冰期陆地学生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应用CAI课件创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滑冰与轮滑相关性、迁移性教学,使北方普通高校在较短的冰期内高效率地完成速度滑冰课教学任务,提高速度滑冰课教学效果;建议把利用轮滑提高速度滑冰课教学效果纳入速滑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少年业余体校速滑技术教学与训练中,经常采用陆上诱导动作练习,以使少年初学者能较快地掌握速滑动作。但在具体训练中仅限于上冰前的陆上实践诱导性练习,而在整个速滑训练课尚未运用诱导法进行系统教学与训练。本文通过多年来训练实践,在理论上总结了速滑诱导法教学:语言诱导、技能诱导、直观诱导、同伴诱导等4种方法。教学与训练结果表明,系统、灵活地运用诱导法教学可以提高少年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达到技能和素质尽快地迁移,使少年速滑选手尽快地掌握所学动作。  相似文献   

18.
提高速度滑冰课教学效果的教法与途径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通过速度滑冰课教学体验,对冰上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进了教学改革,旨在使学生尽快掌握滑冰技术,熟练滑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滑冰课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岩  刘俊一 《冰雪运动》2009,31(2):66-70
研究目的:通过对影响高校滑冰课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因子的分析,以改善我国高校滑冰课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学生滑冰课的教学效果。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设定《大学生滑冰课学习因子问卷》,对影响大学生滑冰课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利用计算机统计数据确定主要的学习因子。研究结果: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大学生对滑冰运动的好奇心理、希望体验快速滑行的感觉、教学环境和器材、教师的教学艺术、希望获取滑冰运动的知识、希望提高身体健康等6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高校滑冰课中学生应从感性形式获得的学习效果逐渐转变为到理性形式获得的学习效果,以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玉昌 《冰雪运动》2007,29(4):66-68
北方高校冬季主要的体育课程内容是冰上教学,其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动机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分析娱乐式教学方法积极作用,并设计出具有趣味、竞争和游戏特征的娱乐式冰上课教学方法,在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冰上教学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